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教学资源 培育家国情怀
2019-01-11甘肃嘉峪关市酒钢三中
张 万 (甘肃嘉峪关市酒钢三中)
一、立足时事热点,穿越时空对话家国情怀
高中阶段的学生思想丰富,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意识。但受制于现行教材的编排及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导致学生普遍缺乏家国情怀。兼具时代性与历史性的时事热点既能提升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同时又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历史,形成家国情怀。
在执教“抗日战争”一课时,针对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我选用了以下几则材料:
材料一:在第五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古城南京、在白山黑水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等抗战纪念场所,各地群众通过各种纪念活动重温民族痛史,缅怀同胞先烈,祈愿和平永驻。
材料二:在我国第五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国内某联赛,个别现场观看比赛的上海球迷居然对着同曦队大声喊出“南京大屠杀怎么没有把你们队杀死?”的具有侮辱性的口号。
材料三:《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规定:禁止歪曲、否认南京大屠杀史实的言论;禁止在国家公祭设施等地使用具有日本军国主义象征意义的军服等道具拍照等;禁止侵害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幸存者的姓名权、肖像权等。
依托上述材料,我设计了如下问题:材料一发生的背景是什么?材料二、三说明国内存在一些什么现象?综合三则材料你有什么认识?学生通过思考这三个问题,深刻认识到南京大屠杀是我们民族的伤痕,只有正确认识历史,汲取战争的惨痛教训,才能更好地维护和平、开创未来。
二、以人物为载体,发掘细节升华家国情怀
历史,就是记录人的经历。而其价值就在于用那些“人”唤起今天的“人”。因此,历史课堂上“人”不能缺失。
人教版历史教材一般会在每课的“学思之窗”中提及相关人物的经历,却对历史人物缺少完整丰满的叙述,容易导致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认识简单化、片面化,不利于学生家国情怀的形成。
在必修一“辛亥革命”一课的背景学习中,我补充了以下材料: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林觉民《与妻书》
容尝欲著一书,暴露满族待汉人惨状……容目击时势阽危,支那人心,又腐败谁可与言,乃发箧将旧所著续成。
——邹容《革命军》
依托史料,我设计了如下问题:材料一、二表明当时国内兴起了什么思想?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情怀?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学生可以认识到,林觉民、邹容等人将一己之爱扩展到普天下人之爱,表达了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崇高情怀。每个历史人物的个人经历和命运都与国家历史的发展息息相关,适时补充教材中缺失的人物或细节,有助于引导学生在感悟历史人物的命运中升华情感,更加充分地渗透家国情怀目标。
三、走进乡土历史,身临其境成就家国情怀
乡土历史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包括历史沿革、文化传承、民俗风土人情、名胜古迹、重要的人物和事件等。如能将乡土历史资源有机地融入高中历史教学中,既能为历史教学提供多样化的教学素材,又能升华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
在执教必修二“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课时,我精选了1958年酒钢企业初建时的四幅图片,真实再现了1958年企业发展的艰难历程。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图片我们可以发现酒钢企业的环境怎么样?你对于今天的酒钢有什么认识?通过合理引入乡土历史资料,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他们深刻认识到了到建国初期几代人为国奉献的精神。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发整合历史教学资源,是开阔学生历史视野、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培育家国情怀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