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三种途径
2019-01-11许利利
许利利
(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湾学校,江苏 苏州 215021)
作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让孩子学会表情达意的方法,能够运用语言描述对世界的认知和态度。小学生的感性认知占据主导地位,以直观性思维为主,内在的经验储备和知识积累也相对有限,要想高效完整地完成作文就需要教师引入生活之源,帮助学生拓展视野。
一、运用视频资料
1.用视频强化记忆
生活与语文学习紧密联系,写作过程同样也是如此,尤其是写作材料的选择常常会成为影响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元素。借助于可视化视频资料,就顺应了孩子们内在的认知体验,激活了他们内在的认知思维。
如“拔河比赛”写作教学之前,教师组织拔河比赛,并将比赛全程录像。在正式教学之前,教师可以提前5 分钟将拔河比赛的视频呈现出来,唤醒孩子意识深处的储备,将习作的主题定位为“一次难忘的拔河比赛”“一次激动人心的拔河比赛”“扣心心弦的拔河比赛”……
视频中鲜活而直观的比赛场面不断地冲击着学生内在的视觉,并激荡了他们内在的心境,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形象的内容和直观的方向,这就与学生习作中的主题形成了相得益彰的表达效果。
2.捕捉文本细节
在写作过程中,选材与构思往往是学生习作中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由于年龄限制,很多学生对文本的全局意识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对于写作还缺乏整体性把握,实践性的思维逻辑还相对困难,然而可视化资源就能够有效地改善学生现有的状态,有利于整体把握、提炼信息、整合思路。
教师再次播放视频,并要求学生在细致观察中捕捉值得描写的元素。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罗列出以下可以描写的内容:环境天气、赛前准备、典型人物、情节发展、侧面人物……这些内容仅仅凭借学生参与拔河比赛的记忆,是很难提炼得如此清晰而准确的,而基于视频录像,却让学生有了更加鲜明的认知体验,获得了积极的情感认知。
3.深化分析文本
对于活动类的写作来说,其精彩之处就在于对典型化人物动作、神态和语言的细节呈现,教师可以运用视频的聚焦镜头和暂停性画面,让学生细致、全面、定格观察,让语言文字的运用有了鲜明的落点。
在拍摄拔河比赛视频时,教师故意聚焦了排尾的压阵队员,在课堂中播放视频的时候,也是反复播放压阵队员的表现,并运用暂停键,让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回归他们在拔河过程中的整体性状态,并引导学生现场运用语言描述他的肢体动作、神态,还原他在拔河过程中的语言,运用想象的方法揣摩其内在的心理活动。
整个过程,这位队员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的动态化视频,让学生的语言表达有了鲜活的参照,也成了孩子们创作表达的最好资源。视频资料源自生活,是学生进行写作表达的重要资源,运用好它们,学生就能轻松而高效地进行写作。
二、运用录音文件
在写作指导过程中,学生围绕着写作的主题展开研讨、叙述、分享时,将学生研讨的声音录制下来,以便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鲜活的资源可供参考。
1.促进素材积累
学生围绕社会上的热点话题或者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在结合他人意见的基础上写一篇作文。这一写作的前提就是要组织发散性的研讨与交流,而作为创作的主体,不仅仅要具有自己的思考与实践,同时也需要在聆听中吸收、整合众多人的认知,将学生研讨时的思维不断扩散,最后,进行巧妙而辩证的整合。
教师组织学生依照四人小组从教材中罗列出来的问题进行挑选,并利用录音工具录下学生和教师的问题逐个地发表观点,确保不遗漏任何讨论的内容,在学生探讨完毕之后可以重新播放,从而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2.促进文路疏通
无论是阅读教学中对教材文本的感知,还是作文教学对整体框架的设置,都需要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视角出发,提升学生整体性考量文本的意识。如开展“武松打死了国家保护动物,究竟是不是一个英雄呢”这一话题。很多学生在构思框架时就显得捉襟见肘,无从下笔,此时,教师播放研讨录音,指导学生完成了三种形式的布局:其一,以小组研讨时完全不同的辩论方式写下不同的观点,最后统整形成总结;其二,以反方观点切入,客观而严谨地整理出几条正方观点的理由进行反驳,最后发表看法,表明自己的观点;其三,去除反方的观点,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摆出自己的理由,然后罗列支持自己的观点,最后总结形成首尾呼应之效。
3.清晰流畅的写作思绪
学生奋笔疾书时常常会在边思考边写作的过程中有思维卡壳的现象,这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路表达的清晰性,此时学生研讨的录音就可以成为消除学生认知障碍和思维卡壳的有效辅助手段。
如学生在描写《武松是不是英雄》时,就先抛出了其他同学的反面观点,然后借助其他同学的认知进行反驳,但他们一时记不起这些正方观点是怎么反驳的,这些观点之间有着哪些共性,写作就陷入了两难境地,教师则再次播放了录音视频,学生听到意思相同或者重复的地方就有选择地记录其中一条,在逐条梳理、辨析的过程中便于学生厘清对方的认知和观点;最后,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将最有说服力的三条选择出来,并尝试运用排比的句式加以再现,并一起分析了将其他观点删除的理由。
三、运用网络渠道
随着网络信息手段的不断发展,网络资源已经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依托。其中网络聊天类的习作,就是要以网络为平台,以写作主题为研讨对象,通过在线网络平台的集体对话,辅助学生完成。
1.促发自主性表达
将原本在课堂中交流的方式转换为网络平台进行交流,不仅是一次媒介交流的转换,同时也是一种认知思维的质变,尤其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没有课堂和教师的约束,使得孩子的思维更加自由,且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源及时性综合运用,更为网络作文的高效化提供了支撑。
如“秋天的树叶”,教师则将这一次写作调整到学校组织的秋游实践活动中,要求学生在参与活动时广泛收集各种树叶,如果等到第二天带进课堂,一方面树叶的质感可能会有变化,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认知兴趣严重下滑,必将导致课堂效益受到较大的影响。为此,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组织学生网络探讨,让学生分别展示自己从大自然中收集的树叶,并尝试从树叶的形状、色泽、质感等不同的方面介绍自己收集的最有特点的树叶。
2.实践多维化链接
在有限的课堂时空里,学生的第一手资源就是教材,其次就是教师准备的课件,可以说能够直接感受到的资源是相当有限的,这对于学生的创作表达具有极大影响。而网络聊天的作文交流方式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进行收集,彰显出及时、快速、高效的效果。
如在创作以“诚信”为主题的习作时,有部分学生在研讨过程中提及,如果能够运用相关的名人名言或者名人关于“诚信”的故事,会让文章的表达更有说服力。为此,教师组织学生展开材料收集,进行资料分享,并根据表达的需要合理地进行选择,学生提供了第一手丰富的认知性资源,在拥有资源的基础上学得更透彻,写得更扎实。
教师也可以鼓励孩子在自由、宽松的环境里形成自己的认知体验,让他们在作文表达的过程中不再停留于肤浅的层面,而是通过视频、图片、文字材料,激发他们内在的思维活力,产生奇妙的思想火花,让网络聊天作文的魅力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