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成一束光
——记全国模范教师、安国市实验中学教师甄秀娟

2019-01-11解毓欣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老师孩子教育

■解毓欣

翻开甄秀娟老师的班级日志,扉页上写着这样一段话:我是个平凡的老师,不能做伟大的事情,但我愿意用真挚的爱成就更多的孩子,幸福更多的家庭。

1989 年8 月,18 岁的甄秀娟从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一所偏远的农村小学,从此踏上三尺讲台,开始与语文结缘,与班主任结缘。流光一闪三十载,她从青涩的青年,到沉稳的中年,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满腔的激情投身于教育事业中,每一个接近她的人都会惊叹:“一个文文弱弱的小个子老师,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能量,这么富有感召力!”

要做坚守初心的行者

1998 年,甄秀娟老师调入县城初中,开始了长达12 年的住宿学校生活。那年,她的女儿才5岁。每天早上,自己幼小的孩子还在睡梦中,她已经悄悄地从家中溜出来,和学生们一起开始了早操,晚上9:40 查完所有宿舍,看着学生们全部安然入睡,她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静静的夜晚,女儿已经进入了梦乡……记不清多少次,她站在女儿的床前,愧疚的泪水不由自主向外涌。女儿不止一次说过:“我以后也做妈妈的学生,这样妈妈就会更爱我,我就能和妈妈天天在一起。”

是啊,她就这样爱着她的学生,天天和学生们在一起,从春到夏,从秋到冬,一届又一届,一年又一年,学生在哪里,她就在哪里。初三毕业体育测试,甄老师每天都站在跑道边樱花树下,左手扶着腰,为同学们加油助威:“张璐,还有最后一圈,冲刺啊!”“天宇,一定坚持住!”学生在随笔《樱花下的成长中》这样写道:“每次跑步时,总能看到班主任那娇小的身影,虽然她的腰不好,但还是坚持陪伴着我们,在起点焦急地注视着,她充满期待和鼓励的眼神,告诉我快点,再快点!我也不由加快了步伐。”

今年,甄秀娟已经48 岁了,依然会站在学生跑操的队伍中,和学生们一起慢跑,虽然体力不如从前,跑完几圈下来气喘吁吁,但她心中一直有个坚定的声音:“我是班主任!我要和学生在一起!”

岁月流逝,教师的职业病慢慢缠上了她,腰不好,她就靠着讲桌上课;颈椎疼,她贴着膏药站在讲台上。那次,正在上课的她突然晕倒,马上被送到医院,原来是心脏供血不足,同事开玩笑地说:“以前看报道有老师晕倒,感觉那么虚假,今天才知道,还真有这事呢!”第二天,虚弱无力的她准时出现在教室里,脸色憔悴,声音低沉,她说:“我不能站着,就坐着;我不能讲课,就看着学生,和学生在一起,这样我心里踏实。”于是,讲台上就出现了一个坐着的柔弱身影,用明亮的双眸深情地望着同学们,那一刻,她像极了天下慈祥的母亲!

前段时间,她在考试监场时竟然发现手不能娴熟地写字了,爱人接到电话赶紧把她带到医院,拍完脑CT,医生说这种病叫“失写症”,是脑血管的问题。当校长问起时,她才说临近名师工作室检查,每天加班到晚上八九点才回家,这样的日子坚持了近一个月,校长“强迫”她休息几天,她淡淡一笑说:“这个病不影响我说话备课,我还能坚持,坚决不影响上课。”

上课的日子,甄秀娟每天早上6:40 前到校,白天坐在教室里和学生们一起上课,下午目送他们走出校园,在校时间近12 个小时。午自习帮学生做数学习题,背英语单词,研究物理难点,学生们总是用崇拜的目光看着她,亲切地称她是“全能老师”。

17:40,学校放学。学生们围在她身边,她手捧作文,耐心地一个一个看着。时间在悄悄溜走,校园里渐渐安静下来,办公室里的学生越来越少。终于,学生们心满意足地离去,她也骑车回家,路灯亮起,身旁的花池里花儿开得正艳,空气中弥漫着暖暖的夜的气息……

就这样,她以奔跑的姿态走过三十年,从农村到县城,从小学到初中,环境变了,但班主任和老师的角色没变,她身后的那方讲台没变,做一名好老师的初心没变,在时光的流云中,她站成了淡雅而怡人的风景。

创设一间有温度的教室

创设一间有温度的教室,是甄秀娟永远的追求。她深知爱是教育的根本,班主任的爱应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不仅爱那些懂事、积极、勤奋的优秀生,更要爱那些特殊的学生。

曾经,班里有一个聋哑儿,即使双耳带着助听器也几乎听不见,所以孩子腼腆又有一些自卑。入学第一天,家长要求将孩子安排在第一排,甄老师欣然应允。她知道这样的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同情,更多的是关注和尊重。那次孩子的数学考了87 分,甄秀娟在班里表扬了他,可惜他根本听不见,学生们就大声地喊:“老师,把他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她写了孩子的名字,并且还写上:“你很棒,数学87 分,是同学们的榜样!”瞬间,孩子的脸红了,眼睛一下子亮起来,用一种骄傲而激动的复杂眼神望着同学们和老师,甄秀娟微笑地看着他频频点头,这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做班主任三十年来,甄秀娟教过的学生可谓多矣!问题学生也不可计数,她见过有的学生不好好学习,面对父母的眼泪无动于衷,还有过学生指着满身泥点儿一脸灰尘的父亲大声指责,更有的偷走父母的辛苦钱上网吧,每每那时候,甄秀娟的心就会很痛。深夜的灯光下,她含着泪写下日志《孩子,你为什么如此冷漠》。如果一个孩子内心蒙了尘,变得如此坚硬而无情,这难道不是教育的悲哀?她一遍遍地拷问自己。她对自己说:“如果我们不能走到孩子们的内心深处去感悟生命的本真,我们就永远没有触摸到教育的真谛。”她坚信:无论学生多么顽劣,多么不堪,内心世界一定固存着美好、善良和生命的能量。教育就是在学生生命的春天里不断播种,让“人”的这棵大树茁壮而葱郁。她暗下决心,就像苏格拉底说的那样吧,“一万次的灌输,不如一次真正的唤醒”,培育心灵比教给知识更重要,唤醒善良而柔软的心灵,影响并塑造有趣而又有爱的灵魂,是为师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她发挥自己爱写作的特点,利用自己教语文的学科优势,用文字与孩子们沟通,这样初步形成了“心灵沟通+生命教育”班级管理育人模式。

班里调皮的王蛟洋、认真的李锞昀、热爱班级的王丁熠和刘钊源,一一走入她的笔下,走入她所记录的时光故事中。后来,课代表刘子玉在随笔中悄悄问老师:“什么时候我才会出现在老师的故事中?”当她把《空谷幽兰——刘子玉》推送在自己的名师工作室公众号上时,孩子哭了,家长也激动地哭了。其实,这些故事不是单单写给某个学生的,文中真善美的品格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学生们读着别人的故事,修正自己的身心,就像甄秀娟在班级故事《最美时光我们一起走过》中所写的,“向美而生,向上而行”。

爱每一个孩子,这是甄秀娟一直坚守的原则。

她希望用爱去感化他们,用真善美去引导他们,站在孩子同样的高度去倾听他们的心声,把他们积极向上、纯真乐观的精神底色挖掘出来,把他们自身的个性潜力激发出来。

家长们说:孩子们遇到甄老师,是最大的幸运与幸福。于是,她所带班级381家长群被悄悄地改为了“381 一家人”。和她一起主题研修时的学友、保定学院的马丽娟副院长曾问过她:“班里有你不喜欢的学生吗?”“没有!”甄秀娟回答得毫不犹豫,对学生,她心里装着满满的爱,她在用心守护生命教育的晴空。

奔跑在教育理想的路上

身为一名语文教师,甄秀娟对自己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她希望打造一个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

走进甄秀娟老师的语文课堂,就仿佛走进了一个诗意盎然的世界。

她引领学生认识诗词达人雷海为、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走近感动中国人物吴孟超、钟扬教授,时事评论治沙人王文彪,真的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她的课,总是那么有趣。郦道元的《三峡》、阿来的游记散文《一滴水走过丽江》被学生们改成了含蓄隽永的小诗。春天,她和学生们一起走进作文课“光影里的春天”;秋天,倾听校园里梧桐树的私语,感悟自然的情趣与理趣;校园足球、啦啦操,都走进学生的作文天地……甄秀娟和学生们一起恣意徜徉在美丽的文字中,学生们学语文,更学会了爱生活,爱自己,爱他人,爱我们的民族和国家。

她说,最喜欢林清玄“美好的心灵,就是温柔地对待一草一木的心灵”这句话,她用这种特别的教学方式告诉学生,要做一个“看到一朵野菊也要怦然心动的人”,就像她对自己教学风格的概括一样:“传授知识的方式也许是那山间的一条小溪,恬静,有生机,细水长流。”

她希望做教育的学者、智者。

多年来,她坚持专业阅读与写作,撰写教育心得,做课题研究。她用两年时间参与编写了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文言文通识读本》,参加省名师工作室和担任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后,多次去沧州、廊坊、雄安新区送教下乡。她以于漪老师说的“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自勉,在专业上不断发展,这些年,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深圳龙岗进修学校等,都留下了她孜孜不倦的教研求知的身影。她要求自己向大师学习,还与同伴结为研修共同体,共同奔跑在教育教学的理想之路上。

谈起甄老师,同事们都以她为骄傲,希望“像甄老师那样越干越有力量”。而学生们则对自己的老师充满敬佩和感激,他们说,难忘那风情万种的语文教学、妙趣横生的课堂,难忘老师瘦弱但坚定地一步步走来为学生遮风挡雨的身影、批改作文时专注的神色、眼角悄悄生出的皱纹、与学生谈话时温柔的语气、被学生感动时轻扬的嘴角,更难忘老师送走每一届学生时的哽咽……

在甄秀娟老师的教学手记中,有这样一段话:

“教室的空间有限,而我能做的,就是在每一天,用自己的爱心和智慧,和学生们一起成长,在流水的光阴中留下一道美丽的光影。”

30 年的教育生涯,甄秀娟老师累并快乐着。她深知追求的背后是信仰和情怀,虽然已不再年轻,但她依然愿活成一束光,爱学生,爱语文,爱这份事业,她说,学生的成长,是她最大的幸福与价值。

猜你喜欢

老师孩子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老师,节日快乐!
孩子的画
老师的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