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乏力”的家校共育再现“活力”
2019-01-11陈松林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9年1期
主持人语: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然而事实却是,学校教育在长足发展,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大部分能够用科学前瞻的教育理念和丰富多样的教育实践来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逐渐走上文化育人的道路。家庭教育却没有跟上脚步,当下中国式的家长们一方面对孩子的教育无比重视,甚至表现为盲目跟风,过度补习,追逐名校,出现了非理性的现象;另一方面又表现为教育水平分化明显,教育能力良莠不齐,出现家庭教育失衡,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增加孩子成长的烦恼,甚至影响学校正常的育人秩序,造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出现割裂的现象。
目前,许多学校的家校共育工作都有自己成功的案例,也形成了很多很好的工作经验。“家校共育”工作已经开始纳入教育管理者的创新教育实践研究的范畴,诸如:家长学校、家长课堂、校园开放、亲子共育等等。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和教师,对家校共育工作认识不足,仍然传承着多少年来的“家访”或叫家长来校,考试后的家长座谈会,微信或其他电子方式交流等简单的家校沟通方式。这种“报告——布置——反馈——追究”的简单的点对点式的家校沟通,只是起到了信息交换的作用,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促进作用颇显“乏力”。因此,深入地研究建构适合家庭、学校实际的家校共育工作,有效地发挥家校共育功能,最大限度地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需要我们每个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用心思考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