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实验中谨防学生恐慌症
2019-01-11江苏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青海湖路小学
彭 蕾 (江苏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青海湖路小学)
通过对当前小学生参与科学动手实验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不少学生在实验当中存在着恐慌症心理,这是一种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产生担忧、恐惧等不良情绪,影响着学生的实验操作质量和学习效率。对此,教师要做好对学生恐慌症的研究,基于学生实际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消除恐慌症,在科学实验当中提高技能与科学素质。
一、小学科学动手实验中的学生恐慌症
科学实验活动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和完善学习技能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过程当中谨防学生出现恐慌症是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导致学生出现恐慌心理的原因有很多种,通常可以分成内因与外因这两方面。内因是部分学生性格较弱、胆量小,学生不敢做一些难度较高或者是存在一定危险性的实验。这是学生性格方面的问题,想要迅速解决这一问题是很难的,需要教师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培养。外因主要体现在教师在教学当中的一些行为导致学生出现了恐慌心理。如教师在教学中对药品毒性、仪器危险性在不自觉当中进行了夸张说明,导致学生在没有动手实验前就产生了实验有危险的不良心态,造成了学生对于动手实验的恐慌。为了帮助学生克服恐慌症,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心理,小学科学教师在动手实验当中就要针对学生出现恐慌症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
二、小学科学动手实验中学生恐慌症的应对策略
1.发挥榜样作用,做好安全教育
教师在小学生群体当中有很强的权威性,学生对教师也有很强的依赖感。为了消除学生对于科学动手实验的恐慌症心理,教师需要在实践操作当中先进行一定的示范,让学生在认真观察和耐心学习的过程当中,掌握具体的操作方法,认识到科学的实验操作是没有危险的,消除学生的恐慌。做好安全教育是帮助学生消除胆小心理,增强学生勇气的重要方法,避免学生产生先入为主的观念。例如,在学生刚接触电时,不少学生连电池都害怕,不敢接线,担心被电到。因而教师要告诉学生使用的电均在安全范围内,还动手亲自演示讲解安全事项,进而帮助学生在心理上消除恐慌症。
2.制定实验规范,引导科学操作
对于小学科学实验来说,很多实验操作内容复杂,涉及的科学知识有很多,稍有遗漏或者是出现不规范操作的情况,就有可能导致实验失败。这给学生提出了很高的学习要求,也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的恐慌症心理。为了调控学生的这一心理状态,教师需要制定严格的实验规范,要求学生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使得学生可以规范地应用各种实验器材,既保证安全又保障实验操作的效果,让学生逐渐感受到科学实验的乐趣,努力克服恐慌心理。例如,在学习“风的形成”时,教师在指螺旋圈实验指导上要重点提示学生注意对细线长度进行调整,以免蜡烛点燃纸螺旋圈。
3.培养操作技能,感受实验乐趣
事实上,不少小学生在动手实验当中出现恐慌症情绪,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系统完善的科学实验操作技能,对自己在实践操作当中缺乏信心,也担忧自己因为无法科学利用操作技能完成实验而受其他同学嘲笑和受到教师的批评。让学生建立自信,引导学生充分感知动手实验乐趣的最佳策略,就是要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让学生拥有扎实的实验基础,用实力帮助学生克服恐慌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操作技能引导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鼓励学生凭借个人力量完成实验任务,收获丰富知识。例如,在教学点亮小灯泡时,教师可以在简要介绍实验材料之后先不说明如何能够让小灯泡发光,而是要求学生自主运用这些实验材料进行操作,看谁能够让灯泡发光,激起学生的探究实践精神,发展学生实践能力。
心理因素是影响小学科学动手实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同时也是教师容易忽视的一个方面。不良的心理问题会让学生在学习当中因为心理障碍的存在而无法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影响到教学实施效果以及学生良好学习体验的获得。恐慌症是目前小学生在科学动手实验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需要教师做好对这一心理的分析工作,改革科学教学和指导策略,谨防学生恐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