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支教团项目岗前培训优化
——基于互联网背景

2019-01-11詹浩淼刘嘉懿

教师博览 2019年6期
关键词:支教研究生志愿者

詹浩淼,刘嘉懿

(天津大学,天津 南开区 300072)

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是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组织实施的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全国示范项目。每年在全国部分重点高校中招募一定数量应届本科生并给予保送研究生资格或在读研究生,进行培训后派往我国中西部相对落后地区的中小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研究生支教团项目作为西部计划的重要组成之一,从1998年首届开始实施到现在已经进行了21 届,从首届的101人到第20届的2100多人,现共有数以万计的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前往中西部100多个县市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服务。研究生支教团项目的开展有效地缓解了中西部地区教育资源的匮乏情况,并对高等教育人才赴基层锻炼培养作出了重要探索,但是其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随着互联网信息化的发展,可借助互联网在研究生支教团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优化。

为了实际调研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对项目过程中的看法,分析项目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笔者分别针对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东北大学等多支研究生支教团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采访,其服务地包括新疆、甘肃等多个省份,被采访对象包括当届及部分往届研究生支教志愿者。共发放问卷53 份,回收问卷53 份,有效率为100%。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在赴服务岗位前接受的培训情况、教学岗位与本科相关性、支教的收获以及自己对当地的贡献等。

一、研究生支教团岗前培训影响服务效果

通过一年的志愿服务经历,志愿者们能利用自己优势专长为服务地作出的贡献以及志愿者们通过一年的志愿锻炼对自身能力的提升两个方面是评价志愿者们一年志愿服务效果的重要标准。为了更好地提升一年之中的志愿服务效果,支教志愿者们的岗前培训是十分关键的一环,研究生支教团岗前培训分为高校项目办组织的培训以及服务地省级项目办的培训。

(一)岗前教学技能培训不足限制服务教学质量

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们大多来自发达地区重点高校,享受着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自身也具有优秀的学习成绩及学习经验。地区项目办鼓励志愿者在教学岗位外兼担行政任务,经过一年的基层教学岗位锻炼,志愿者们普遍认为除了教育教学能力外,自身的办公行政能力提升最多。另一方面仅有49%的志愿者认为自己的贡献在于带来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有相当一部分志愿者无法将自己受到的先进教育转化为自身的教学能力。

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们在校期间基本都有担任学生干部举办各类学生活动的经历,75%左右的志愿者认为自己在支教一年里给服务地带来最明显的改变在于能带来特色教育活动。

通过问卷调查,笔者了解到有20%左右的的志愿者几乎没有接受过培训,有70%的志愿者只接受过半个月以内的短期培训,短期培训主要由高校项目办联系高校附近中小学,让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去中小学课堂短期实习。因学校课程安排相对固定,难以安排研支团志愿者完整地试讲一段课程内容,更多是安排研支团成员进行旁听,也难以派出教师对研支团志愿者进行专门指导,志愿者也难以旁听某一科目完整一单元的课程内容,其培训实际效果有限,有超过20%的志愿者认为受到的短期培训几乎没有意义。根据调研结果,志愿者们认为教学技能培训是赴岗前最为需要接受的培训,显然目前的教学技能培训难以满足志愿者的教育教育能力培训需求。因此志愿者主要依靠学生时代的学生干部经验在服务地举办特色教育活动,而不是为服务地带来先进的教育教学,这在一定程度偏离了研究生支教团项目初衷。

(二)志愿者与服务地前期缺乏了解限制志愿者专长

据问卷反馈,志愿者们认为了解当地实际教学工作情况是仅次于教学技能外最重要的培训,在这方面的培训主要由服务地项目办负责。其中甘肃省项目办仅对西部计划志愿者及研究者支教团仅进行了一天的培训。新疆自治区项目办虽然安排了为期五天的培训,但是培训内容主要面向整体西部计划志愿者介绍当地的民风民俗,缺少向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专门介绍服务地教育教学情况,在缺乏前期了解的情况下,志愿者对自己即将面对的教学任务没有准备。

不仅是志愿者不了解服务地情况,服务地对即将到来的志愿者们也缺乏熟悉。目前情况下,服务地项目办对下一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情况除前期统一填写的登记信息以外知之甚少。这一因素导致的情况是服务地项目办在将支教团志愿者分配至各个岗位时随机性过大。据调研,超过60%的志愿者的教学岗位与自身本科时的专业特长几乎无关。这不仅导致志愿者多年的学习专业知识及个人特长无法充分发挥,同时志愿者一年未接触与自身专业相关的内容,很可能对其回校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产生消极影响。

二、以互联网为手段优化研究生支教团项目培训过程

据《第41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 亿人,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53 亿人,移动互联网已经与人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表示,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是对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有力支撑。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的全面应用,使教学更加个性化、教育更加均衡化、管理更加精细化、决策更加科学化,有利于实现信息时代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教育教学现代化的背景下,以互联网为方式提升研究生支教团培训效果,有利于提高支教团志愿者们的服务质量。

(一)以网络课程提高志愿者教学水平

目前我国社会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慕课”为典型的网络课程教学模式受到学校、教育机构的青睐。在教师培养方面,部分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在教师岗位上继续攻读在职硕士学位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时,其培养体系的课程中有较大比例内容是网络课程。基于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在岗前赴中小学听课试讲存在诸多不便的情况,高校项目办可组织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在赴服务地之前进行师范类网络课程学习。可由高校项目办购买名校名师的优质网络课程,并规定支教团志愿者的学习课时并要求其记录笔记,可让支教团志愿者了解教学技能以及课堂节奏,为赴服务地上岗教学奠定基础。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志愿者们将自身的丰富知识及优秀的学习经验传授给学生,避免志愿者们因教育教学方法的问题影响教学质量。

(二)建立志愿者与项目办互联网联系平台

每年服务地各学校向所需岗位基本固定,这些基本岗位都是往届支教志愿者所在的教学岗位,即翌年的支教志愿者往往是补其上一届支教志愿者离开后“空缺”,达到“接力”的目的。

可在服务地项目办引导下将服务单位、支教团志愿者、高校项目办等四方组建互联网交流平台。由支教团志愿者将自己的擅长科目及志愿岗位线上报给服务地项目办,服务地项目办结合各服务单位所需的各科目教师数量及工作量“以岗定人”按岗位需求及素质要求分配岗位。支教团志愿者以服从组织分配的原则,在岗前培训时针对自己的所教科目进行学习。这样可促使志愿者将自身的专长更好地发挥出来,提高服务中地教学质量。同时在服务期间,服务单位可及时将支教志愿者情况反馈给高校项目办,预防支教志愿者出现身体、心理突发状况。

在新时代信息化社会背景下,研究生支教团在岗前培训环节中,通过网络课程加强对志愿者在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以提升志愿者在服务期间的教学质量;同时以互联网平台为媒介加深志愿者与服务地的沟通交流了解,促进志愿者们更好发挥自身专业特长,为研究生支教团项目下一步的实施计划作出积极的探索。

猜你喜欢

支教研究生志愿者
志愿者
我是志愿者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90后”女孩尼泊尔支教:跋涉千里的修行成长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我的泰国支教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