APP下载

聋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2019-01-11

教师博览 2019年6期
关键词:聋校聋生行为习惯

贺 微

(永新县特殊教育学校,江西 吉安 343400)

在聋校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发现聋生的不良行为表现可以概括为几点,如不爱学习、不爱劳动、爱用武力解决问题、好强自私、易怀疑别人、破坏力性强、报复心强、易怒、倔强、有小偷小摸的习惯等。这些不良行为的产生,最主要原因是聋生听力的损害与语言的缺陷,使他们无法与外界沟通,这直接导致他们道德的认识水平低,是非分辨能力差,认知事物主观、片面,还有一部分原因来自早期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这些不良行为严重影响了聋生的生活和学习,更阻碍了他们融入社会。在校学习的聋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这个时期是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黄金期,作为聋校教师,应义不容辞地担起培养聋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责任,在考虑聋生认知特点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遵循德育规律

很多聋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良品德,甚至善恶不分,做出违背道德规范的事。这些不良品德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聋生缺乏道德判断能力,不能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为,所以要想聋生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首要任务就是必须加强聋生的德育工作。德育是培养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过程,即知、情、意、行的过程。

首先要传授道德知识,形成道德概念,提高聋生是非分辨能力。在传授道德知识时,要根据聋生认知事物形象具体,抽象概念难以理解的特点,对低年级聋生进行形象演示、榜样示范教学,让低年级聋生充分理解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讲卫生、爱劳动,爱护公物、讲文明礼貌等简单的道德内容。中高年级聋生由于语言能力提升,抽象概念理解能力也有所提高,教师就要通过班会、队会和个别谈话、实地参观演练等途径,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青春期性教育、道德纪律和法制教育。聋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后,教师还应把他们的道德认识转化为相应的行为习惯,创设情境促使聋生把教育要求变为自己的内在品德,形成动机,进而去支配自己的行动。对于能给集体、个人带来荣誉的好行为,教师要用表扬的语言和表情进行激励,对不良行为,教师使用批评的语言指出行为错误所在,让其产生内疚,迫使其改正不良行为。

当聋生产生了道德行为后,教师要组织大量提高聋生道德意志力的集体活动,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困难的情境和克服困难的条件,激发聋生克服困难的信心,提高聋生的道德意志力。在对聋生进行德育工作时,聋校教师必须遵循德育规律,采取有效方式、方法促进知、情、意、行的相互作用,相互转化,才能促进聋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教师以身垂范

在校学习期间,聋校教师是聋生交往与沟通最多的对象,也是聋生最经常和最直接模仿的对象,为此,聋校教师事事都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聋生做出榜样。

首先聋校教师要尊重、信任和关爱每一位聋生,他们才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导,把教师当成自己学习的榜样。特别是面对自律性差的聋生,教师要用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去引导。如面对班级里顽劣的聋生,上课不认真的,教师不要有意无意地使用排斥性甚至是伤害自尊的语言去打击他,而是应该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关注他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对于他的不专注,教师应该多走到他的身边用表情与动作去吸引他的注视。下课后,也要多找他沟通,了解他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用爱心耐心帮他慢慢改,更要让他体会到老师很关心他。

聋校教师除了懂得关爱学生外,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视觉是聋生认识和感知世界的主要途径,他们常常集中精力用眼睛来观察,然后进行模仿。聋校教师应特别注意自己的举止、言行、神态,要用自己无声的模范行为,给聋生以潜移默化的启示和影响。

在聋校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为人处事的态度以及言行举止就是聋生的一面“镜子”,是他们仿效的“模子”,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聋生的行为,所以教师必须严于律己,做聋生学习的榜样。

三、建立养成教育评比、奖励与惩罚机制

聋生和健全学生一样,他们常把争取得到人们的好评作为自己行为的动机,并尽力避免否定的评价。如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聋生的行为进行评比、奖励与惩罚,就会造成人人争上游,个个当先进,为班级为集体争荣誉的好风气。

评比可以采取三种方式进行:一种是班级与班级之间开展的“卫生评比”“纪律评比”“课间活动评比”等,这种评比要求长期坚持,按周评比,发给优胜者流动红旗,并要把评比结果记录下来,为年终总评奠定基础。第二种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评比,在班级墙上张贴一张红花榜,将班级所有聋生依次上榜,以每人行为表现好一次佩戴一朵红花为标记,定期进行总结。第三种是学期总结性或活动比赛评比,如“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文明之星”“乐学之星”“先进个人”等。

根据各项评比结果或学校的规章制建立奖励和惩罚机制。奖励能使聋生明确肯定自己正当、良好行为,并引起聋生巩固这些良好思想行为的愿望和信心。惩罚使聋生认识到某些思想行为的不当,促其克服、纠正这些思想行为。奖励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是物质奖励,也可以是精神奖励,教师可以根据聋生的年龄以及他们所需制定奖励的方式。

建立评比、奖励和惩罚机制能为聋生树立榜样,鼓舞每个学生都能按照教育指引的方向前进。进行评比、奖励和惩罚要发扬民主,条件要明确具体,人人都知,检查情况也要有详细的记录,在过程中要让聋生充分发表意见,进行比较,教师也要注意定期总结,鼓励学生发挥优点,克服不足之处,不断前进。

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

在聋生的行为养成教育中,家校合作很重要,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又促进了家庭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目前,多数聋生家长无法与孩子正常沟通,有的家长因对孩子的生理状况心存内疚,在生活上尽量给予满足,百依百顺,娇生惯养。但也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生了个聋哑孩子是多余的没什么用,放任不管。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发挥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才能搞好学校与家庭的合作,保证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首先,教师要确定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内容,如利用每学期的家长会或班级微信群,向家长宣传教育观点,主要内容是教育观的指导,聋生是人,需要平等、民主的对待;要根据其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地教育他;聋生最终也将走向社会独立生活,要按照社会的标准去培养他。还要让家长了解自己面对孩子的发展状况,采取的教育措施是否合理,了解自己孩子身心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和“最优发展区”,掌握孩子发展的关键期。

其次,利用家长来校接送聋生的机会,教师将学校的工作安排告诉家长,要求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一致。教师要根据聋生家庭情况,向家长提出合理性的教育要求,同时也应要求家长如实地反映聋生在家的行为表现情况,这是聋生行为情况来源的重要渠道,也是教师对聋生有的放矢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之一。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具有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家长配合学校进一步施行教育,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有利于聋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从聋生的实际出发,抓住教育的关键期,持之以恒开展德育工作,树立榜样教育,使聋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终身受其福。

猜你喜欢

聋校聋生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聋校多年坚持用心用手“唱”响国歌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美术,让聋生就业多一些可能
浅谈聋校数学数形结合思想实施
初探新形势下如何开展聋校语文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