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体把握课堂教学 提升学科教育效能

2019-01-11沈玉红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9年4期
关键词:情景教材课堂教学

沈玉红

江苏省昆山震川高级中学(215300)

所谓整体把握,是指大脑依据原有知识图式,对新介入的客观事件,采取整体反应的方式,从而理解事件的本质与规律。在学科教学中,对课堂教学进行整体性把握,不但有助于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更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

从课堂教学的整体把握层面来说,要求教师在统整地把握课堂教学各种要素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进行整体性的创设,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能,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整体性把握,可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探索。

1 宏观辨识教材脉络,分析并突破重难点知识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前,都会进行教材的认知,宏观认识教材脉络,分析每个知识点的重难点,然后进行重难点的突破。但是,如果没有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宏观把握,那么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就只能处于被动的状态,学习效率也将受到阻碍。宏观辨识教材脉络,是指学习者在感知教材内容时,对教材知识的整体认知,利用直观感受在短时间中对教材要领的粗略领悟。它是学习者从整体出发,利用主观认知,并应用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图式与理解能力对教材的宏观辨识。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要将作为学习者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燃,教师要在自己充分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前或课堂教学中,充分留给学生宏观辨识教材脉络的时间,并在这样的前提下,分析教学重难点,并进行有效突破。

如何落实学生对教材脉络的宏观辨识,可从以下3点着手。

1.1 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图式

学生要建构自己的知识图示,就需要宏观辨识教材知识。当然,学习的建构受学生自身知识与能力水平的限制,不一定非常完美,教师可选择一些学生建构的图示进行课堂展示,并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与完善,教师再加以指导。

1.2 学生自主设置探讨问题

学生在建构了自己的知识图示后,对课堂教学的整体知识有了宏观的了解,在此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会遇到不同的困难点。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鼓励学生自主设置问题,通过同学的互助及教师的引导,高效地解决学生自主学习时的困惑点,聚集破解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3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的学习潜力是无限的,很多教材知识是可以利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来理解的。如果教师不分难易,只按知识系统将课堂内容讲授给学生,不但耗费大量的课堂有限时间,而且会减少学生自我提升的契机。教师要在学生能运用自己的能力解决的知识点上,少花甚至不花时间,将时间用于解决学生的思维困惑,真正的辅助学生解疑释惑。

2 借助多维教学信息,引导学生注重生活实践

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科教学的落地,强调知识的引发要来源于生活,注重学生的发展之需,关注将理论知识寓含在实际生活中,并服务于学生现在与未来的实际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生活与社会的焦点问题。

在课堂的实施过程中,教材内容的习得只有和生活实践问题的解释与解决相关联,才可以发挥出学科知识的无限魅力,才能吸引学生并有效地提升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为使“生活化”教学更高效地实施,教师要依据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选用大量的教学资料,但很多教师却因此而变为课堂教学资料的核心供给人,所供给的资料又倾向于社会热点问题。基于整体把握的教学设计强调注重教学资料供给者的多类别,注重教学资料选择的多维度。

从教学资料供给者的类别来说,教师可以是课堂资料的重要供给者,且教师的学科素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资料供给的广度与深度。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也是课堂资料的重要供给者。例如在进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这一内容的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在课前搜集生活中所涉及到的物质的分离方法,思考使用这种方法的可能原因有哪些,并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交流与探讨。

现在学生接触社会的方式与感知信息的通道非常广泛,因而理解知识的角度也更宽泛:有的学生提到洗青菜时,菜根上的泥浆遇水后便形成了沉淀,沉于水下,只需将菜轻轻从上层捞起,即可将菜与泥浆水分离;有的学生提到利用海水晒盐,就是将水与溶质的分离过程,若将蒸发出来的水再收集起来,便可得到我们所需的蒸馏水;有的学生说红烧肉的汤上层会浮着一层油,我们可以用汤勺直接将上层的油捞出来,也可以将红烧肉冷冻,这样油就会变成浮在上层的白色固体,从而便于将其捞出……学生举出了大量的实例,并在课堂上对这些方法中所涉及的原理进行了激烈的探讨,整堂课就在学生的分享、探讨与教师的引导中结束。这样的课堂,不但有助于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而且提升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真正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从信息的内容来说,尽管联系实际生活是化学学科的一大魅力,但这种魅力的发挥,不能仅限于生活实际素材,还要联系社会的热点信息与高科技的发展状况,让学生在先进学科知识的引领下,在热爱学科知识的情感中,将学科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

3 情景问题贯穿教学,提高学生探究效能

随着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在课堂中的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在课堂中环绕知识脉络,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通过探讨与实践,推动课程的前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实现个性化学习。但在这样的理念下,又出现了另一种极端现象:整堂课都是学生的探讨,每个内容点都设计不同的情景问题,课堂上从一个情景问题的探讨,走向另一个情景问题的研究,缺少了知识点间的关联性。如在教学“Fe2+与Fe3+的相互转化”内容时,有的教师用大家熟悉的现象,苹果切开一段时间后变黄,来引入Fe2+向Fe3+的转化。继而又用保存氯化亚铁的溶液中,经常需要加入一些铁粉为情景问题,来引发对Fe3+转化为Fe2+的思考。且不说苹果中是否确实含有Fe2+的真实性,这样的情景问题其实不需要学生深入探讨,就可以推理出教师的用意,失去了探究的真正意义。要想提升学生探究效能,教师在课堂设计中就要进行整体性的把握,营造真实的、可以贯穿课堂各个知识点的综合性情景问题。如同样进行“Fe2+与Fe3+的相互转化”的教学设计,教师可以以治疗贫血的药物——速力菲,作为情景素材。在学生已了解贫血需补充二价铁的基础上,通过观察药物、研究药品说明书、实验探究药物成分等方式来进行整体式的情景教学设计。小小的一颗药片,外面穿着黄色的外衣,研碎后检验,发现其主要含有Fe2+,同时还含少量Fe3+。说明书上提示“本药品为薄膜衣片”“本品与维生素C同服可增强药效”,以此为情景,可以设置问题:为什么此药品外面要包裹一层薄膜?如果薄膜被破坏,会发生什么反应?为什么本品与维生素C同服可增强药效?这里的维生素C可能具有什么性质?药片中含有的少量的Fe3+如何让它转变成人体容易吸收的Fe2+?一颗小小的药丸,就可以整合所有知识点,而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属于学生乐于探索,富于兴趣的内容。像这样的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情景问题,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效能。

4 综合把握节奏之律,体验课堂行云之美

节奏,原属于艺术范畴,是乐曲,歌舞等艺术的表现方式。古代《礼乐记》中说到:“节奏,谓或作或止。作则奏之,止则节之。”课堂教学,也拥有其特殊的节奏。课堂教学的节奏,是指教学进程中的变化性。富有行云流水之美的课堂教学之律,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能效,而且可以调剂师生的心理。要做到综合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精心准备,课堂设计要灵活机动。每个课时都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提炼学生的学习难点、把握课堂的教学方法、明确情景问题的探索。

在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解决过程中,要注重“动静相生”。“动”指的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一种灵动状态,以学生积极的探讨、阐述等为表现形式;“静”指的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一种静默状态,以学生的积极思维、潜心思考为表现形式。教师在课堂教学进程中,要注重动静结合的有节奏的教学,建构“动静相生”的教学节奏之美。在课堂教学的方法上,要为学生创设“思论相合”的学习舞台。课程改革提出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倡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探究能力与协作精神。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在积极思考的基础上,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师生间的共同探讨。教师也可以利用自己的语调、幽默的语句来提升课堂的节奏之美。

不管是以教学的短期目标还是长期目标为评价标准,教学的过程都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指标。注重过程的教育方式,其实就是重视学生的学习历程与感悟;注重过程的整体性课堂把握,其实就是重视对学生的正确价值引领。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各种教学方式,将教师作为主导的“目标—方法—评价”主线与学生作为主体的“思维—活动—体悟”主线进行有机的统整,从而落实课程改革的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猜你喜欢

情景教材课堂教学
情景交际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