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四步走
2019-01-11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培训中心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培训中心 刘 坤
因工作需要,我区自2012年以来陆续公开招聘了100多名幼儿教师,其中90%为工作3年以内的青年教师。为了帮助青年教师在日常保教过程中实现专业成长,尽快成长为一个合格的乃至优秀的幼儿教师,我们开展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研讨—演练—实战—反思”四步走的实践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
“研讨—演练—实战—反思”的实践路径,是指以幼儿园活动开展为载体,让青年教师以项目制的形式负责某个活动的全程开展。项目每一个环节都设置了具体的目标,确保青年教师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
“研讨—演练—实战—反思”的实践路径是一个往复循环、螺旋式上升的路径,需要青年教师在大量的活动实践中形成专业的思维、学习和工作的模式,进而形成一种习以为常的专业态度与习惯,实现专业化成长。
一、研讨:理念落地
青年教师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缺乏实践经验,更缺乏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说”跑在了前头,“做”却在起点徘徊,因此我们把研讨环节的目标确立为“理念落地”。通过小组讨论、定点研讨、循环发言、案例分享、课例解析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把头脑中的理论和面对的具体现状有机结合,切实做到“说”和“做”统一,以“说”指导“做”,以“做”印证“说”。
对即将开展的亲子运动会,Y幼儿园开展了专题研讨活动,主持人提前一周抛出了“什么样的运动会、什么样的游戏项目,才能既促进幼儿的身体动作发展,又能增强亲子感情,加强家园合作,还能让家长直观看到幼儿的发展呢?”等问题请大家思考。
研讨活动中,主持人首先明确“讨论不是结论,是提供看问题的不同角度;追问不是为责难,是帮助理清思路”的思维碰撞观点,给青年教师在心理上予以极大支持,减少他们因为担心说错而不敢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避免他们在集体面前特别是中老年教师面前产生退缩现象。
研讨活动采用“循环发言”和“定点研讨”两种方式。循环发言要求每一位老师轮流发言,详细介绍自己设计或选取的游戏,一改以往骨干教师和中老年教师才是研讨主力的现象,让每一个参加研讨活动的青年教师在“必须说”的外在要求下有了充分表达的平台;定点研讨则对老师们提出的游戏项目从目标、材料、玩法等进行讨论,最终优选出亲子运动会项目。这次研讨一共遴选出了8个游戏,其中5个是青年教师提供的,原因是游戏新颖、目标明确、玩法易掌握等。
这样的研讨活动,尊重青年教师“说”的权利,为青年教师创设“说”的机会,培植青年教师“说”的勇气,锻炼青年教师“说”的智慧,促使每一位青年教师在思想的交锋中运用自己的原有经验和理性思考来梳理思路,寻找实践论据阐释自己的观点,明确了“除原则问题外,在教育方式上,没有谁对谁错,只有谁的方法更合适,更能促进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原则,让“幼儿教师专业提升的最终目标是为幼儿健康快乐发展提供有效支持”的基本价值判断入脑入心,进而获得主动学习与思考的主体性体验,让理念落地生根。
二、演练:行为跟进
演练环节的目标是“行为跟进”,就是要帮助青年教师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把研讨成果转化为实操案例。
所谓演练,就是用“试一试”的方式把研讨的成果呈现出来。按照青年教师个人意愿并结合幼儿园工作安排建立不同的学习小组,配备相应的骨干教师担任导师。青年教师将研讨形成的活动开展方案在组内进行试讲,把纸上的文字变为具体的行为;导师助阵,把握方案实施的方向,重点关注青年教师间的互动与促进,帮助分析从方案到实操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他们厘清思路,从他人实践中反思自己的教学,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再次演练,直至实操方案趋于成熟。
Q幼儿园开展的幼儿自由选择材料、玩法、玩伴的“混龄体育游戏自选超市”探索活动,在前期研讨的基础上分组组织青年教师对各类轻器械的有效投放进行了现场演练。青年教师在“师傅”的指导下根据研讨提出的轻器械的可能玩法逐一进行了“试一试”,从安全保障、动作发展、混龄大带小、材料投放方式、游戏场地划分等角度对研讨结果进行了验证。这样的验证过程,让青年教师直观地感知到如何把研讨中的认识真正落实成为实践中的行为,让理论指导实践,让实践验证理论。
研讨与演练环节融为一体,采用“靶式教研”的形式深入推进。“一问到底、深度研讨、现场演练”是靶式教研的基本模式,每次靶式教研只解决一个问题,各学习小组针对活动中某一个具体问题一边研讨、一边演练,力求将理念与行为高度融合,真正解决保教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实战:亲身体验
不论研讨的方案多么美好,不论演练时多么完善,真正落实到保教工作实践的时候,总是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我们通过把青年教师“逼”上展示的舞台,“逼”出亮剑的勇气,让他们通过实战亲身体验活动开展的真实过程,发现实战与研讨演练的不同,磨炼教育机智,找寻专业成长的成就感。
在S幼儿园开展的首次混龄亲子运动会上,园里采用了“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双主持人”的方式。青年教师按照活动前期的研讨、演练制定的预案进行全程主持,骨干教师作为“替补”,如果青年教师的主持顺利进行,能较好的处理突发事件,骨干教师就是“在旁边鼓掌的人”;如果青年教师的主持出现了一些临时状况,没有能够及时应对突发事件,骨干教师就是“现场主持人”,这样的机制,给青年教师提供了展示的舞台,让她们在实战中一次又一次地实践感知,积累经验。
骨干教师一方面做耐心的观察者,放手青年教师独立开展工作,对青年教师进入实战环节时取得的进步与成绩给予鼓励;另一方面做及时的支持者,在青年教师实战中出现问题或突发状况时及时补台,协助他们处理好突发状况。这种放手、鼓励与支持,是自然而然的,是在保护青年教师自尊心的前提下进行。
四、反思:省思与对话
省思,指内省与思考,是个人有独立见解的自我反省与自我认知;对话,是两方及以上人员的探讨与研究、碰撞与对话,包含语言的对话与行为的对话。省思与对话可以产生观点碰撞,可以促进个人内省,给人以启迪和新的思维角度,有最多维的思维角度和最多元的智慧激荡。在这个环节中,青年教师通过对自己从研讨到演练,再到实战的全程进行回顾与分析,分享自己的所思、所得,分享自己的成长和困难,找准继续前行的方向和目标。反思环节,既是一个成长路径的小结,也是下一个“研讨—演练—实战—反思”成长路径的起点。
S幼儿园混龄亲子运动会的反思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即时性反思,即每天运动会结束后,当天参加运动会的班组教师和第二天要开展运动会的班组教师一起交流,重点总结当天运动会过程中的各环节衔接、现场组织等方面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以备第二天开展运动会的班组借鉴;另一种是总结性反思,即全园运动会结束后,在年龄组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全园总结,重点对混龄亲子运动会的整体方案、游戏设计、材料准备、人员安排等进行反思,以备下一次园级活动开展借鉴。
整个反思环节注重分析与对比、质疑与交流。在反思的过程中引导青年教师树立“质疑不是对立,是思辨,是深入问题的核心,直达问题的本真”的观点。以“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状态进行学习,以学习的心态进行反思,真正做到解决自己在专业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把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深度建构自我专业素养。
在“研讨—演练—实战—反思”实践路径实施过程中,青年教师既是实施者,也是受益者,还是效果的检阅者。他们走过的专业成长之路,既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扰,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更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研讨—演练—实战—反思”,青年教师放下了最初的心理戒备,乐于展示自己的特色与亮点,更容易看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与不足,主人翁意识、合作意识更强,朝着特色教师、名优教师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