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磕头虫引发的故事
2019-01-11山东平阴县玫瑰学校
姜 伟(山东平阴县玫瑰学校)
说起来,那还是我参加工作第二年时的一件事。但至今回想起来,仍旧历历在目,就像刚发生过似的。
语文习作课上,我正在讲解描写事物要抓住主要特征,忽然发现小孙的两只手在桌洞里面不知偷偷玩着什么东西,我看了他一眼,他很快停止了动作。然而当我板书时,用余光发现他又开始动作了,于是我走下讲台问他在干什么,他低着头说:“没干什么。”我很生气,让他把手里的东西拿出来。只见他一脸窘态,慢慢地把小手伸出来让我看,小手掌里确实没有东西,但我发现他的小手伸得很不自然,食指紧紧地压在中指上,我隐隐地看到一个小黑点在蠕动,我指着他的小手故意问:“这里有什么?”这时令我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怎么有一只小虫子?”他的小手动了动,然后看着小手一脸“惊讶”地说着。其实我早已识破了他的小计谋,只是没想到他的小脑瓜转得这么快。听了这话,再看他胖乎乎的小脸微笑着,一脸的纯真可爱,一副无辜的样子,我想这真是个聪明调皮的孩子。心里虽然满是怒气,但面对此时此景,我实在不忍心揭穿他。
过了一会儿,我猛然想起今天早晨听到有同学说科学课教师让捉小昆虫上课观察的事情,此刻我才明白小孙手里为什么有小昆虫了。但这是在上语文课,该怎么办呢?我心里顿时陷入一片迷茫……
脑海中突然记起一位哲人说的话:“天空容纳每一朵白云,不管其厚薄,所以天空广袤无比;高山容纳每一块石头,不管其大小,所以高山巍峨壮观;大海容纳每一滴水珠,不管其清浊,所以大海浩渺无垠;森林容纳每一棵小树,不管其高矮,所以森林茂密繁盛。”
先哲的话,无疑是对宽容、理解最生动最直观的解释。我们成年人犯了错误,况且会后悔,希望得到别人的宽容和谅解。小学生也一样啊,他们一时犯了错误,得不到宽容的理解和对待,很可能因此沉沦或酿成悲剧。我灵机一动说:“小孙,如果让你描写这只小磕头虫,你应抓住什么来写?”只见他刚才还低着头,脸颊通红,此时却很兴奋地大声回答:“应抓住它的主要特征,尤其是它的外部形态,爬行时的主要特点来写。”这时,教室里刚才紧张的气氛被一阵热烈的掌声所替代。“很好,小孙同学回答得很全面,说出了要抓住这只磕头虫的样子以及爬行时的特点来描写,这正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介绍某一事物时就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描写。好,这只小磕头虫你就留着仔细观察吧,这次习作你肯定会完成得很好,但是注意以后不能拿着它玩,影响正常上课了。”听完我的话,小孙很认真地点了点头,愉快地听完了这节习作课,课后的习作也写得童趣横生,形象具体,看得出来他是认真仔细地去观察那只给他带来一点“小麻烦”的磕头虫了。
批评常常是处理学生问题时简便有效的方法,但绝不是唯一的方法。简单的批评和说教,有时会使学生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自信心受到重挫。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尊严,是人类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前进的潜在力量。”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善于宽容,是教师修养的情感问题,宽容中蕴涵的理解、信任、平等,表明教育者对自己和教育对象积累了足够的信心,也浸透了一种于事业、于孩子们的诚挚与热爱。”
教师对学生大度一些,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小学生对指责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超过了这个极限,他就会表现出不接受甚至是抵触;一旦抵触情绪滋长,他将不会再客观、理智看待自己的问题,问题也就难以解决了。当学生没有专心听课而是正在做小动作被老师发现时,心情大都是紧张、懊悔、害怕。但机不可失,在这个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关键时刻,我们当老师的应该“趁热打铁”,实施“合情合理”的教育。教师只要抓住了这个时机,巧妙地设置教育环节,营造出自由、宽松的课堂教学气氛,为讲解“描写事物要抓住主要特征”这一教学主题服务,并给予正面引导,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让学生心服口服,同时还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最终达到预期的目标。
现在,我非常喜欢尼尔说的一句话:“教师是背负情爱十字架的使者,常保学习之心,散播真爱种子,发挥创意教学,让人间有情,生命有爱;让智慧苏醒,信心发光,希望展翅。”宽容是爱,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学生进行这种“春风化雨”式的教育,如涓涓细流流淌进孩子们的心田,才会使其觉得自己好比一只正在啄壳的雏鸡,对未来信心百倍,不断积蓄着喷薄欲出的力量,终于有一天破壳而出,看到了外面美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