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读 共研 共管 共成长
——浅谈“构建互育互融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策略

2019-01-11杜志民福建惠安县涂寨中心小学

教书育人 2019年14期
关键词:共同体成员课堂教学

杜志民 (福建惠安县涂寨中心小学)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构建互育互融学习共同体是教师在专业成长的共同愿景下,由学校管理者搭建供教师学习、对话、交流、反思的平台,促进共同体成员个体知识经验的形成和积累,促使共同体成员分享彼此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促进教师团队之间的自育、互育,提升团队成员的专业能力和素养。笔者试从读书学习、教育科研、教学管理三方面阐述构建互育互融共同体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

一、构建读书学习共同体,以书润心

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学习夯实底蕴是共同体成长的基石,通过“打造‘书香校园’活动”,提倡共同体成员广泛读书,快乐阅读,以书润心,背起阅读的行囊行走在教育改革的大道上,打开教育改革的新视窗,倾听教师专业成长拔节的声音。

1.共读内容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学习内容上给教师以具体的指引,文学作品、教育杂志、教育名著、名师成长等书目由教师推荐、选取、共读,内容上做到五个结合:与当前教改理论、实践相结合,与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相结合,与课题研究相结合,与学生自主学习发展相结合,与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相结合。

2.共读形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共读形式不拘一格,采取个体阅读为主,群体交流为辅的方式进行,每月进行一次分享,搭建“教学沙龙”“读书论坛”“专题讲座”“案例分享”等平台,共同体成员将读、思、悟、疑等与大家分享、交流,习得读书之乐,提升共读质量。

3.共读分享

千淘万淘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共读是手段,分享是目的。具体的操作方式是:

读书会前:布置读书内容,指定1~2 名教师进行主题发言,其他教师自主学习,写好心得,做好得与失、思与悟的交流准备。

读书会时:由主讲教师围绕学习主题、内容,结合生活经验或教学实例畅谈收获与体会,再由其他成员自由畅谈,可以是分享所得,可以思考质疑,并做好记录与补充。

读书会后:各位教师结合他人分享的经验和自己的思考,充实读书感悟,将电子稿上传微信群或者编辑成册。具体流程为:个人自读——群体分享——交流反馈——汇编成册。

通过共读共享,让教师以书为友,以书为伴,与经典同行,与大师对话,把共同体成员培养成集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名师,为教师成长打好亮丽的底色。

二、构建教育科研共同体,以研慧心

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是深化教育改革的智力支撑,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根本途径。构建教育科研共同体,树立“向教研要效率、向教改要质量”的意识,用教育科研的理念和方法引领课程的实施,提升共同体成员的教育智慧。

1.共商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主要是看教师对教学资源的组织能力、策略的运用能力、过程的导引能力。

备课时,在个体自备的基础上,共同体成员对每个单元的内容、课型、方法等进行研究,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做到:熟读课标,明方向;解读教材,知内容;熟悉学生,知起点;讲究方法,轻松学;精选习题,巩新知。而后上课教师陈述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教学流程等,其他教师各抒己见,上课教师博采众长,进行删改,找出适合自己的最有效的教学策略。

备课后,上课教师试教时,其他教师认真听课,做到:对照课标,察看实效,发现亮点、寻思不足。课后磨课时,遵循以学评教、以学促教的原则,从“思疑”(即关注学生情感诱发投入、思维参与状态、目标效果达成)和“导学”(即关注教师资源整合运用、课堂点拨引导、动态生成利用)两方面进行分析、点评。上课教师总结成败,改进策略,修改完善后进行二次上课。

第二次教学后将整个教研过程整理成文本,撰写教学案例,上传到微信群中,供其他教师学习。其他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点进行适当的增删,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教案。

2.共同课题研究

教育科研共同体倡导把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个方面、某一个环节或者某一个知识点,凝练成一个有价值、有深度的“小”问题来研究,以点点滴滴的研究来改进教育教学。成员之间把教室作为研究室,学生作为研究的对象,积极开展教学问题讨论探究活动,研究内容定位在解决教学的不足与困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的积极意义,使课题研究问题化,研究形式常态化,研究成果校本化,促进课题研究实效化。要求各学科教研组都要有研究课题,以课题研究促进教改的深入,提升共同体成员的研究能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3.共享名师资源

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素养高的教师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学校要充分利用优秀教师资源,建立起校内的“引领”机制,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共享名师资源,使共同体成员能快速地成长起来。通过举行“结对帮扶”签字仪式,明确师徒的职责和义务,建立教师成长档案,实施动态跟踪评价,做到:一是共定目标:制定规划,目标导引,捆绑发展;二是共训同研:外出取经,吸取精华,二次培训;三是同台唱戏:同课异构,异课共研,赛课评优;四是共享成果:论文总结,展露风采,风格显现。

4.共用研讨模式

创建教研微信群、教师网络空间,坚持“三定”“三个结合”“两种模式”“一个‘回音壁’”的教研新模式。“三定”:定时(每周三晚上7 点至9 点)、定人(每次研讨互动都有主持人、重点发言人)、定主题进行网上交流,互相促进。“三个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教师需求的多样性和培训目标的统一性相结合;教师学习的自主性和培训管理的科学性相结合。“两种模式”:单向静态式培训和双向互动式培训模式。一个“回音壁”:小组实践后的交流平台,呈现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实践活动后的反思等。

三、构建教学管理共同体,以评励心

如果说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那么教学管理共同体就是质量的护身符。

1.“点课制度”促规范

学校每周定时和不定时进行点课,主要查看教师是否准时到堂,是否按课程表上课,是否组织好课前三分钟的准备和诵读,是否养成课堂倾听、思考、发言、分享等习惯,形成行政点课记录表,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整改,对规范的班级进行激励评价,达到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目的。

2.“常检制度”成规范

学校教导处组织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骨干教师进行每月的教学常规检查,针对教师教学计划制订、教案撰写、作业布置批改、听课学习记录、校本作业设置等方面的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在检查后进行反馈、跟踪与整改。

3.“教学视导”炼规范

教学管理共同体推行“构建教学新常态,展示求真新活力”的教学视导管理模式,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精细化规范管理。学校把每周四定为校级行政听课日,开展教学视导活动。课后,校级行政领导对执教教师的课进行中肯的点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指导。教学视导制度的有效落实促进了学校良好的教学秩序的形成,为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为创建名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教学调研”保规范

为了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共同体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学调研活动,有针对新老师的课堂教学调查,有针对骨干教师的课堂展示,有教研员对学校课堂教学的诊断,形式不一,但目的都是改进课堂教学,创设“高效课堂”,让共同体成员牢固树立向课堂要质量的意识,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手段和方法,突显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意识,促使课堂由“假、大、空”向“真、小、实”转变。倡导“把微笑带进教室,把爱心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教学”的教学态度,树立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观念,体现“启发式为主、讨论式为主、探究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构建互育互融共同体是给共同体的成员提供一个互相学习、研究、交流的平台,通过发挥成员集体的智慧和专家引领指导的力量,给一线教师提供一个自我学习、自我改进、自我提升的平台,在平台上共同演绎教育的精彩。

猜你喜欢

共同体成员课堂教学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爱的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