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拓展性阅读课程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

2019-01-11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先锋小学马春花

小学时代 2019年16期
关键词:单词文本英语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先锋小学 马春花

伴随新课改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在当前小学英语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目标不单单是提高学生对单词等基础英语知识的认知效果,同时也包含提升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应用能力,发展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增加学生的英语阅读量等,因此,将拓展性阅读活动引入英语课堂中就显得理所应当了。而新课改的发展也带来了英语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其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英语知识时,应当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活动,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也成为英语教师思考的主要问题。那么在实际进行英语知识的教学中,如何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使学生在进行拓展性阅读的过程中实现思辨能力的发展呢?

一、问题设疑,构建思辨前提

在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中,问题的应用功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搭建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的渠道,从而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认知效果;其二是促进课堂教学情境的构建,指明学生进行英语知识思考的方向。而在英语拓展性阅读课堂中应用问题时,为了实现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发挥问题“构建探究情境”的功效,从而奠定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基础,为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创造前提。 例如,在引导学生进行“Hansel and Gretel”的拓展性阅读中,教师就可以通过设计有效问题的形式,促进学生进行思辨。从文本中的内容安排来看,“Hansel and Gretel”中主要讲述了因为家中没有钱,所以兄妹俩在森林中自生自灭,意外发现一个糖果屋的奇遇记,基于上述内容,教师向学生提出了:“Why did the hero in the article go to the forest?”“What is the final outcome of the article?”等问题,构建课堂的探究情境,从而为学生进行思辨奠定基础,使学生在探索上述答案的过程中,能够进行信息的筛选和鉴别,发展自身的思辨能力。同时,与其他教学形式相比,教师利用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思辨,更加强调的是学生自身在学习中的价值。因此,能够使学生在内化文本内容时,提高思辨的效果。

显而易见,在英语课堂中开展拓展性阅读活动,教师可以借助问题为工具,促进课堂探究情境的形成,构筑学生进行思辨的前提,从而让学生在思考问题中,逐步实现思辨能力的提升。

二、调整顺序,激发思维活力

在创建英语拓展性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发现,教材当中简短的英语对话和文本,在拓展性阅读中的内容较为复杂,篇幅也较长,但是,两者之间又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为了更好地借助当前小学生的英语知识学习经验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将拓展性阅读文本当中的段落顺序打乱,构建趣味活动,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考正确的文章顺序中,能够明确其中的内在逻辑性,从而逐步发展自身的思辨能力,提高阅读的效果。 以“A Little Princess”这一拓展性阅读文本的教学来说,教师通过调整顺序的形式,来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A Little Princess”中主要讲述了主人公“萨拉”历经“Princess——Maid——Princess”的坎坷过程。基于上述情节,在让学生进行文本阅读时,教师先让学生进行略读,使学生初步掌握这一故事的主要情节。随后,教师将文章中的顺序打乱并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故事发展的合理性以及故事的主要情节等进行思考,从而在整理顺序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同时提升自身的思辨能力。

不难看出,在让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调整文章顺序的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探索文本的内容逻辑中,逐步理清思路,从而促进思辨能力的提升。

三、结合生词,创新思辨活动

在英语教材当中所安排的文本和对话内容,与学生的英语知识认知情况是相同步的,换句话说,在学生进行文本的阅读时,就已经掌握了其中的英语单词含义、英语句式结构等,因此,学生能够轻而易举地理解文本的整体内涵,提高自己的阅读效果。但是,拓展性阅读文本就不具备这一优势了。在拓展性文本中有许多学生不认识的英语单词和短语等,制约了学生理解拓展性文本内容的程度,而教师则可以利用这些学生未知的单词和短语,让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测,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比如,在“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的拓展性阅读中,其中涉及了大量的学生不认识的单词,如“steal”“Croquet-Ground”等,结合这些单词,教师就可以通过合理猜测的活动,促进学生在明确单词含义的同时,发展思辨能力。在课堂中,教师先让学生迅速浏览“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这一文本,使学生对其中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在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将自己不认识的单词,如“steal”“Croquet-Ground”标注出来。紧接着,教师让学生辨析单词的词性。之后,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语境,缩小单词含义的可能范围,方便学生进行猜测。最后,教师再让学生将自己猜测的单词含义带入文章中检验是否合理,从而逐步完成阅读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主要情节,细化对拓展性阅读文本的分析,同时能够在分辨陌生单词含义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思辨能力。

可见,生词的存在也有其应用的意义,在拓展性阅读活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生词含义的猜测,促进学生进行思辨,从而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对拓展性文本的理解效果。

四、开展合作,实现思维碰撞

伴随经济社会的进步,在对学生进行英语知识的教学中,教师也开始将合作学习活动引入课堂之中,用于满足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然而,从现代多元智能理论中我们知道,学生都是相互独立存在的个体,在智力的发育水平和发育的方向上存在自己独有的特点,因此,学生在思辨能力的发展程度上也呈现差异化的分别。所以,在英语拓展性阅读中开展合作活动,教师也应当发挥合作活动的优势,让学生在差异化水平的小组成员中,更好地发展自身的思辨能力。 例如,在“The Prince and the Pauper”的教学中,教师基于以往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先将学生按照思辨能力的发展程度不同,进行层级的划分。紧接着,教师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组员的安排,使得每个小组当中学生之间的思辨能力发展程度呈现一定的差距。随后,教师向学生提出“Does family background determine everything?”的合作任务,让学生以安排好的小组形式,共同开展上述问题的讨论,并让小组中思辨能力发育程度较好的学生,对组内的其他学生进行指导,促进其他学生能够针对上述问题,找到进行思考的方向,并在与组内的其他学生进行争辩中,发展自身的思维能力。

不难看出,在进行拓展性阅读活动中,教师能够利用合作活动的优势,强化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从而让学生广开言路,在相互辅助中进行思想的碰撞,逐步促进思辨能力的发展。

总而言之,对学生进行思辨能力的培养,不仅满足当前教育改革的要求,也对学生的未来成长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在之后的小学英语拓展性阅读活动中,教师应当进行有效的活动设计,找准拓展性阅读活动与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之间的结合点,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

猜你喜欢

单词文本英语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单词连一连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看图填单词
读英语
Playing with / i? /
酷酷英语林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
单词拾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