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9-01-11
马麒麟 徐景斌 陈伟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公民都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既体现了时代发展的精神追求,也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对于肩负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来说,让学生深入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要求是每一位道德与法治教师的重要使命。
一、多关注热点信息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要以学生为中心。为了让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更加顺利、高效,教师要多关注当下的热点信息,多从热点信息中挖掘教学资源,可以是国家大事也可以是娱乐新闻,只要是彰显正能量的新闻,教师都要注意搜集积累,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分析、学习。这样,可以拉近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借助热点事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培育,从而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二、剖析热点信息
当教师结合教学目标找到合适的热点新闻时,就可以将其拿到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进行剖析,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新闻中的正能量,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有关奉献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入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梁益建的事例。梁益建是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他原本可以凭借高超的医术在国外拥有高薪资的工作,享受高待遇的生活,但是他却选择回国为广大贫困病人治病。短短几年间,经过梁益建的治疗挽回生命的患者有数千人。梁益建将尽一切努力为患者着想,作为自己毕生的工作守则。看病难已经成了我国当前社会大众热议的话题。为了让更多的病人得到及时救助,梁益建经常想办法为病人节省费用。梁益建不仅自己常常为贫困患者募捐,还经常鼓励身边的人一起献爱心。梁益建对社会所做的贡献是巨大的,他爱岗、敬业,又乐于助人,与人为善,是当之无愧的有价值的人。通过带领学生一起了解梁益建的事迹,让学生认识到只有积极为社会做贡献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通过对梁益建事迹的学习,学生会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并且以伟人为榜样,努力向伟人学习,树立起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用时事热点来辅助教学,比单调的说教效果更好。
三、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利用时事辅助教学时,教师要避免信息堆砌,避免把时事作为课堂中的新闻播报,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强调对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引导。例如,在教学关于国家发展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在课前先收集一些我国在各个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的资料,以及国家在打击制假售假窝点、打击违法犯罪方面的资料,将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等到上课的时候先让学生们观看,然后让学生思考:我们国家都有哪些伟大成就?还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国家为之做出了哪些努力?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与讨论的时间。通过思考,学生都表达了对祖国日益繁荣富强而感到自豪、骄傲的心情,同时也为国家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而有一丝担忧。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中的“负面”信息,强化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培养了学生为建设祖国积极做贡献的责任心。而且,引导学生辩证分析“负面”信息,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引导他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理想信念。如此一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也就有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初中阶段是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而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渠道。教师要担负起引导学生养成正确价值观的教育使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多利用时事辅助教学,通过对时事的解析,引导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