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非遗齐努力 巧遇传统显特色

2019-01-11浙江省东阳市歌山镇西宅小学徐江娇

小学时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花灯特色传统

浙江省东阳市歌山镇西宅小学 徐江娇

米塑是我们学校所在地———西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活态文化,由于村中许多老艺人的相继去世,年轻一辈又静不下心来学习,濒临失传。我们学校于2016年被列入米塑非遗传承教学基地。作为非遗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我们有责任将米塑文化发扬光大,让米塑这朵民间奇葩盛放。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对传承非遗有了一定的想法,与大家探讨。

一、人人参与,成为必修课

学校作为非遗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我们有责任将米塑文化发扬光大。经校务会,教务会、家长委员会以及教师大会的讨论,一致决定在全校开展米塑的教学。让米塑成为我们全校师生的必修课,要求人人参加。我们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目的,初步了解米塑的知识、制作需要的材料以及会简单地制作。确保从西宅小学大门走出的老师和学生,他们都有一张“名牌”叫“米塑”。

二、齐心协力,开设特色课

米塑作为非遗,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的传承。米塑在校园内普及,为传承非遗走出第一步。如何将米塑做好,做精致是我们思考的方向。于是,全校老师齐心协力编制了校本教材———米塑,并与2016年被评为市级精品课程。在指导上,我们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和发展的空间设置基础班、提高班和精英班。通过层层晋级,彰显学校米塑特色。

三、价值认同,建立体验馆

作为传承,需要大家对米塑价值的认同。为此,学校专门安排了开放式的体验馆。请了米塑第四代传承人单老师长期在校指导。平时有家长开放日或者教师公开课等活动,我们会尽量安排他们去操作体验,以引起大家的情感共鸣。很多人从不知道米塑这个事物到有点了解再到发出感叹、赞美,情不自禁地想动手试试。每一位体验者,体验后的收获更大,真是不试不知道,试了才感受到过去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坚持。一副好的作品至少也得化上几个月的功夫。有些作品如《芝麻魁星》、《糯米牌坊》等需要全家人一起参与,半年时间才能完成。

四、扩大影响,做足宣传功

目前,我们处于“注意力经济”时代。在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的当下,“酒香也怕巷子深”。所以我们在努力保护凝聚着先辈智慧的传统技艺的同时,需要不断拓宽传播渠道,推广和加大宣传。借助新型媒介来扩大影响力,帮助公众加深对非遗的认知。我们学校是这样做的:

1.做好活动,融入社会大环境

在一些传统节日或有特殊意义的重大节日来临之际,我们会应景地布置一些结合主题的创作比赛。在喜迎十九大时,我们就创作了2米×1米的大型作品《党在我心中》,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同年还上了湖南卫视。在元旦到来时,我们把学生一个学期下来的作品带到市图书馆展示。在新春佳节来临时,我们制作了很喜庆的“福”。每一个作品都蕴含着寓意……通过活动展示、让非遗真正融入社会大环境。

2.制作片子,记录点滴的收获

米塑的创作,每一个蜕变的过程都是学生和老师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每一次进步都是智慧的体现。所以一个阶段下来,我们会对米塑创作活动中所走过的教学路程总结、反思。把这一个阶段的表现用图片和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在一些大型活动的时候播放展示,这样,既肯定了曾经努力付出的价值,也为后续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3.把关公开课,用好教学主阵地

课堂是学校的主阵地,上好特色校本课程———《米塑》,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下面以市级公开课《米塑花灯秀》教学设计中的几个片段为例,谈谈我们如何让传统文化与非遗相结合教

学,感受传承与经典融合的魅力。

(1)情景的创设———与东阳方言的拥抱

(以下对话全部使用东阳方言。)

甲:今天真热闹,学校里来了这么多老师。

乙:听我们徐老师说,今天学校里承办了东阳市综合实践活动,在座的都是我们兄弟学校来的专家。

丙:哦,这个活动好,这个活动好。这么多老师来,我们总要展示一下吧。你们说展示什么好呢?

学生思考,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表演个节目、诗歌朗诵、乐器演奏……米塑制作……)

丁:对对对对,那肯定是米塑呀!西宅米塑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甲:我看也应该是米塑,不过米塑作品制作需要很长时间,我们一下子做不起来呀!

……

东阳方言作为东阳的传统文化进入课堂,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也引起了在座老师和学生极大的兴趣。通过东阳方言引出了米塑的制作,相信会给参与这堂课教学的老师和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灵感的激发———与佳节花灯的碰撞

师:同学们,你们这么热闹在说什么呀?

甲:老师,我们在商量拿什么招待客人呢!我们打算向他们展示一下学校的特色———米塑。

师:这点子很有想法,那你们想怎么开展呢?

学生积极思考中。

乙:有了!这不是刚过完年吗,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挂灯笼。元宵节还看到了花灯呢。我们就抓住年的尾巴,让米塑和花灯来个大拥抱吧!

师:好,让米塑和花灯来个大拥抱。那就叫———米塑花灯秀。同学们,你们认为怎么样?

出示课题———米塑花灯秀,并读一读。

师:米塑是西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学校的特色,花灯体现了祖国的传统文化。

边说边板书———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

师:两者结合,有传承,也有特色。那咱们就准备行动吧。这一环节引出了传统的花灯。各个小组在组内讨论,怎么样才能让米塑和花灯结合在一起,让我们的非遗大放异彩。接着全班交流,然后付诸于实践。在交流中,我们发现学生的点子还是挺多的:可以在花灯上写上一些米塑的相关知识;出一些关于米塑的灯谜给大家猜;用米塑为花灯做装饰,既然大家看到了制作的过程,又可以欣赏到作品……

……

交流结束,学生各显神通,大显身手。让我们的非遗和传统文化再次碰撞,擦出绚丽的火花。

(3)展示的殿堂———与传统对联的接触

各小组汇报作品,再有其他学生点评作品。在交流中,有的学生说了自己小组的创意、亮点,有的学生说了自己在活动中的不足,指出了他人作品不满意的地方,还有的学生说了下次可以怎么努力把作品表现得更丰满......学生的表现可圈可点,老师及时给了评价并总结:同学们,你们真是太能干了。不仅手上有绝活,语言表达也很不错,还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找到自己的不足,留有遗憾是促进作品完美的最大动力。会思考就会有进步。老师为你们的精彩付出也准备了一份礼物。

首先出示上联:传承非遗齐努力

接着出示下联:巧遇传统显特色

然后出示横批:米塑花灯秀

一副对联,既对学生一节课的表现进行了总结,又让非遗和传统对联来了个大碰撞,这样就无痕地把课堂推向了高潮。当然,这样的课堂设计只是我们在教学设计中的一例,但足见我们老师在传承非遗上的良苦用心。

4.走出校外,变关注为动力

我们学校于2012年成功申请成立了乡村学校少年宫。少年宫的成立,让我们与米塑结了缘。那时起,米塑走进了我们的校园。其实,我们学校的老师当初也是迷茫的。毕竟对我们来说,米塑是一个新鲜的事物。于是,我们经常聘请校外的对米塑有研究的成功人士来校做讲座、指导,同时请非遗传承人长期在校指导。几年下来,多数教师从最初的“门外汉”到后来的“操作者”再到现如今的“引领者”,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质的变化。平时,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带上学校的特色———米塑,进行交流。最近,市区一所小学有家长课的展示,我们学校的老师作为家长积极报名,给与会的家长上了一堂生动的《趣味米塑》,让西宅米塑走进更多人心里。活动结束,有不少家长不肯离场,和我们学校的老师继续探讨。这样高度的关注给了我们做好米塑很大的动力。

米塑非遗的传承,我们正走在路上。相信在老师们一次次地实践探索中,传承的路会越走越广!

猜你喜欢

花灯特色传统
看花灯
特色种植促增收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挂花灯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做花灯
赏花灯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