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赖特建筑理论的万达广场设计分析

2019-01-11林慧颖高霞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9年6期
关键词:古根海姆动线中庭

林慧颖,高霞

(长春工业大学)

1 引言

同为连锁性质、作为陈列展示功能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和万达广场之间,有着许多相同的建筑设计语言。试在赖特建筑理论的基础上,对万达广场设计展开分析。并在尊重万达广场现有设计标准的前提上,尽量考虑施工的可行性,提出再设计构想。

2 建筑周围环境对比

2.1 纽约古根汉姆博物馆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

这座屹立于街角的博物馆,由于城市空间的限制,在建筑外形上,不能更多的向外延展,因此采用了螺旋向上的空间形式。其独特的倒立的碗的外形,看似与周围建筑环境格格不入,然而这座外观简洁、质朴、使用了白色混凝土面层,可以说毫无修饰的建筑物,却成功的成为了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也为这座城市带来了可观的经济价值。

2.2 万达广场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

在建筑外观设计上,更注重根据地域、消费定位等因素进行分级设计。万达广场作为人流量大的商业中心,针对安全、环保和节约成本等方面的考虑,禁止采用全幕墙结构。已落成项目,大部分采用幕墙结合铝塑板造型的外立面形式。铝塑板造型着重从外立面色彩、接缝形式上着手,达成与城市风格的融合与统一。

然而在如何做到人与自然的融合方面却没有笔墨。建筑外观的设计,似乎过于拖沓繁琐,于人的感受方面似乎作用不大,较之一个更加简洁、统一的,更符合现代建筑理念的建筑外观要求。

3 建筑空间功能设计对比

3.1 古根海姆博物馆建筑空间功能设计

古根海姆博物馆由两个大厅组成,一个是六层的展示陈列厅,另一个是四层的行政办公厅,地下空间作为报告厅。陈列厅高约30m,采用螺旋形式上升,地面坡度约为3%,全长430m,然而在此结构下,人们可以毫不疲劳的游览至顶层。这种旋转法生成的案列,在后来的建筑中层出不穷。

3.2 万达广场空间功能设计

以安徽宣城市的万达广场为例,规划用地面积约6万㎡左右,总建筑面积约为10万㎡左右,地下1层,地上5层,拥有全长约380m“O”型步行街,顾客视线通透。其中,屋面层、地下层多为设备用房、管理用房,地上作为商业店铺使用。地上商业层,分设两个中庭,围绕着中庭,形成一个旋转空间。

4 建筑人流动线对比

4.1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人流动线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在分立两个大厅的前提下,人流动线的主要特点分为,办公人员与参观人员的路线分流,在二层时,两厅又有一个交汇,方便工作人员抵达展厅。除了螺旋上升的旋转路线,也配有直升电梯,方便参观人员可以直接抵达各楼层,除了穿插、分割各个空间,也对中庭的空间启到烘托的作用。

4.2 万达广场人流动线

万达广场在两个中庭构成的主动线之外,也设有外围的后勤工作人员通行道。另外,还配有院线的直升梯。椭圆形的主动线,会设置连桥,方便顾客快速到达对岸。这是一种以一个或多个形状较规则、规模较大的中庭做商业空间的中心,其他店铺围绕其周围展开的形式。使得核心空间突出,其凝聚力量,将所有子店铺牢牢凝聚在主动线圈内,是现代商业空间广泛采用的形式。

5 建筑采光设计

5.1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采光设计

古根海姆博物馆主要通过巨大的采光顶,辅以螺旋空间的采光高窗,来实现室内的光照需要,同时也辅以人工采光。就像它的建筑外形,在光线的处理手法上,博物馆没有过多的体现光线的变换效果,而是本着满足展览陈列的基本采光需要。

5.2 万达广场采光设计

万达广场的自然采光设计,主要来自两个圆形中庭的采光顶。由于建筑立面大量使用铝塑板饰面,所以来自侧窗的采光,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且基本处于后勤通道部位。店铺以及人流通道的采光,主要使用人工照明。

6 万达广场再设计

6.1 关于万达广场建筑外环境再设计的设想

1)景观的再设计

随着新一代建筑理念的提出——绿色、可持续性发展,建筑的设计越来越走向人与自然的融合。万达广场内虽设有宝贝王、大玩家等体验性消费,然而却忽视了家长需要带着孩子亲近大自然的活动需求。作为体验消费,万达是一种消费场所,作为亲近自然,植物园、海底世界等又是另一种场所。是否可以借助景观的作用,充分发掘万达餐饮、商超、电影等服务配套全面的特点,开拓更多的消费体验。

①水体方面进行景观再设计

水体是容易使人们产生亲近感之一的重要自然元素。赖特的成功之作流水别墅,一个放大的流水别墅水景观,就是一个很好的万达广场水景观。

另外,作为万达再消费的重要模式之一,健身体验店,最具吸引力的应该是健身泳池。对于承载力、地基基础等方面要求颇高的泳池、做足了功夫,却藏在了深闺处,也没有充分利用人们亲水性的心理。可以借鉴悬挑式、临边式处理手法增加娱乐性。

②建筑外延空间景观再设计

万达广场室内空间采用了富于创意的螺旋空间,那么建筑外立面区域空间的开拓,能否像城市的外环道路一样,建立新的建筑外螺旋空间?流水别墅的悬挑大阳台,就是向室外开拓了更多的过渡空间,即使不做绿化的设计,人们的向光性、城市的夕阳晚霞、街道的灯光霓虹,无一不是人与自然、人与城市的融合。

2)万达智能系统、绿色环保系统的再设计

为了使水景观体系更好的为整个商业中心服务,免不了要对万达的慧云智慧系统提出新的要求。雨水收集系统、中水处理系统、建筑幕墙自清洁系统,使水景观与水处理系统结合的更加紧密、经济。

6.2 关于万达广场建筑空间功能的再设计设想

屋顶空间、地下空间、建筑外延空间、中庭核心空间,是建议进行再设计的重要部分。如果完全利用这些空间,不仅可将空间扩大一倍,同时也可以实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主题。

1)屋顶空间的再设计

商业空间的基本原则是,尽可能的发掘空间,提高利用率。实际运用中,屋面层这个空间完全被设备所占用。实际中,已不乏一些商家注重屋顶平台的开发。

2)地下空间的再设计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发展,使地下空间具有良好的通风、采光、等物理效应,达到室内冬暖夏凉,已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发展地下空间对于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生态平衡,节约能源等方面非常有利。

贝律铭的卢浮宫博物馆,就是很好的例子。倒置的金字塔,可以把室外的光线引入地下。在我国传统民居中也不乏案例,像中国黄土高原上的下沉式土窑洞民居那样,居住空间是从土体中直接开挖出来的,是大自然中的空间,在地下建造没有建筑的建筑空间。

3)建筑外延空间的再设计

关于空间边界上的节点的利用,此处指临近建筑外立面的部位,却多被后勤人员通道所占据。这里的吊桥、门窗、交通工具都是边界节点,可以开启也可以关闭,对空间的再开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中庭核心空间的再设计

空间中心总是环境中较突出的,既有实体性的,也有空间性的。

万达广场的共享中庭,也只是利用了大厅的地面,向上延伸至采光顶的空间,并无利用。以武汉万达为例,标志形的玻璃柱,并没有人的参与作用。曾经看到滨州万达广场,在小中庭设立了儿童攀爬架,高度延伸至二层玻璃栏杆。通顶的玻璃柱是否可以变成海底圆形玻璃缸,以青岛海底世界为例,目前的技术已经成熟,设置可以升降至顶层的参观架,既开发了娱乐消费,也不影响中庭举办其他文娱活动。

6.3 万达广场人流动线再设计

根据空间再设计后,万达广场形成的新的人流动线,主要包括建筑外延动线,内部人流动线,中庭核心观光动线三个方面。形成一个从表皮,到果肉,再到果核的全方位动线体系,起到更好的链接空间功能。

1)建筑外延动线分为

①建筑外楼梯动线,从底层上升至屋顶面。

②建筑外直升动线,从建筑外底层直达屋顶层,也可建筑外延空间逐层停靠。

2)内部人流动线

①顾客人流步行螺旋动线

②工作人员,后勤通道

③地上、地下直升梯

④中庭连桥

3)中庭核心动线

从中庭地面上升至采光顶的核心观光动线

6.4 万达广场建筑采光再设计的设想

1)万达广场地上采光再设计

广场内应利用建筑围合补充自然采光,不仅可以降低人工光照的费用,达到自然通风的目的、更可以增加人们的舒适度。在增减建筑围合的采光面时,顺其自然增加了许多外延空间设计,这些充分利用自然光线的变化的黄金空间,结合万达广场的分铺设计,外延空间也可以与商铺连为一体。

2)万达广场地下采光再设计

地下建筑的采光,如果依靠人工灯光,很难达到既要满足人们的舒适度,以及能量的节省。光线的引入地下后,富于了地下商业空间新的能量,提高了地下商业空间的档次,对地下商业空间结合景观的设计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的方式包括下沉广场与下沉庭院两种。

北京的SOHO地下商业就属于下沉庭院手法,通过楼梯将地下空间与地面连接。地下建筑设置大的展览窗,并且在广场中间设置景观、小品和水体。解决了地下一层光线不足的问题,也对人群产生了参与其中的吸引力。

在当代,人们越来越不满足于规则传统的六面体盒子建筑,而是需要一个可以参与其中,不仅局限于遮蔽,而是就像可以融于自然一样,融于建筑。一个真正能调动五感,从心理上愉悦消费者的消费场所,也势必会得到经济回报。

猜你喜欢

古根海姆动线中庭
十五夜①望月
京津冀地区公共建筑中庭物理环境优化设计研究*
中庭形式及天窗面积对空调能耗的影响分析
泰坦尼克与古根海姆的不了情缘
机械领域专利文献翻译中的语言“动线”探究
你的动线在哪里?
动线思想下的商业导视系统设计研究
本应尴尬的收藏家实现目标比发泄情绪重要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水乡故居
商业建筑中庭空间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