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县一中”走出困境的思考

2019-01-11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江雪梅赵明录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教育者手段

■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江雪梅 赵明录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于教育的需求已经从“有学上”转而为“上好学”、从受教育机会公平转而为教育过程的公平和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平,而目前我国所拥有的优质教育资源的总量及配置是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的,一定程度上说,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充足及配置不合理阻碍了教育公平、尤其是教育过程公平的进程。“县一中”又是我国众多教育资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河北省160多所“县一中”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河北省中等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河北省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进程,直接影响到河北省内7520万人对于优质中等教育的需求和渴望的满足程度,也影响到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的质量与速度,进而影响到河北省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与质量。因此,“县一中”脱离窘境、走出困境、重新腾飞势在必行。

分析教育要素,找准“县一中”发展突破口

教育要素是构成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因素。教育的构成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其关系是:教育者使用教育手段认识、理解教育内容,形成自己对于教育内容的认识,并通过教育手段将其认知的教育内容转化为教育影响提供给学生,学生通过教育手段与教育影响形成相互作用,继而习得知识、提升能力,此即为教育教学的过程。可见,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因此,从教学系统来切入,从教育要素的分析入手来找准“县一中”未来发展的突破口是很有必要的。

教师的基本素质差异不大。学校教育中的教育者就是教师。比较教师资源,基于2017年教育统计数据“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专业技术职务情况”,河北省高中专任教师总数为94430人,其中女教师61579人,占比65.2%,排名全国第6,高于全国平均的53.1%。从学历上说,研究生毕业7793人,占比8.3%,排名全国第15,略低于全国的8.9%;本科毕业84474人,占比89.5%,排名全国第18,近高于全国平均89.2%。从职称上说,中学高级教师23728人,占比25.1%,全国排名第20,略低于全国平均27.7%;中学一级教师38668人,占比41.0%,全国排名第5,高于全国平均36.4%;中学二级教师22123,占比23.4%,全国排名第18,低于全国平均27.0%。由此可以看出,河北省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在性别结构、学历结构及职称结构上总体来说处于中上等位置。

教育内容是相同的。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认识、掌握并运用的对象,是两个活动主体之间交流的信息。对于学校教育而言,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规定了教育内容的领域、范围和程度,集中体现在教科书上。与其他省市自治区相同的是,河北省普通高中执行的是国家统一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尽管各门课程的教科书可能存在版本差异,但其依据的课程标准却是统一的,教育内容基本一致。

生源质量不尽如人意。在与河北省内某些学校,乃至其他省市的高中进行比较之后发现:河北省大部分“县一中”的生源在当地属于“三流”学生。在河北各个县区,都有“一流生源去衡中,二流生源市一中,三流生源县一中”的说法。“县一中”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素养水平明显逊于省内的某些学校,而且在目前的教育生态环境中,这个现实问题短期内无法改变。

教育手段是实现教育成果的“重要媒介”。教育手段指的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三个要素相互作用的介质;教育手段既是教育活动得以发生的条件,也是衡量教育发展过程的重要的“测量器”。教育者如何将教育内容有效地传递给受教育者,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育手段;也就是说,当其他三个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一定的情况下,教育手段的差异是导致教育活动质量、效率差异的重要因素。所以,如果想要在教育结果上赶上甚至超越省内的某些学校,只能在教育的第四要素——教育手段——上想办法。

创新教育手段,助力“县一中”走出困境

教育手段是教育者与教育内容、受教育者与教育影响之间相互作用的桥梁和纽带,它不仅影响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还对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率、程度和水平、教育内容利用的范围以及与教育内容相互作用的方式有制约作用。因此,与时俱进创新教育手段,对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推动学校发展有重要作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明晰了“县一中”未来发展的方向。当今社会,信息技术以迅速快捷的方式影响着整个世界的变化,在以知识信息传播为主的教育领域,信息化变革是必然的趋势。一些学校将信息技术作为“县一中”走出困境的突破口,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比如,河北省遵化市第一中学从2014年开始建设数字校园平台,目前已经初具规模,拥有了教学管理、德育管理、行政管理、学生管理、辅助管理等几大模块,相继开发了微课系统、班级空间、请销假系统、信息发布、电子班牌、图书借阅、荣誉系统、消费查询、常规检查、人脸识别、在线充值等多个应用。其中,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平台:基于学生对于导学案的反馈,教师可以更有效地设计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基于学生课堂练习的反馈,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于课题目标的达成程度,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内容、设计课后习题。该模式的应用,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随时随地与其他教师交流讨论、给学生答疑。

慎思教学手段变革对于“县一中”发展的作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变革了传统的教学手段,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效率,尤其是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可以说,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县一中”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未来“县一中”教育发展战略的着力点。

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教育手段并不是衡量教育活动结果的根本标志。究其根本,教育手段是教育四要素之一,是教育要素中“物”的因素。不同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运用同样的教育手段所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教育手段作用的发挥,取决于教育者的素质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发挥。“县一中”在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变革教育手段的同时,更应当注重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与兴趣。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教育者手段
品读
我国教育者心目中的未成年人好奇心激发和培养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浅谈微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最不受欢迎的手势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