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9-01-11江苏省宝应县实验小学盖国娟
江苏省宝应县实验小学 盖国娟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对于数学知识内容进行记忆、了解,也需要就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建立相应的数学学科体系。因此,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与学生的其他数学培养目标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以及课后学习中达到综合提升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目的。核心素养的形成,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需要对此给予重视。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参与程度不足
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参与重视程度有所不足,多是使用填鸭式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这个过程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不足,在题目练习中存在不同的困难。
2.生活内容的渗透程度不足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用的生活案例极为有限,教师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不足,因此对于学生的学习理解程度的掌握也存在着误差。许多抽象化的教学的内容未能够经过具体的生活案例引导,直接实施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得学习理解难度与学生的能力不契合。
3.教学模式单一化
由于教师对于学生学习需求的考虑程度不足,因此在教学中通常采取教师教学学生听课的单一教学模式。在以上种种因素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模式受到了教师教学的影响,具有较为单一的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通常呈现出学生的学习思路与教师的教学思路难以吻合的现象。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优化策略
1.应用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思考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对于导学的内容给予重视,应用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容以及学习目的进行思考。
例如,在学生学习乘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学习乘法的意义。教师可以“一百个6 相加等于多少”,要求学生进行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计算的过程较长而逐渐失去耐心,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对数字逐一相加,连续相加十个数字之后,将乘法的问题解决方案导入其中,这个过程能够促使学生认识到乘法的简便性,从而加强学习乘法的兴趣。
2.导入生活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进行实践的能力
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掌握、数学能力的培养、考试成绩的高低,还要加强知识的应用教育,培养小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加强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实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这也是帮助小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价值的重要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数学学习中的每一种知识内容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使得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对学生生活中存在的与数学相关的问题进行提问,也可以设置相关的教学情境,例如设计学生购买房屋的教学情境,要求其通过平面图的观察,
3.结合实际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数学也来源于生活,而我们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也是要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所以,小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将数学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能够让小学生通过对实际生活的了解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还可以结合日常生活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这样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中感受数学,并让学生大胆运用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也使得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锻炼,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通过以上分析,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是非常必要的,小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有助于他们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也为小学生创新能力的产生创造了前提条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有极大的帮助的,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对学生本身的思维意识进行有力的引导,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思维引导产生创新意识,而小学教师也要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发现更多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