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语文课堂的抛砖引玉

2019-01-11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新城小学张亚蓉

小学时代 2019年16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文本课文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新城小学 张亚蓉

语文课堂切忌枯燥乏味、平铺直叙,要尽力追求活力与激情。在语文活力课堂上,“活”不仅是指课堂的活跃,更应该理解为思维的活跃;“力”不仅是指知识的掌握,更应该理解为智慧的形成。所以贯穿于整个课堂中的教师启发、引导、点拨尤为重要,话不可以说完说死,要留有学生施展才华的时空。巧妙地“抛砖引玉”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让课堂活色生香,回味悠长。语文课堂的“抛砖引玉”有以下一些方式和作用。

一、点题——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一堂课如同一首优美的散文,开头要漂亮雅致,引人入胜;一堂课又恰似一支动人的乐曲,开头就要旋律优美,扣人心弦。一节课的教学能否取得成功,一个十分重要的决定因素就是教学导入,有了高质量的教学导入,整体的教学质量也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教学导入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点明本节课的教学主题,高质量的教学导入能够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到学习状态中,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常用的点题方法有分析课题法、时代背景介绍、人物介绍、展开想象、设问提问等,围绕课文题目解剖思考,往往能起到提纲挈领、概括全文、定下基调的作用。点题不同于导入的铺排和渲染,只需几句话就可以拨云见日,指点迷津。如“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两只燕子和桃花就可以叫来春天。

二、激趣——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作为教师,只有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中来,教学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然而,过多的语言堆砌只会挤占学生的时间,降低学生的求知欲望。要用短平快的方式调动学生,一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巧设悬念。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教师可问:“乌鸦想要喝水,但是水量太少,喝不到,怎样才能在保持原有水量不变的前提下,让乌鸦喝到瓶子中的水呢?”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借此发散学生的思维。讲解《太阳》这篇课文时,教师让学生讨论如果把最后一个太阳也射下来,会发生什么?学生的积极性自然就会大涨。二是文字游戏。如词语连句成段、成语接龙、口头作文、连段成篇、诗词大会等都是很好的方法。三是引导纠错。老师故意说错一段话,或者出示一段错误而又搞笑的句子,引导学生纠错改错,效果也会很好。四是谜语生趣。谜语属于智力游戏,它的谜底往往有隐藏性。

三、导思——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通过老师适时的点拨引导,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发展学生智能。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大胆探索,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及其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点拨学习规律,指出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一是点拨重点、难点。课文的重点往往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在教学中适时地在这些地方给予点拨,使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二是点拨关键。课文的关键点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作用。教学时,在关键之处进行点拨,就能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三是点拨规律。让学生掌握学习规律,培养自学能力,及时总结规律,指点学习方法,是“点拨提高”的最终目标。

四、引议——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引议就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讨论研究,取长补短,逐一解决问题,并鼓励、启发学生进一步深入探求,使“思”得到交流与深化。教师要在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能够受到作者情感的感染;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使学生能主动发散思维,让阅读能够真正体现学生的个性;教师要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超越精神,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加深学生文化底蕴。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悟遣词造句之妙,悟布局谋篇之美,悟字里行间蕴含着的情、理、意、趣之味,从而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五、设疑——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很多知识的取得都是源于质疑。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质疑,能够有效地缩短文本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文本不再是课本中冰冷的文字,而是经过学生思维加工之后变成学生思想的一部分,成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质疑要贯穿学生阅读的全过程,无论是正式开始阅读之前,还是阅读过程中,抑或是结束阅读之后,学生都需要带着疑问进行阅读。如此一来,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疑问,既可以针对文本的写作背景提出,也可以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出,还可以针对文本的结构、表达手法等提出。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在质疑中掌握知识,相对于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中掌握的知识,印象往往更加深刻,理解也更加深入。学生在用客观的态度对文本内容进行判断的过程中,智慧也在逐渐生成。

六、分层——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语文课堂有时也需要个性化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因人设组、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变课堂的“一刀切”为优秀学生“吃得饱”,中间学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这就需要老师的巧妙分类,统筹安排,个性指导,点石成金。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让中下等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优秀学生则要求在学好“双基”的同时,适当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其技能和智能。无论是先合后分还是先分后合的分层教学或分类指导,都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使他们的智力、能力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良性和谐发展。

七、回顾——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八、联想——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联想是由一事物而想出另一事物的思维过程。常言的触景生情、举一反三即以联想为基础,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就都依赖于联想。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想丰富学生的体验,自己就必须要主动了解社会中不同层次人的生活,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渗透各类联想,帮助学生沟通大脑中的各个信息库,以在课本中学习到的知识为基础,创造性地应用自己学习过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生活。联想思维的种类有:相关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我们日常所说的联想,主要指的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外的一个事物,由一个物体联想到有相似特点的人,由景物触发感情。老师的指点引导尤为重要,开篇介绍背景,进行导入联想;结篇延伸话题,进行现实联想;作业联系实际,重视生活联想,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同时,促进语文教学效益的提升。

总之,在语文课堂上,有机遇也有挑战,有很多意外情况需要老师随机应变。教师要及时利用课堂中的冷场、困惑、沟通不畅等情况,让灵感在刹那间迸发出来,用一句巧妙的话,一个有趣的动作等来抛砖引玉,打破僵局,唤醒学生生活经验,激活学生的思维。当然,多数教师的教学机智都是后天形成的,它需要教师在学习和实践的交替往复中,在不断的感悟中得到提升。要想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就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丰富自己的阅历。教师的抛砖引玉、点石成金技术炉火纯青时,如同缕缕春风吹过希望的田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策略谈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
跳出高年级语文课堂“死寂”的怪圈
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