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航路上的“老船长”脱贫攻坚中的新力量
——“老校长下乡”活动纪实

2019-01-11张海涛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阜平支教老区

■ 本刊记者 张海涛

在河北,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北京人——他们不辞辛劳每月奔波数百公里,深入阜平农村学校开展支教助教工作;他们自掏腰包看望和慰问贫困家庭学生,为孩子们带去崭新的学习用品;他们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为青年教师听课、评课、说课……他们不计报酬,甘愿出钱出力,只有一个信念,为老区带来更先进的教育理念、更丰富的课程、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老校长”!

京冀牵手协同发展,革命老区“山外来客”

“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要脱贫致富,从根儿上还是要把教育抓好,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从根儿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习近平总书记始终记挂在心上。

河北是人口大省,也是教育大省,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农村学习。“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把发展农村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举措。”河北省教育厅厅长杨勇说,近年来,河北一方面在发展农村教育投入上不断“加码”,另一方面,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机遇,积极引进京津优质教育资源,助力农村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

2016年3月,正值教育部关工委在北京试点“老校长下乡”计划,发挥老校长的独特优势助力乡村教育发展。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河北省教育厅积极与北京教工委、北京市教委沟通协调,希望将革命老区阜平纳入“计划”实施范围。

“战争年代,阜平九万人养九万兵,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牺牲和不可磨灭的贡献,帮助老区脱贫,我们义不容辞。”河北的想法,得到了北京市教育系统关工委主任、时任北京市教工委常务副书记张雪的鼎力支持。

同年9月,“计划”正式实施。北京市从东城、西城、海淀3个基础教育强区选拔出8位优秀的老校长到阜平开展为期3年的支教。

北京市崇文小学音乐特级教师付宝环就是从那时起与阜平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作为北京首批选派的8位老校长之一,付宝环跟随北京老校长支教团第一次来到阜平时,看到石猴小学和谷家庄小学开不出音乐课,她当即立下“军令状”,每来一次阜平就要亲自给两个学校的孩子们上一节音乐课。

一句承诺,坚守至今。从两个学校轮流使用一架电子琴伴奏,孩子们第一次在课堂上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到付宝环带领孩子们为学校谱写了校歌,建起了自己的合唱队,校园里的歌声从无到有……去年暑期,付宝环利用个人的社会资源,为两所学校带来90多套口风琴无偿捐助,给音乐课堂增添了新的乐器。在付宝环的悉心教导下,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两所小学的孩子已经能够掌握技巧并熟练吹奏多支国内外名曲了。

随着北京老校长的到来,阜平农村学校有了专业的音乐老师、美术老师、科学老师……一大批先进的教学资源和教具走进了农村学校,极大丰富了课程内容和课堂教学。

北京汇文中学原党总支书记白瑞祥把像付宝环老师一样给农村学校填补学科空白的做法形象地比喻成“补血”。

“‘补血’是我们针对老区实际,精准支教三招中的一招,另外两招是‘活血’和‘养血’。”

借力“老”的优势,培育“新”的队伍

“活血”就是通过把新的教育理念带进来,把农村老师带出大山,破除教师思想僵化;“养血”则是通过听课、评课、上示范课,引发农村教师教学研究的自觉,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白瑞祥举例说,针对老区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的现实,两年前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特级教师田福春和北京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原校长纪世铭来到阜平城厢中学,既给学生讲课当老师,又负责培养老师,给老师们当老师。

“田老师面对面引导鼓励,手把手带我学习提升。”时至今日,城厢中学的语文教师齐国芳还记得田福春到校后第一个就听了她的课。

为了让城厢中学教师转变教育理念,2017年3月,纪世铭邀请北京专家到学校做班主任工作专题讲座,指导教师如何关注学生全面成长;2018年7月,他们又协调北京上地实验学校共同举办“教育智慧论坛”,切磋班主任工作经验;针对教师研训能力不足的现实,他们引导教师从实践和反思中挖掘课题、指导教师规范课题研究的程序、一对一评点教研论文的优劣……在他们的影响带动下,全校教师的教研主体意识不断提高,语文组申报的省级课题顺利结题。

据不完全统计,“老校长下乡”计划实施近三年来,北京老校长在阜平累计听课2073课时,授课104次,主持开展教研活动79次,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55次,邀请专家开讲座、做示范课40余次……阜平受援学校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取得明显成效。

“受援学校成为区域同类学校的示范,辐射带动了周边学校共同发展,”阜平县教育局局长李丙亮称赞道,“‘老校长’成为阜平一张亮丽的教育名片!”

虽然成绩突出,可是,北京市八一学校副校长袁靖却认为,老校长精准支教光靠“补血”“活血”“养血”三招还远远不够,学校发展必须要实现“造血”功能,最终要依靠自己的教师队伍。

随着三年帮扶期限临近,袁靖越来越担心:“我们离开后能给受援学校留下些什么,给老区教育留下些什么?”

袁靖的担心也是李丙亮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如何实现自身造血功能,持续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如何充分发挥老校长辐射带动作用,让更多的学校和老师受益?如何培养一支“不走的”本土名师梯队,增强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

“脱贫靠大家,致富靠自己”。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酝酿,围绕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要求结合“老校长下乡”活动,阜平县教育局出台了《教师队伍建设“十百千工程”实施意见》,紧紧抓住老校长下乡的机会,在全县遴选种子教师种子校长,计划到2020年培育十名左右的理念先进、管理有方的“卓越校长”,培育百名左右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骨干教师”,培育千名左右的治学严谨、爱岗敬业的“基干教师”,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全面提高全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

从精准支教到精准扶贫,帮助阜平实现自身“造血”功能,老校长“三招”变“四招”。

“借力老校长,建立一支德才兼备、开拓创新的管理团队和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即使将来老校长离开了,他们的精神和真传依然能够留在阜平,填补阜平师资短板。”李丙亮说。

全面保障对接,让老校长留得住干得好

阜平教育发展的“短板”不止存在于师资,作为国家深度贫困县,阜平农村学校相较北京学校,在办学条件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较为艰苦。

“千方百计把北京老校长请来了,他们能不能留得住、干得好”,成了让杨勇厅长牵肠挂肚的事情。

去年冬天“三九”的第一天,阜平县迎来全年最冷的时节,山里的冷风在街道上肆无忌惮地吹过,路上的行人纷纷夹紧了身体。

而在京台希望小学的会议室里,却是一番热闹的景象。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韩俊兰受厅党组的委托,来到阜平受援校看望慰问支教的老校长。

“吃的还习惯吗?宿舍里冷不冷?生活上还有什么困难,尽管提出来,我们一定全力解决。”暖心的问候一句接一句。

“您放心吧,我年轻时候上过山下过乡,什么苦都吃过,还能有什么困难呀?”北京市第十四中学原副校长夏树铭裹挟着京腔的一席话,把会议室里的人都逗乐了。

“何况条件创造得这么好,”夏树铭一边说着一边从兜里掏出了手机,“我得让您看看,大家把我的宿舍装修得多么好”,随着手指划过,一张张从不同角度拍摄的“老校长办公室”照片在手机屏幕上一一闪现,“屋里边有电视、有写字台、有空调,特别满意,您看这暖气片比我人都长!”

你一嘴我一句,小小的会议室里愈加热闹了……

北京老校长到阜平支教帮扶,河北省教育厅领导非常重视,特别关心老校长的工作和生活情况,相关负责人为此多次到老校长支教助教所在的乡村学校调研慰问。

“种好梧桐树,留住金凤凰”,老校长就是阜平人眼中的金凤凰。为了能让老校长在阜平安心支教,县委书记刘静要求全县教育系统要倍加珍惜“老校长下乡”机会,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主动协调解决老校长工作和生活上面临的困难,并在机构上、制度上、经费上予以全力保障。

“县教育局成立了一把手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跟老校长做好对接工作。”主要参与了该项工作的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张建明介绍说,为了给老校长提供坚实保障,县教育局和受援学校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努力。

一是大力改善老校长工作和生活条件。阜平县将所有受援学校纳入薄弱学校改造范围,全面改善了学校硬件设施;每年出资20余万元分配到受援学校作为“老校长下乡”活动专项经费;为老校长装修标准办公室,配备办公桌椅、办公电脑、空调、热水器、独立卫生间;每所受援学校安排专人负责照顾老校长生活起居,竭力为老校长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免除老校长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专心投入老区教育扶贫。

二是全力配合老校长助教支教所需。北京老校长到阜平开展工作,路途远、时间紧,每个月来阜平一次,每次在受援学校待上3-5天。为了能让老校长高效地开展工作,各受援学校老师校长积极配合,按时完成老校长布置的“作业”,精心准备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提前调整课程安排,全力保障老校长教学所需,让老校长支教助教效果事半功倍。

三是组织教科研人员协助老校长开展工作。每次老校长到受援学校开展工作,阜平县教育局都组织教科研人员一起参与;坐公共汽车来的老校长,有人负责接站送站;老校长支教需要哪些教具装备,有人负责提前购置配备齐全;老校长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有人负责组织协助。

对于阜平的努力与配合,老校长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河北各级领导都很关心我们,一遍遍地打电话嘘寒问暖,其实,我们愿意来,不为享受,也不为钱,为的是帮助老区教育脱贫的情怀。”老校长之一,陶然亭小学原校长刘建文动情地说。

挖掘本土资源,激活内生动力

2018年10月9日,对河北来说是个重要的日子。为了总结交流经验,教育部关工委在阜平成功举办了京津冀“老校长下乡”工作推进会。京冀牵手下的“老校长下乡”活动,得到了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的充分肯定,被她称赞为“教育扶贫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很好结合”,“‘老校长下乡’是一场发挥老校长在阅历、经验上的优势,带动农村中小学师生改革发展的教育扶贫攻坚战”。

“活动有期,帮扶无期。”为了推动“老校长下乡”活动常态化,河北省教育厅与北京市教委进一步沟通“固点扩面”,北京市教委再次组织遴选第二批8位老校长、老教师传递接力,安排到阜平的7所中心校支教。至此,阜平受援学校从过去的5所增加到12所,两批共计16名北京老校长支教助教团队覆盖了阜平所有乡镇。与此同时,北京市教委还将河北承德部分贫困地区学校纳入了“老校长下乡”计划,把老校长在阜平的精准扶贫经验移植到其他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中去。

会上,为了响应教育部关工委主任李卫红“稳步推进‘老校长下乡’活动在京津冀地区深入开展”的要求,杨勇厅长宣布,河北在充分挖掘本省优秀老校长、老教师资源的基础上,启动面向10个深度贫困县的河北“老校长下乡”计划。

把“老校长下乡”工作做实做好,河北省积极进行探索与创新,建立了配套保障机制。

河北省教育厅人事处副处长雷彦广介绍说,省里为支教团队专家及助教学生列支专门经费,按照老校长教师每人每次不超过3000元、助教学生每人每次600元的标准向支教老校长教师发放讲课补助、食宿补助及交通费用等。同时,要求受援县要为支教团队购买意外保险,提供周转宿舍,配备必要的生活设施等。

首批在石家庄、唐山、廊坊、承德、张家口、保定6个市遴选的61位老校长、老教师在“计划”启动当月便奔赴受援县的21所农村学校开展工作。

如今在阜平,除了来自北京的16名老校长,还有来自省内石家庄、保定两市的4支支教团队。“和北京的老校长比起来我们有压力,但也有优势,我们和受援校沟通更顺畅,融入当地的速度也更快,”保定市望都县实验学校敦贞段笑着说,“相信我们也能像北京老校长一样干好。”

在隆化,唐山市路北区实验小学原校长张宝丽带领团队“一对一”帮扶四道营小学,经过现场把脉诊断,为受援校量身制定了支教计划。

对于春季开学后即将实施的工作计划,张宝丽信心满满,她欣慰地说,自己干了一辈子的教育,退休后又回到了学校,实现新的人生价值,就好像从没离开过教育一样。

“老校长下乡”的消息从全省各地一个接一个传来。

老校长在康保……

老校长在尚义……

老校长在张北……

昔日教育航路上的“老船长”,正在日益成为河北大地脱贫攻坚的一支新的强大力量!

猜你喜欢

阜平支教老区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阜平辉绿岩饰面石材矿废石利用简析
访河北阜平农家
延安,老区的希望
革命老区迈上幸福路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老区在努力奔跑
奋力打赢老区脱贫摘帽攻坚战
“90后”女孩尼泊尔支教:跋涉千里的修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