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集中培训质量要做好三个方面文章

2019-01-11杨和平安徽宣城市教师进修学校

教书育人 2019年7期
关键词:参训工作坊课程设计

杨和平(安徽宣城市教师进修学校)

教师培训尽管有多种形式,且各地均已开始走“混合式培训”之路。但就现状而言,基于“班级授课制”的“集中培训”依然是最主要的培训形式。

本文,我们从三个角度阐释如何提升集中培训质量。

一、课程设计拒绝碎片拼盘,要聚焦主题,突破一点

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和网络查询渠道,统计了50份教师集中培训方案的课程设计,结果发现,绝大多数课程设计都是“碎片化拼盘式课程”,多是先确定授课专家,再根据授课专家提供的课题,拼凑“课程方案”。某高校在实施“国培计划”集中培训时,竟然没有课程设计,甚至第二天的课程在前一天临时确定。有一所高校,在承办有“明确主题”的国培计划时,课程安排枉顾主题,甚至不知主题。今年暑假,我校在联系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学院组织集中培训时,提出“聚焦主题”的培训要求,承办方多表示组织困难。

这种“碎片化拼盘式”集中培训,从内容上看,往往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并不能引导教师深入思考某个教学问题,很难在某个问题、某个点上实现突破,培训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那么,集中培训为什么“盛行碎片拼盘”,而“少有主题聚焦”呢?一是组织者的惰性。碎片化拼盘操作简单,只要有人讲课就行了,至于讲什么,由讲课者确定好了。二是政策原因。现行集中培训,多要走招标程序。从立项到招标、中标,从中标到实施培训,时间通常很短。“聚焦主题”的专业性极强的培训,在课程设置、专家遴选及专家围绕主题的课程开发和备课,都存在困难。且由于中标价格低,也导致主办方不能组织专家围绕主题进行课程开发。还有“实施单位”和“中标单位”不一致的现象,“实施单位”并不清楚“培训要求”,就走“碎片拼盘”培训之路。三是认识不足。从现状看,无论是培训的购买方、承办方,还是授课教师和受训者,都没有深刻认识到培训“主题聚焦”的重要性。

“聚焦主题,突破一点”的培训,会大大提高培训效益和质量。我们以广西广播电视大学承担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师工作坊坊主培训项目”为例,他们的课程设计“聚焦坊主素养和工作”,课程设计如下:1.工作坊建设的理论基础(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文件解读、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核心素养和技能);2.工作坊发展模式(教师工作坊模式);3.工作坊的管理(教师工作坊管理方法与经验);4.工作坊成员团队精神打造(教师工作坊成员团队合作);5.研修主题设计与实施(教师工作坊研修主题设计与实施,典型案例);6.线下支持的作用与典型案例(工作坊成员线下活动开展策略、优秀案例);7.课程资源生成与使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程资源生成与使用);8.坊主自身素质建设(坊主自身能力建设展示、实践);9.坊主与成员及成员之间的互动方式(坊主与成员及成员之间的互动方式及经验交流、实践);10.实践运用与反思(扎根学校、行动研究经验交流、实践);11.成果提炼与展示(片区汇报、成果展示、经验交流)。由于“聚焦主题,突破一点”,这次培训尽管在前期组织上有诸多问题,但学员对培训管理满意率达到了99%,对培训质量满意率达到了98%。

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聚焦主题,突破一点”的课程设计思路。我们以《义务教育语文学科培训标准》为例,“标准”将“语文教师培训课程”划分为“6个培训领域”“20个核心能力项”“52个研修主题”“464个专题课程”,其中“464个专题课程”包括“理论课程160个专题及其内容要点”和“实践课程304个专题及其内容要点”。如果按照“标准”制定的“专题”进行课程设计,每次培训“聚焦一个主题,突破一个专题”,那么,我们的培训就不会乱点鸳鸯谱,浮光掠影,大而化之。就可能走出“年年培训,年年重样,结果还是年年原样”的窘境。

二、教师授课拒绝一讲到底,要以师为本,重视互动

我们都清楚一个事实:如果在中小学常态课堂上,我们看到一位教师一讲到底,我们一定会万分诧异,课堂怎能是这个样子呢?

可是,我们在大量的教师“集中培训”课堂上,对“一讲到底”却习以为常,见惯不怪了。

这,也是导致集中培训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

从教学本质上看,无论是中小学的常态课堂,还是成人的集中培训课堂,都是一种学习活动。而学习的关键,不仅在“教”,更在“学”,学生、学员参与互动学习的频率,直接决定了学习的效果。邓彤在《跨界看语文》一文中,曾将语文教学与体育训练、医生看病、相声学习进行类比,强调学理,强调学本身的重要性。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无论是什么样的课堂,只有教师的“一讲到底”,没有学生的学习参与训练,学习只能是隔靴搔痒,往往会眼高手低。

从注意力角度看,无论是中小学生,还是成年人,注意力要想保持长时间的静态集中,都是极为困难的。而互动式的课堂,参与式学习,体验式的教学,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都有利于吸引学员的注意力,提升学员注意力的集中度和时间长度。

从教学反馈看,只有教师的“一讲到底”,教师难以从学习者那里获取有益的反馈信息。这种反馈信息应该是包括两个方面的。一是学员的思维障碍在哪里,教师可以根据这样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思路和策略。二是学员的讨论也为教师打开思维空间。任何人的思维都有盲区,学员的讨论参与,对教师和学员间都有积极的启发。“三人行必有我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既然如此,我们的集中培训就必须拒绝“一讲到底”,而要像中小学课堂“以生为本”一样,集中培训课堂要“以师为本”,把教师放在“主体地位”,把教师的“学”放在第一位。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以师为本,组织互动”呢?

一是有意安排,轮流分享。例如,在一次培训活动中,我们安排一位学员主持会议,一位学员进行课前学习分享,一位学员课后总结分享,通过“主持”“分享”,促进学员互动。二是教师提问,学员分享。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提出讨论问题,组织学员分享自己的经验、观点和想法。三是分组讨论,典型发言。按照一定的规则,组织学员就某些问题进行“有领导”或“无领导”讨论,然后归纳小组观点,选定代表分享。四是情景模拟,体验教学。我们在研修某个问题时,可以组织学员进行相关问题的情景模拟,让学员在情境中感受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五是课堂留白,安静写思。授课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在时间上留白,提醒学员思考问题,并在笔记本上写下理解的关键点。这样的互动,可以理解成静态的互动。六是网络研讨,自由发言。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微信群、论坛等平台,组织参训学员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大家自由发言。这样互动的优势是及时、大众、交互、高效。

三、培训管理拒绝一签了之,要细化服务,持续跟进

提高集中培训质量,我们还需要在管理上做好文章。

1.避免“一签了之”。做培训管理,不仅仅是签签字。我们不能将“合同”一签了之,完全把培训推给第三方。我们不能让教师参与培训时一签了之,对于教师“即签即走”,也视若无睹。我们也不能在签批账目时一签了之,对于培训是否有成果也一概不问。合同签了,我们要监督执行,要管理课程设置,要过问师资安排,要确保落实到位。教师到签了,人是否在。人在了,心是否在。这要设法去理一理,要设法对教师的参与率和参与程度,做一点文章。在签批账目的时候,要过问一下,培训的成果在哪里,有没有可以拿出来的“形成性评价”成果。只要我们能做到,不“一签了之”,我们的培训,就能不输在起跑线上。

2.努力“优化管理”。一是优选培训场地。“有满足项目需要的教室,数量充足、种类齐全、功能完善,教学设备、网络设施与网络资源能够满足教学需要”,“有良好的食宿、医疗、安全、卫生条件”。二是优化管理团队。“项目管理团队人数足够、结构合理,人员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管理严谨”,“班主任对业务熟悉、责任心强、能认真履行职责”。三是实施自主管理。建立结构合理、职责明确的班委会,通过班委会实施自主管理,将班集体建成学习共同体。四是健全管理制度。学员考勤怎么办,班务怎么管,学时怎么算,宣传怎么做,简报怎么编等,要做到“制度健全,运行顺畅”。

3.尽量“细化服务”。从本质上看,“服务”也是管理的一部分。但“常规意义上的管理”居高临下,是在“管”,是在“理”。而“服务”是一种平视,是“讲情”。为了做好集中培训,我们在优化管理的基础上,还需要“以情动人”,用服务去贴心,暖心,以让受训者感到温馨。冯韬在《提高中小学幼儿教师集中培训质量的探索》一文中这样描述他们的服务:“培训管理团队不分领导和职工,全心全意为参训学员服务。集中培训学员报到期间,上至领导,下至普通职工,管理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积极主动地帮助每一位参训学员,让每一位参训学员感受到电大教师的热情。集中培训期间,培训班班主任每天24小时待机,随时关注参训学员的电话以及班级微信群信息,学员有任何的住宿、用餐、上课等情况的反馈,班主任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反馈管理团队,第一时间整改。集中培训结束时,管理团队当场把培训结业证书发到参训学员的手中。通过管理团队的服务,让学员感受到集中培训期间住宿如家,同学如亲人,老师如导师。”这样细致的、贴心的服务,是提升集中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

4.做到“持续跟进”。很多集中培训,之所以培训质量难以保证,甚至年年培训,年年一样,几乎没有成效,与没有“持续跟进”有很大关系。要提升集中培训质量,就必须在培训结束后,持续跟进,推进培训的成果转化。一是跟进学员的“写”。培训前后,我们要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要求参训学员积极写起来,写参训的心得体会,写随笔,写论文,通过写,反思得失,将学习所得内化成自己的思想。在培训结束后,要跟进“写”的成果,要对成果进行收集整理,杜绝不了了之。二是跟进形成性成果的“编”。培训必须留痕,留痕必须反映培训的成效。在培训结束后,我们要跟踪培训成果的汇编,既要有培训过程的“资料痕”,也要有学员的“心得体会”或“论文随笔”等“成果痕”。项目成果要“档案健全,分类合理,装订整齐美观”。三是跟进学员的“用”和“变”。通过实地调研,观课、访谈、座谈、问卷等形式,了解学员参训后“应用”了哪些在培训中学到的思想理念、方式方法等,相对过去而言,培训给学员带来了哪些“发展”等。持续跟进,既是用“跟进”倒逼培训过程的扎实落实,也是在用“跟进”推进培训的成果转化。

如是,课程设计做到“聚焦主题,突破一点”,教师授课做到“以师为本,注重互动”,组织管理做到“细化服务,持续跟进”,那么,我们的集中培训质量就能再上一个台阶。

猜你喜欢

参训工作坊课程设计
工作坊模式下汽车保险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艺术管理国际工作坊暨公共艺术与城市发展高峰论坛圆满落幕
基于手机的微课程设计、开发与应用策略研究
名师工作坊促农村教师成长
赫山区小学语文工作坊促教师专业成长
参训学生在实验室建设和实训项目开发中的作用
山东莱西加强公务员试用期培训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师太”扛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