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新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2019-01-11石家庄市北苑小学李晓冰
石家庄市北苑小学 李晓冰
我国对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通常是采用把年龄和学制结合的方法,分为婴儿期(1 岁前)、前幼儿期或婴儿晚期(1~3 岁)、幼儿期(3~6、7 岁)、童年期(6、7 岁~11、12 岁)、少年期(11、12 岁~14、15 岁)、青年 初 期(14、15 岁~17、18岁)。一年级新生处于幼儿期末、童年期始,是一个幼小(幼儿园到小学)衔接的关键期。因此,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及其课堂调控策略这个话题,非常有必要进行探讨。
一、一年级新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及策略
1.观察力的特点:一年级新生观察事物时常是杂乱无章的,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观察时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很大,不能持续很长时间,有时常常偏离观察的主要目标。
因此,教师应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如何引发孩子的兴趣点,成为教学设计中的重点。同时,在课堂上设置观察任务时,还要把握好时间的长短。
2.注意力的特点:无意注意仍起着主要作用;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差;注意分配和转移力不强;注意范围较小。
针对孩子的这些特点,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呢?凡是孩子感兴趣的、印象鲜明而强烈的事物就容易记住。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手段的直观性,尽量使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同时,要把一节课中最重要的内容放在孩子们精力最集中的时段里,还应注意个体生活经验与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生活体验的互通,这样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除此之外,一年级新生的形象记忆远远高于抽象记忆,想象力也呈现出天马行空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不要过多地给予孩子们模式化的东西。教师应有意识地保护孩子的想象力,还应宽容地接纳孩子的大胆想象。
二、一年级新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及策略
一年级新生的思维发展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较差,思维缺乏批判性和灵活性。
儿童的这些思维特点是和他们认知经验贫乏以及儿童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占优势分不开的。针对孩子的这些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一些直观的实物教学,尽量不要让孩子们进行抽象的、概括性强的总结。教师应能够以儿童的眼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珍视孩子独特的、真实的感受。
三、一年级新生其他心理特点以及相应策略
(一)学习动机
儿童的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一年级新生的学习动机大多是为了考取一个好分数、不落人后或为了得到表扬和奖励。从这个意义上讲,当孩子学习出现偏差时,教师不要讲大道理,而是应变通地将学习动机更多地与学习兴趣、学习活动联系起来。
(二)学习态度
1.对教师的态度:一年级儿童对教师怀有特殊的尊敬和依恋之情。由于孩子们还不理解学习的社会意义,所以教师对待儿童的态度是影响儿童学习质量的主要因素。
2.对作业的态度:初入学儿童,还不能把作业看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还不能经常以负责的态度来对待作业。因此,教师从孩子一入学就应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学生课堂上的作业,教师应面批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课堂上,教师应利用肢体语言如眼神、手势等,关注每一个孩子;作业量应适中,负荷太重会引发学生厌烦心理;作业形式应灵活多样,新颖有趣。
(三)自我评价的特点
一年级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较差,我们应善于运用对儿童的适当评价,不要一味地夸奖孩子,更不能一批到底,这个“度”极其重要。
一年级新生普遍存在胆小、不自信的特点,我们应多表扬、鼓励孩子,培养孩子喜欢上课、喜欢学习的好心情。但是,表扬也应适度,要分时间场合,讲究技巧。
1.表扬应具体。表扬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
2.表扬应及时。对学生应受到表扬的行为,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
3.表扬应注意个性。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采取恰当的表扬方式,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表扬应适度。过多的表扬容易使学生骄傲自满;过少的表扬也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5.表扬不仅要看结果,还要看过程。教师应正确对待孩子的行为,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即便结果不是那么理想,也应表扬孩子,然后再帮他们分析造成不良结果的原因,并告诉孩子如何改进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6.不要吝啬表扬。教师对待刚入学的孩子,不应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应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表扬的标准)给予适当的表扬。
四、对待高侵犯儿童的相应策略
高侵犯儿童即平常我们所说的爱找事儿的、有明显攻击行为的孩子。遇到这样的孩子,首先从其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家庭氛围上寻求原因。一般高侵犯儿童的父母是属于放任型的,他们不约束儿童的攻击行为,使攻击行为合法化,同时没有为儿童提供控制侵犯冲动的机会。当侵犯行为到了不可容忍的地步时,才给予惩罚。惩罚的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此外,家庭成员间经常互相冲突,即“高压传统家庭”。这样的家庭氛围,会导致孩子产生性情方面的困扰,出现大量的行为问题。因此,对于高侵犯儿童而言,必须对整个家庭实施治疗。
五、师生关系
1.儿童对教师的态度。几乎每一个学生在刚跨进小学校门时都对教师充满了崇拜和敬畏。教师的要求通常比家长的话更有威力。有关调查发现,84%的小学儿童(低年级为100%)认为要听老师的话。调查还发现,小学生最喜欢的教师往往是讲课有趣、喜欢体育运动、严格、耐心、公正、知识丰富、能为学生着想的人。因此,我们对孩子不要吝惜赞美,并尽量做到公正、客观。
2.教师的期望。依据罗森塔尔效应,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值和积极认同会对孩子的发展潜力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和蔼、愉快的态度,友好的行动,微笑、点头、注视、谈话、提问、密切关注等,都是高期望值的体现。教师要对每一个孩子心存期望,这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彻子的《小时候就在想的事》一书,封底上写着这样几句话:越是小孩子,就越是拥有人类最珍贵、最必要的东西。现代教育应当理解和发掘每一个孩子的完美天性,让孩子们都生活在灿烂的阳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