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体验式教学贯穿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
2019-01-11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伊克乌图布拉格牧场学校加曼努尔金
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伊克乌图布拉格牧场学校 加曼·努尔金
众所周知,传统的品德与社会课堂存在着以封闭式灌输为主、教育内容脱离生活实际等问题,师生也缺乏良好的互动与沟通,使得道德教育不能深入学生心灵,影响着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也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因此,要上好《品德与社会》这门课,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去体验、去探究,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活动中构建知识,在体验中建构新的道德价值观。
一、深入挖掘教材,引发学生的内心体验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本中有很多的情感体验方面的素材,只要教师能够深入地挖掘教材,就能在教学过程中引发学生的内心体验。纵观现行的教材,既有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也有感恩父母的爱方面的素材。只要充分利用好这方面的素材,就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虽然小学生年龄还小,但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对社会生活有自己的内心体验,充分利用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就能激发学生的内心体验。例如,在教学《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时,因为课文内容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探索救国救亡的历史史实,无数仁人志士为此作出不懈的努力。教学中,通过列举大量的历史素材,用仁人志士的大无畏精神感染着学生。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建立在前辈努力基础之上的,中华民族站起来了,人民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大量的历史素材感染了学生。当他们了解到中华民族的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之后,从而体验到今天的美好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小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已经初步形成,爱国主义精神已经在幼小的心灵中扎根,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学生更加发奋地学习。
二、创设体验情境,激活学生认知体验
著名的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由此可见,认知活动与人的感官联系密切。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通过知识情境激活学生的认知,使知识得到内化,同时,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学生通过知识情境体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使道德情感得到发展,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例如,在教学《崇尚科学精神》一课时,科学作为一个抽象的名词,仅仅靠老师口头解释是无法让学生一下就能相信并认同的。因此,当设计本课时,我试着站在学生立场去思考,发觉只有真正参与教学活动,亲身体验,才能有所感悟。所以,我以动画《治病》为导入,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思考“科学”的真正内涵。通过小品《三个考生算命》的演出,具体直观地让学生理解迷信的含义,深化对科学的认知,这种寓情于理、情景交融的教学方式,既激发学生情智,又催动学生的灵感,最终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感。实践证明,这样的体验情境能够有效地激活小学生的认知体验。
三、设计体验活动,促进学生的内心体验
心理学研究认为,体验作为一种图景思维,是人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而获得的。我们知道,儿童品德的形成与生活环境存在密切的联系,生活中的经历会产生一定的内心体验,这是儿童认识世界的结果。品德与社会课程集中讲述了人在社会活动中的方方面面,是内心体验的综合表达。众所周知,儿童总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并从中获得内心的体验。而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就是要引导他们产生体验,从中学会怎样做人。因此,教师要设计一定的体验活动来促进学生产生内心的体验,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例如,在教学《我爱我家》时,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就“以家人说家”为主题设计了讨论环节。同学们在课堂上依次谈论自己的家庭,不管是四世同堂的大家庭还是温馨的三口之家,孩子们在讲述时的愉悦放松都表明了他们对于家的依恋之情,家是他们快乐的避风港。接着,向孩子们抛出问题:“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相处模式,那你的家庭是如何相处的呢?”学生们表现出了相当大的兴趣,纷纷举手回答。多数孩子说明能与家人和睦相处,但也有少数孩子抱怨家人管教严厉。在及时疏导的同时,可以看出他们的回答是真实的内心体验。
四、通过实践体验,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
开展实践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手、口、脑多维发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实验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最终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面对挫折》时,教材中列举了几位历史人物历经磨难最终成功的经历,以此启发学生面对困难要坚忍不拔,不断坚持。但如此理论性的实例并不能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正所谓实践出真知,教学中与学生共同开展《温水煮青蛙》实验:把一只活着的青蛙迅速地扔进滚烫的水中,此时青蛙能出人意料地跃出水,并迅速逃离。接着,把这只青蛙放在一透明的水杯中,逐渐加热,开始,这只青蛙舒服极了,过了一会儿也意识到危险来临,跃跃欲试想跳出去,然而最终没能实现,葬身水中。由此可以看出,环境对人的生存影响。其实人在这方面也是如此,由此想到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与青蛙临难时的奋起一跃和温水中的卧以待毙是何其相似。通过具体的实验为载体,帮助学生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意,并使学生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五、注重多样体验,升华学生的认知体验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一种思维认知活动,而一切活动都能够使人产生内心的体验。我们知道,体验式教学通常是要求学生的手、脑并用,其多样的形式包括观看视频、情景表演、组织社会调查等。实际上,与从前的品德与社会课比起来,体验式课堂趣味性更强,形式多样,学生的接受度显著提高。如此生动有趣的课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使得教学的时效性大大提高。在实际体验教学课程中,体验式教学主要包括设计情景、引起体验,情景融入以及情景感知几个主要环节。体验式教学实践以再现真实生活场景,采取角色扮演的活动方式进行展开教学,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学会换位思考,体验到不同的生活体验与需求,从而能逐渐意识到责任与义务的关系,学着在生活中多多去理解和体谅别人。当我带着学生学习《小小交通宣传员》时,为了全方位调动学生,我设计了多组活动形式,手到——制作安全宣传标,以及情景表演——我是小交警等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通过亲身体验,对于交通安全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大大增强了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
总之,品德与社会课堂深化的体验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亲身参与课堂,体验不同的生活经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动手能力的目的。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产生了比传统教学手段更深的内心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