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天气早知道”的项目课程之旅
2019-01-11江苏省无锡市雪浪中心幼儿园
江苏省无锡市雪浪中心幼儿园 徐 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天气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一天下午操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阻止了孩子们户外游戏的脚步,看着孩子们回到教室无精打采的样子,我顺势抓住这个契机进行了团队讨论活动:如何提前知道要下雨?有没有什么特别的途径可以提前知道要下雨?与此同时,一个有关“天气早知道”的项目课程也由此生发。
在这个项目课程活动中,教师以幼儿为主体,从生活实际出发,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天气符号,了解简单的气象知识;能关注天气变化,有主动观看天气预报的意识,知道天气预报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通过小主播、学习墙的变化、美工区云的创想、科学区的小实验等系列活动,幼儿能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进一步引发探究兴趣,建构新的知识体系,进而提高观察能力、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一、小主播的诞生,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基于孩子们团讨后的兴趣点,我们进行有效甄别后开展了“气象小主播”活动。第一阶段是:根据学号,每天安排一名幼儿进行天气预报播报。
第一位小主播是1号辰辰,上台后他却一声不吭,经询问原来是忘记了提前准备好的播报内容。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不忘记呢?有的孩子说可以写下来,有的说可以录音……孩子们议论纷纷,对于大家提出的方法,我没有给予评价,让接下来的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进行播报。
第二位小主播是2号凡凡,在播报前一天晚上,凡凡妈就和凡凡一起积极准备了“演讲稿”,播报时凡凡站在前面,拿着稿子,一开始还是相当的自信,大声并大方地进行了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2号凡凡”,接下来他却愁眉不展……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凡凡理清思路并清晰地说出了今天的天气、气温等情况。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在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的探索需要,融入了每日小主播的环节,给予他们在集体面前表达的机会,从而增强表达能力。
上述的凡凡平时能和同伴友好交往,但在集体活动中他并不善于表达自己想法。从他播报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具有良好的语言习惯,但却不能独自表达清楚,讲述也不够连贯,或许也是因为他“害羞”的性格使然。
当晚我在微信群里及时和家长们反馈了播报情况,结合近日孩子们的表现,适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在凡凡妈准备的演讲稿的基础上稍作调整,把文字部分去掉一些,画上一些孩子们能看懂的标记或图示,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
有了凡凡妈的先例,接下来家长们纷纷选择了制作主播单,并且主播单也发生着变化,有的用温度计来标注气温,并且加入了风向,内容丰富了;有的除了天气预报之外,还做了一个温馨提示部分——爱心气象站,提醒孩子们要多喝水,勤洗手。这些主播单由原先的多文字慢慢转变为多图画。而且我们还保存着每一位孩子的主播单,将选择一种合适的方式呈现在班级的课程墙上。
与此同时,每天都会有孩子在聆听完同伴的播报后“唉声叹气”,经询问原来是急不可耐了。于是,我们又进入第二阶段:根据学号,每天安排三名幼儿进行天气预报播报,当天评选出“日主播之星”,一周从“日主播之星”中评选出“周主播之星”。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结合项目课程的进程需要,我们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开展了“小主播”这个系列活动,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
因为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每天的播报员会在前一晚精心准备,第二天能积极进行天气播报,不仅增强其自尊和自信,他们自主的表现也会让认真倾听的小伙伴有尊重他人的意识,形成一种归属感。
二、日历墙的诞生,促进幼儿关注生活能力的发展
日常活动中的孩子们对日历墙的关注并不是很频繁,为了提高使用率,我们结合“气象小主播”的活动,根据主播单上的内容观察,逐步调整日历墙的设置。首先是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调整了天气符号版块,由孩子自己来画天气符号,并投放到日历墙中去,同时去掉了幼儿不感兴趣的板块——人数统计。把日历墙和“天气预报小主播”相结合,日历墙中的日历版面缩小,留出一部分张贴当日的主播单。
《指南》中指出:“在幼儿表达创作过程中,不要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在幼儿需要时再给予具体的帮助。”因此在天气符号创作过程中,孩子们刚开始是进行自由创作,作品大多数以图画为主,但是能看出来画的是天气,在进行了一次集体活动“天气符号我做主”后,幼儿认识了几种常见的天气,并了解了什么是“符号”。
在接下来的创作中,幼儿的作品也开始和天气符号相接近。最后投放到日历墙中的新的天气符号都由孩子们自己创作,并用民主投票的方式选出来。天气符号的创作,也为后面的“小主播”环节中自制主播单奠定了基础。
在天气预报播报和一系列的主播单上,幼儿关注每天的天气状况、温度变化、风力大小、适宜的衣着与温馨提示等内容,了解天气特点与人们生活活动之间的关系。天气预报对于幼儿的常规活动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
三、艺术创想的诞生,促进幼儿创造表现能力的发展
在开展“气象小主播”的同时,我们在美工区也同步进行了“云”主题的系列活动。
活动一:涂鸦区
轩轩有了前一主题中刷鞋盒的亲身经验后又拿起了盒身,在里面进行天空的自由涂鸦,他的举动引起了一旁怡怡和熙熙的注意,他们也选用蓝色的颜料涂鸦天空……玥玥说:“鞋盒太小了,天空是很大的,我要在大一点的地方画天空。”于是她选择了长卷纸,还找来了深蓝和浅蓝两种颜色的颜料,和熙熙、宇宇一起画出各自眼中的天空。
瑞瑞、妞妞和欣欣一起找来了刷子和颜料,用喷画的方式合作完成了自己眼中的天空。孩子们用稚嫩的手笔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表现着自己的所见所闻。
在团讨的时候,孩子们提到了下雨前的天空是黑黑的,于是涂鸦作品“下雨前的天空”也应运而生。这时孩子们找来了灰色的颜料,师幼合作用滚轮来完成的作品。
活动二:手工区
浩浩:“天上的云是白色的。”
师:“那你觉得什么东西可以用来做云呢?”
浩浩:“白色的颜料。”
师:“还有吗?除了平面的,有没有立体的云?”
浩浩:……
浩浩想不出来了,我把浩浩的问题抛给其他小伙伴,大家给出了很多不一样的意见,有的说用餐巾纸,有的说用塑料袋,有的说用棉花,还有的说用纸盘。最后我让孩子们一起去试一试。
有一部分孩子用棉花制作云朵。他们将涂鸦完成的天空作为底板,用棉花和乳胶进行云的创作;剪剪贴贴也很受孩子们的欢迎,他们把涂鸦的长卷乌云剪成一片片,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加上了黄色的闪电,以及大小不一的雨点,小伙伴们分工合作,一起张贴在喷刷的天空底板上。
活动三:艺术欣赏区
从前期水粉涂鸦的作品来看,我们发现孩子们创作的云都呈块状,单一独立,于是我们组织了美术欣赏活动“千变万化的云彩”,孩子们在这些美轮美奂的照片中,充分感知了云彩的独特魅力,通过主动积极的观察后想象讲述,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及思维创造能力。
经过孩子们的投票数选出最喜欢的十张云层图打印后悬挂在美工区,还选择了关于“云”的名画张贴在美工区的背景墙上,让幼儿欣赏后通过绘画再现观察与想象,并进行自信、大胆的创造,从而轻松愉悦的感受获取知识的快乐,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
孩子们在地面上开始了第二轮的长卷涂鸦,在感知与欣赏后,这次的作品和前一次的相比较而言,孩子们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不再局限于单纯地画一朵朵云,而是有了连绵不断的灵动感。
孩子们沉浸在环境的艺术渲染中,在探索游戏时,选择美工区活动的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将悬挂的照片取下来放在一旁,在材料架上巡视可用之物进行想象与创作,有的选取了海绵进行拓印后添画;有的用白色蜡笔画云后再用记号笔添画下面的景色……
我们还将孩子们的作品进行了二次加工与重组,呈现在主题墙的上方,不仅美化了环境,增加了艺术氛围,也激励了孩子们的创作积极性,提高了审美能力,同时还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四、小实验的诞生,促进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在科学区活动中,顺应孩子们的兴趣点生发了一个简单易行的“泡泡雨云”小实验:水就像我们生活中的空气,剃须膏就像是云。有趣的材料能直接影响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在游戏中了解到关于天气的知识:当云朵积累了足够的水就会生成雨。
第一次实验:
探索游戏时,选择科学区的轩轩、梦梦和妍妍、诺诺四人做起了小实验,轩轩用量杯取来了自来水,在玻璃瓶中倒入少许水,按照图示步骤图,然后再喷入泡沫剃须膏,梦梦在玻璃瓶中加入三分之二的水,妍妍和诺诺则在一旁观望着,碰嘴小而紧,轩轩站起来,皱着眉用双手使劲地按着,在白色泡沫顶端加入一些蓝色色素。
孩们子呼唤我片刻之后,我转身来到科学区,却发现了这一幕:妍妍拿着刚才轩轩已加入蓝色色素的瓶子,正在加红色色素;轩轩则是拿了梦梦加水量多的那个瓶子,一手拿盖子,一手正在加黄色色素;而梦梦则是新增了一个小口的牛奶玻璃瓶,倒入了水,并且喷入了少量的剃须膏,还在往泡沫上挤蓝色色素。
孩子们都静静地等候着,直到游戏结束也没看到小雨滴。下午点心时间过后,孩子们又围聚在科学区的材料架旁,发现泡沫上的颜色有的融合在一起了,两个宽口瓶子的泡沫已经渗透在水面上了,中间那个小口瓶泡沫没流下去,但是水中有很多的小气泡,俊俊说:“好像妈妈喝的雪碧呢!”蹲着的翔翔也应和着:“我也喝过,还会打嗝!”……孩子们议论纷纷,就是没看到有彩色小雨滴的迹象,实验失败而终!
第二次实验:
第二天下午探索游戏时,科学区的孩子们又做了一次小实验,这次他们研读操作流程图,发现提示图上面有个“滴管”,但是教室里面没有这个材料,于是孩子们找来了吸管替代,可是游戏到最后,孩子们却把所有颜色搅混了,实验再次失败。
第三次实验:
科学区的孩子们又一次兴趣盎然地行动了起来——俊俊跑到美工区的百宝盒里找到了“滴管”,还找来了装橡皮泥的空盒子,加上适量的水进行稀释。俊俊用滴管垂直着给剃须膏加蓝色色素,加完蓝色又再加红色,而一旁的轩轩皱着眉看着依依,没一会儿就离开去建构区游戏了。实验成功的俊俊正在帮助依依。翔翔学着俊俊的样子,正在用滴管往瓶子里加红色色素,实验成功了!
我们给孩子们创设了宽松愉悦的活动环境,提供了有趣的探索工具进行实验操作,从实验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喜欢接触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愿意动手动脑操作探索物体和材料,并乐在其中。两次实验虽然都没有成功,但孩子们获得了感性经验,充分发展了形象思维。在探究中,孩子们有商有量,遇到问题能自己友好解决,既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合作能力,也有助于幼儿体验和学习。
教师在幼儿探究过程中,成为引领者、支持者、帮助者,鼓励幼儿对于失败的原因进行大胆猜想与推测,再次引导幼儿进行客观而细致的观察、实验与验证。同时也注重培养幼儿尊重事实、乐于探究和创造的科学品质,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形成一种积极的科学态度,提升科学探究能力,从而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
在“天气早知道”的项目课程之旅中,探索的内容贴近幼儿认知和生活实际,便于幼儿积累多样化的经验,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活动中追随幼儿兴趣,鼓励幼儿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样自由自主的氛围中,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知识和经验的习得,真正成为一名有能力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