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典诗词“解题—明意—悟情—诵韵”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2019-01-11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第一实验小学周利清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第一实验小学 周利清
“解题—明意—悟情—诵韵”在小学古典诗词教学中是一种非常常见,且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目前这一教学模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尽管古典诗词“解题—明意—悟情—诵韵”这一教学模式被实践所证明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于这一古典诗词教学模式并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在这一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中因为经验不足、技巧不够等原因,无法构建比较有效的“解题—明意—悟情—诵韵”课堂教学模式,从而降低了古典诗词教学效果。从目前小学古典诗词“解题—明意—悟情—诵韵”课堂教学实践来看,普遍存在教学方法繁杂、课堂氛围喧闹、教学效果不佳等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有必要进行小学古典诗词“解题—明意—悟情—诵韵”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以丰富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并给教师教学实践提供教学指导。
一、小学古典诗词“解题—明意—悟情—诵韵”课堂教学模式内涵
本文分别从解题—明意—悟情—诵韵等四个方面来对于古典诗词“解题—明意—悟情—诵韵”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阐述如下:解题,顾名思义就是破解诗词题目,古典诗词内容短小精悍,题目往往统领全诗。从古典诗词的题目来看,往往蕴含丰富的信息,具体包括了诸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举例来说,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词的题目中包含了地点、事件、人物等内容,地点是黄鹤楼,人物是孟浩然,事件是送别。又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的题目内容涵盖了时间、事件等内容,时间为秋夜将晓,事件就是出篱门有感。不同的诗词题目内容各有不同,关键就是要通过破题来让学生对于整首诗要写什么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明意,顾名思义是指领悟、理解诗词字面意思和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古典诗词从形式来看都是言简意赅、短小精悍,加上比喻、夸张、对比、典故等方法的大量应用,理解诗词的字面意思难度不小。明意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先了解字面意思,然后了解字面背后的意思,鼓励学生通过散文化的翻译明白诗歌表现的意象。悟情,顾名思义是指了解诗词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情”是古诗词的魂,这里指借助各种手段、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借助联想想象等方式、方法感悟诗词意境,把握诗人情感。诵韵,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诵读诗词,感受诗词韵律来记忆诗词,诗歌句式整齐、节奏性好、音乐性强,极其便于诵读。
二、小学古典诗词“解题—明意—悟情—诵韵”课堂教学模式特点
小学古典诗词“解题—明意—悟情—诵韵”课堂教学模式相对于其他的诗词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一是教学模式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基本上就是按照“解题—明意—悟情—诵韵”四个模块进行教学,课堂上学习一首诗词,就是按照这四个板块进行展开,对于师生来说,都比较了解教学流程,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二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多,“解题—明意—悟情—诵韵”这一教学模式的开展中,师生之间有很多的互动,通过互动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能够充分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诗词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高。诗词教学不再是老师枯燥的灌输,而成为了双方教学相长的过程。三是“解题—明意—悟情—诵韵”这一教学模式,将知识学习、情感体验、诵读记忆等进行了有机结合,有助于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处理信息能力、互相合作能力。古典诗词文句优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要想学好诗词,仅仅会背诵,了解诗词字面意思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能够感悟诗词中的丰沛情感,这样学生的文学素养才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才能够更加深刻地受到传统文化之美。
三、小学古典诗词“解题—明意—悟情—诵韵”课堂教学模式优化策略
上文对于小学古典诗词“解题—明意—悟情—诵韵”课堂教学模式的诸多特点进行了阐述,从这一教学模式的实践来看,运用得当将会极大地提升诗词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对于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借鉴,结合自身的理解,认为这一教学模式的优化关键是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善于营造良好的诗词意境
小学古典诗词具有多元的教学目的,提升学生文学素养,感悟诗词意象,丰富古典诗词知识等。“解题—明意—悟情—诵韵”这一诗词教学模式的优化关键就是要创造良好的诗词意境,良好的意境对于诗词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古典诗词教学中需要花费较多力气来进行情景的创设,通过营造良好的情景来让学生快速进入到诗词营造的意象之中。在诗词意境的创设方面,关键是要结合诗词内容,综合利用多种道具,来进行诗词意境的营造,不同诗词内容需要营造不同的意境。例如,田园诗就需要营造一个田园风光的意境,可以将踏青、郊游等活动作为情景营造的手段,如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首诗词的学习中,就可将学生春天踏青活动作为情景营造手段。送别诗就需要营造伤感离别的意境,可以向学生讲述诗词作者的情感,将学生快速带入相应的情景之中。
2.强化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解题—明意—悟情—诵韵”这一诗词教学模式优化中,需要注意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诗词学习绝对不是一个单方向诗词内容的灌输过程,而是一个师生之间沟通交流,引导学生感受诗词情感,增强其文学素养的一个过程。因此在诗词教学中,师生之间一定要建立起良好的互动机制,善于利用提问等手段来引导学生,例如明意阶段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对于诗词的字面意思进行了解讲述,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将诗词的含义表达出来。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对于诗词含义的了解情况,然后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去进行诗词含义的解释,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诗词的含义。在诵韵模块的教学中,则是要在课堂上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督促学生进行诗词的诵读。教师要就一些诗词教学重点难点和学生进行充分沟通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知识。
3.注重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解题—明意—悟情—诵韵”这一诗词教学模式实践中,需要做到教学模式更加灵活多样,根据教学内容,将角色扮演、小组对抗、探究教学、游戏法等教学模式引入诗词教学中去,让整个教学活动更加兴趣盎然、有张有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关注度以及参与度。举例而言,一些诗词教学中,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扮演诗词中的角色,通过旁白、对话等模式来让学生去了解作品中每个角色情感,把握作者流露出来的主观情绪。角色扮演方面需要教师做好时代背景、作品背景、作者背景等方面介绍,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作者的情感。在教学中还可以引入游戏法,教师通过设置一些有趣的游戏来加深学生对于诗词的了解。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诗词鉴赏能力,能够背诵一定数量的古典诗词。“解题—明意—悟情—诵韵”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要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阅读鉴赏古典诗词的水平,初步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研究古诗及诗人的能力。在“解题—明意—悟情—诵韵”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方面,需要兼顾诗词意境的创设、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教学模式的更加灵活等几个方面。“解题—明意—悟情—诵韵”课堂教学模式策略的设计方面,既要注意对这一教学模式经验的借鉴,也要在实践中去不断地探索创新。本文所谈到的观点和结论,有自己的思考,也有对于相关研究成果的借鉴,希望这些结论观点能够帮助更多的小学语文教师掌握好“解题—明意—悟情—诵韵”课堂教学模式的规律以及技巧,全面提升诗词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