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良性沟通的步骤

2019-01-11李伟明福建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第二校区

教书育人 2019年23期
关键词:育儿良性家校

李伟明 (福建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第二校区)

信息获取途径的多元化,正逐渐改变家校间的沟通方式。家长对育儿的知识不再是一无所知,多数家长也都意识到了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但是现实中,却经常因为教师和家长未能适应变化而导致家长在教师面前拥护教师的做法,然后在背后却大肆诋毁。如何把握好度,使家校间寻找到教育理念相互融合的基点,寻找最适合孩子的发展道路呢?

一、“理解”,家校良性沟通的基础

家校间的矛盾很多时候都是沟通不顺畅造成的,家长不认可教师的教育方式,而教师认为家长不配合学校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表面上并无太大冲突,却很难形成教育合力。

如今,很多家长都喜欢阅读各种育儿书籍,持续性的学习使得家长的育儿理念也在不断更新,这就更需要教师和家长寻找到家校共育的最佳结合点。然而,教师始终认为父母应该时刻关注孩子,孩子出现了问题便偏向于归结到父母的教育问题上。而新时代的父母很少采取压迫式的育儿方式,他们更愿意与孩子进行交流,顺应孩子成长的规律。

面对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更需要理解家长,积极和家长沟通,寻找一条能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成长之路。在高素质人才越来越多的成长环境中,由于一直处在被压迫的环境中,因此患抑郁症孩子的数量也在增加,家长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不无道理。教师要在理解家长教育初衷的基础上,让家长意识到良好习惯养成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寻找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家长也更愿意配合。例如:面对不做作业、上课随意讲话等行为,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而不应武断地将其归结为家长的教育问题。而要想理清问题出现的原因,就需要与学生多沟通,了解班级里爱随意讲话的孩子为什么不遵守课堂纪律。当然,孩子无规则意识的行为,更多的是来源于家庭因素,需要教师给予家长一定的教育方法指导。

家长对老师的理解,来自老师对孩子的关心和帮助。只要教师把自己对学生的那份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充分地展示给家长,让家长觉得你是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能有进步,教师采取的教育行为就一定能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二、“平等”,家校良性沟通的保障

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是一门艺术,是语言、情感的双向交流。家长的为人、阅历、性格特征、心理因素等会直接影响沟通效果。法无定则,沟通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情而异,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与技巧。

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每次和家长沟通完,家长都没有多大的变化,主要原因就是家长并不认同教师的观念,又不想当面反对,所以,表面上迎合教师,实际上却没有改变。

这样的家校沟通很多时候都是教师站在教育的制高点,和家长不在同一高度,家长很多时候只是迎合教师而说出一些言不由衷的话,这样的沟通多数是无效的。如果教师能放下自己的架子,就孩子的成长问题与家长沟通,相信这时候,家长会愿意和教师沟通。比如面对一些家长对于孩子的无约束的成长观念,教师应先了解家长的真实想法,再去进行沟通,便能多一分理解。在沟通的时候,教师要站在家长的角度,去思考家长的理念。在认可的基础上提出的建议会容易获得家长的理解,进而让孩子意识到无规则的教育理念会给孩子今后的成长带来的影响。

三、“建议”,家校良性沟通的助力

面对孩子存在的各种问题,家长经常会感到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要少一些对孩子问题的纠结,多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这会提升家长对你的信任感,有助于建构和谐的家校关系。

面对不同的孩子,教师需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让家长对孩子的问题能有更深入的理解。当然,教师作为教育的专业人员,面对家长,需要有诚恳的态度,让家长感受到自己的尊重,进而愿意和教师分享自己的想法、协助老师解决问题。教师面对家长时不能居高临下,我们不要使用“你应该”或“你必须”这样命令性的字眼,而应该说“我认为……”“我觉得”“我需要您的协助”等类似的语言,这些婉转、协商性质的词语能够有效地拉近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这样家长才能更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

总之,教师观察不到孩子在家的情况,家长也很难看到孩子在校的表现,有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合力,教育才能有针对性。多一分沟通,多一分理解,更多一分对事情的执着分析,那么,家校间的关系便会更融洽。

猜你喜欢

育儿良性家校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球囊扩张与再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偷偷摸摸育儿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育儿神器
育儿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