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鸡妈妈”到“雁妈妈”
2019-01-11石家庄市谈固小学
石家庄市谈固小学 董 暖
第一次接手一年级班主任,第一学期,我像一只费心费力的老母鸡,时时处处保护着班里那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鸡”,事必躬亲、煞费苦心。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我又是“温暖妈妈型”老师,我的命令效力难免会打折扣。我发现学生只要一听故事都能聚精会神,所以只要我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就去搜索合适的绘本。比如:用《大卫不可以》讲行为红线,确保学生安全;用《甘伯伯去游河》讲述规则的重要性,明确班规校规;用《说错了,没关系》鼓励学生上课大胆发言……有时找不到合适的绘本,我就自编故事。比如,第一学期运动会,我带领全班同学在操场上练了几节课都走不成入场式队形。我只好将队伍拉回教室,做思想工作。为了让他们明白统一行动的重要性,我自编了象群排好队形躲避猎枪成功穿越热带丛林完成整体迁移的故事。当然,我查阅了大量资料,以保证故事的科学性。之后,再到操场练,情况就有了很大的改变。在那次运动会开幕式上,我们班的入场式获得了优胜奖。
类似的费心费力的事还有很多。比如,运动会上,我们班没有获得“道德风尚奖”,说明当下的纪律、卫生都没有做好。我就留了项作业:每一个同学都反思自己或同学哪里做得不好。第二天,我在全班同学面前带头“反思”。没想到,主任竟在这时给我们送来了迟到的“道德风尚奖”——原来是给我们算错了分。我告诉大家,虽然我们获得了奖励,但是反思仍然非常珍贵,要记在心里,下次运动会要做得更好。
还算顺利地走过了第一学期,我感到当“鸡妈妈”很累。到第二学期,面对各种认知和能力均有提升的学生,我开始转变思路:做“雁妈妈”,引导他们去独自“飞翔”。
1. 用故事树立“集体”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要善于利用集体,形成正确的舆论力量,使每个人无形中受此力量的约束,从而增强是非感,形成负责任的道德态度”。
虽然是第二学期,但学生依然是低龄童,我仍然看重故事的力量,利用故事告诉他们什么叫“集体”。
绘本《小黑鱼》,讲的是成千上万条小鱼借助集体的力量,排成整齐的队形,装扮成海底最大的鱼成功躲避鲨鱼的追杀。故事《一只离队的小雁》,讲的是一只小雁贪图自由玩耍,脱离雁群,最后险些丢掉性命的故事。借助这两个故事,我引领孩子们懂得: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更好地生存,才能享受快乐生活;每一个人都是集体的一部分,集体的进、退与自己息息相关,要遵守集体的规则,与集体荣辱与共。
班级所获得的每一项荣誉我都会在大家面前展示,我们一起朗读奖状上的内容,回忆一起努力的过程,共享果实的甘甜。而失掉集体荣誉时,我也会引领大家分析原因,让每一次失利变成有价值的集体主义教育素材。
2.选好“头雁”。
雁群通常找最强壮有力的大雁做头雁。同样,一个“班委会”的状况也会直接影响到一个班集体班风和学风的形成,一个好的班委会会成为班主任老师进行班级管理的左右手。
选什么样的人来做班委呢?我定了两条标准:一是有意愿,有意愿的人才会有做事的主动性;二是有威信,这样才能更好地管理和带动其他同学。开学初,我在班会课上开展全班范围内的竞选演讲。没有给他们过多的准备时间,也没有家长参与指导。我把两道题写在黑板上:想一想为什么参加竞选?做班委后自己应该怎么做?针对大家的发言,每职位先选出三位候选人,再投票选举产生新班委。
新班委产生后,我召开班委会明确了每一位班委的职责。日常学习生活中,我手把手地教他们正确处理遇到的问题。这学期中,我曾因为肺炎住院两周,在这段时间,两位班长、安全员兼学习委员和卫生委员都能各司其职,在代课老师的帮助下领导全班同学做好早午读,保证班级卫生、纪律情况良好。
3.制定科学有效的班规。
班规在一个班级的日常运转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一年级的学生成长迅速、思想活跃,面对新的问题需要不断调整个别规定,以适应学生的不断成长。
在第二学期开学之初,针对学校规定和我们班级的突出问题,我们制定了“班级八项规定”,细化明确了学生在校行为准则。每项规定关联5 颗星,如有违反就会酌情摘星,如有特别优秀的表现还会在备注栏加星。其中,入校、晨操、上课由老师评价记录,早读、眼操、值日和课间分别由班长、卫生委员、纪律委员评价记录,作业由自己记录。这样,多人参与评价能保证科学公正,避免个人感情色彩的影响。每周一总结,全班得分前十名能获得青檀币奖励(青檀是我校校树,也是校园文化的核心词),积累足够青檀币的同学就能参与学校的综合评价与奖励。每周一总结,避免个别同学因为与优秀同学的巨大差距而产生放弃、反感情绪。班规得到家长的赞同和认可,家长也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措施,家校一致。
4.尊重天性,改堵为疏。
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学校制定了很严明的课间活动纪律,以保证绝大部分孩子的安全和自由。课间十分钟,我的学生非常喜欢在教室里利用桌子的掩护玩捉迷藏,甚至有男生利用尺子模仿枪战。一到课间,教室里就沸腾起来。到了第二学期,我发现狭窄的教室已经容不下越来越高、越来越壮的学生了。但若强硬地叫停他们喜欢的课间活动,既违背学生身体健康成长的规律,也不利于提高下一节课的学习效率。这让我一时处于两难境地。
一次课间活动时,集炜轩乐颠颠地跟我说:“老师,我能背过100 个成语的成语接龙。”我让他给大家展示一下,展示完毕后有另外三位同学说自己也能做到。我灵机一动,说“下一个课间班级就交给你们,你们增加难度,三个人来接龙,接不上来者淘汰,全班同学作证,看看最终谁是胜者”。经过一番鼓动,全班同学兴趣盎然。这就是我们班第一个课间兴趣小组“成语接龙”的雏形。之后,我们又依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建立了“科学兴趣小组”“猜谜语兴趣小组”“脑筋急转弯兴趣小组”“说新闻”“古诗背诵”兴趣小组,利用课间,由这些方面有特长同学主持开展益智、增识活动。我们班的课间仍然是沸腾而欢乐的海洋,只不过“肢体风暴”转化为了“头脑风暴”。这下,不但消灭了课间不安全因素,还能帮助学生发现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由“鸡妈妈”到“雁妈妈”,我这个新班主任成功“转型”,获得了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