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政治辨析题三要素:立意·辨点·思维*
——以海南卷辨析题为例

2019-01-11陈连珠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海口571158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9年26期
关键词:辨析题型观点

陈连珠(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海口 571158)

作为测试评价辨析式学习的一种有效题型,辨析题具有独特的优势受到命题者的青睐。高考全国Ⅳ卷政治试题(以下简称“海南卷”)长期保留了辨析题这一经典题型。强化对辨析题的考查,有助于发挥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的作用。

从海南历年高考政治阅卷可以看出,辨析题的得分率明显低于其他的主观题型。部分考生答题抓不住题意、条理不清、逻辑混乱,没有区分辨析题与材料分析题的不同答题规范要求,不能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指导下,高考辨析题的命制更加灵活,对能力、思维的要求更高了。笔者结合近年海南卷辨析题的命题特点与趋势谈谈解答辨析题的几点感悟,抛砖引玉,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领悟立意,明确指向

立意是命题人命题意图的表达,是试题的主旨与灵魂。立意统帅着材料、规定着设问、指引着答案。对辨析题而言,命题立意是通过题型的特定要求和具体辨题来体现的。从题型特点来讲,辨析题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和所学知识,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现象与观点作出判断和分析。所谓“辨析”,“辨”就是辨别,即辨别题中的哪些观点是正确的、合理的,哪些观点是错误的、片面的;“析”就是分析,即分析题中的观点为什么是正确的、合理的,或为什么是错误的、片面的,其正确的观点是什么。考生解答辨析题,首先要根据辨析题的题型特点对辨题观点所包含的矛盾点、冲突点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对其原因、理由再进行剖析。辨析题题型的特定要求,蕴含着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当然,考生还要再根据具体辨题来剖析试题的切入点、准确把握命题立意,抓住辨题的本质,明确辨题指向,辨识分析辨点,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海南卷曾经在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围绕“企业经营好坏”的问题命制辨析题。命题者匠心独具,非常巧妙地围绕“企业经营好坏”的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命题设计,体现了命题者在两道题中的不同立意表达。海南卷2013年第23题要求考生辨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规模越大越好”,命题者旨在考查考生辨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衡量企业经营好坏的标准是什么。陈友芳教授指出,经济学评价好坏的基本标准通常有两个:一是效率,二是公平。“规模”并不是衡量企业经营好坏的标准,但是“规模”与“效率”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考生还应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指出“适度规模才是企业的最佳选择”。从试题立意角度上讲,该题强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来考虑问题,因此,相对“规模”而言,重在突出“效率”才是衡量企业好坏的标准。该题并不需要从“公平”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因为“公平”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思考,而不是从“市场经济”这个角度来思考,不在试题立意之内。海南卷2014年第23题要求考生辨析“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获取利润。因此,企业利润率越高意味着越成功”。该题也是考查“衡量企业经营好坏(成功)的标准是什么”,但是不同于海南卷2013年第23题,命题者重在考查考生辨识评价企业经营好坏的标准不仅仅只有“利润率”,即不能片面地用“效率”一个标准来衡量企业经营的好坏,还要用“公平”这个不可或缺的社会标准来衡量企业经营的好坏,即包括“遵守诸如依法纳税等法律法规、遵守诸如诚实守信等经济伦理、承担各种社会责任等”。对比上述两道试题可以发现,虽然考的知识点是同一的,但是通过对比分析,还是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两道题的命题立意不同,从而规定着答题的指向不同,答案思路也就不同。

近年来,辨析题呈现出辨题情境化的趋向,情境也成为表达命题立意的重要载体。以学科任务为导向的高考测评新体系,强调以任务情境活动为核心,注重真实性、表现性、情境性评价。综观海南卷辨析题的命题形式,2016年之前的试题,常见的方式是直接提供辨题,要求考生对某种观点进行辨析,辨题观点没有背景材料的支撑,考查理论知识的味道比较浓,侧重知识立意。从2017年开始,试题与一定时代主题下的社会生活紧密结合,通常会在辨题观点之前先提供社会生活热点、焦点问题的真实情境,对辨题的社会生活时代背景进行适当的解释说明。考生不仅可以通过对辨题观点进行分析来把握试题立意,还可以通过阅读情境材料更好地理解命题意图,从而多角度、全方位地感悟试题立意、把握试题切入点。海南卷2017年、2018年、2019年的第23题都为辨题观点提供了情境材料,其中2019年第23题还首次对考生提出了“结合材料”进行辨析的要求,这些情境材料对准确理解试题的立意和辨题观点、作出正确的判断分析都是不可缺少的。

二、剖析辨点,构建框架

辨析题中的观点通常为似是而非、正误混杂型的居多,要求考生辩证地、全面地辨别分析辨题观点。从答题思路来说,辨析题一般包括肯定合理之处、否定错误或片面之处、补充遗漏之处,指出正确的观点或做法等环节。不同于材料分析题,辨析题“是根据一个个辨点来组织答案的逻辑框架,因此,找准辨点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辨析题解题的要领在于找准、找全辨点,如果辨点不明,则答题方向不明、思路不清、逻辑混乱,无法做到紧扣题意精准辨析。找辨点的过程要学会在整体意识的指导下“咬文嚼字”“抽丝剥茧”,善于运用辩证思维、条件分析、因果联系、补充遗漏、划分句子成分、利用标点符号等方法进行。明确辨点后,再灵活调用所学知识对一个个辨点分别进行判断分析,并整合形成答题框架。

随着“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的确立,辨析题越来越呈现出辨题结构复杂化的特点。高考命题已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素养立意转变,辨析题也从注重对知识的考查向重能力、重素养的考查转变。以往的辨析题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知识的考查,辨题通常是围绕知识的理解运用而设,辨题结构也相对简单,考生答题关键是要掌握好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知识。例如海南卷2012年第23题,“有人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发挥优点,而不是克服缺点。’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对此加以辨析”。该题要求考生掌握矛盾基本属性的原理,能够认识到优点和缺点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而素养立意下的辨析题,并不刻意去考查某个知识点,而是重在考查考生辨别社会生活中各种现象与观点的能力,能够对复杂情境下的社会现象与观点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尽管就知识角度而言,它也是重在考查考生灵活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知识的综合性、应用性、精准性。但在此背景下,辨题却越来越呈现结构复杂化的趋向,辨题观点包含的矛盾点、冲突点增多。为此,考生要力求全面解剖、分解辨题中包含的辨点结构,找出辨题中显性的、隐性的所有观点,然后逐层判断分析,避免遗漏。

例如海南卷2019年第23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对‘事实因被忽视而消失’的观点加以辨析”。辨题中的观点虽然很简短,但却内涵丰富,包含了四个需要澄清辨析的辨点。第一,“事实会不会被忽视”?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方法不同,对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因而“(人们关注之外的)事实会被人们所忽视”。第二,“事实会不会(因被忽视而)消失”?事实作为客观存在不会因人们的忽视而消失。第三,“什么会因被忽视而消失”?“人们对关注之外的事实的认识”,会因被人忽视而消失。第四,“事实被忽视(虽然不会消失)会怎么样”?“忽视选择性关注之外的信息,把局部当成整体,以偏概全,难免陷入认识的误区”。该题重在考查考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灵活调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的能力。如果对该辨题不做结构化分析,找出辨题观点中蕴含的四个辨点,则答题就没有针对性、要点不全、逻辑混乱。由此可见,准确解读、剖析辨点,运用学科知识、学科语言构建答案框架是解题的关键。

三、强化思维,凸显能力

辨析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思辨性强。辨析题重视考查考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对思维能力和品质的考查凸显了辨析题在高考政治各种考试题型中的独特价值。它要求考生具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逻辑论证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方法来思考问题。其中,辩证思维方法是解答辨析题的基本思维方法。首先,从解题思维方法上讲,对一般观点的辨析,尽可能做到既要看到其科学、合理的一面,又要看到其错误、片面的一面,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对看似正确的观点,要善于发现其错误、片面之处;对看似错误的观点,又要善于发现其合理之处。其次,辨题经常会涉及对事物之间关系的理解和认识,遇到此类辨题时考生要善于把握事物之间存在的辩证统一关系,防止出现片面性。例如2017年海南卷第23题,要求考生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辨析“维护公共安全不能牺牲公民的隐私权”。回答该题首先需要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对辩题观点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辩证分析,分别指出该观点中存在的合理之处和片面之处。其次,对辨题中涉及的公民权利和政府职责也都要进行辩证的分析:一方面,从公民权利的角度来看,既要看到公民享有受法律保护的隐私权,又要看到公民的权利是相对的;另一方面,从政府职责的角度来看,既要看到政府具有维护公共安全的职权,又要看到政府负有依法维护公民合法权利的职责。可见,辩证思维作为解答辨析题的基本思维方法,贯穿于解题的全过程。如果缺少辩证思维,该题的分析就不会完整,论证也将缺乏说服力。

近年来辨析题在考查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的基础上加大了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力度。陈友芳教授指出,“2019年全国高考政治试题有2个鲜明的特点:第一,突出强调分析现象或措施的原因和理由;第二,突出强调对过程或作用机理的分析”。如前述2019年海南卷第23题就体现了这一特点。根据对试题背景材料和辨题观点的分析,考生首先要指出“事实会被人们忽视”的原因,回答出“人们的立场、观点、方法不同,对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这体现了高考强调对原因与理由的考查。其次,考生还要回答“面对海量信息,忽视选择性关注之外的信息,把局部当成整体,以偏概全,难免陷入认识的误区”,分析事实因被忽视引起的后果,并呈现其逻辑推理过程。最后,概括得出结论“因忽视而消失的,只是人们对关注之外的事实的认识,而不是事实本身”。由此可见,考生要重视分析现象、观点、措施的原因与理由,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善于表达逻辑推理过程。

辨析题突出对学科思维方式的考查,对考生逻辑推理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考生要重视提高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发展高阶逻辑思维能力。“基础教育的学科训练主要不在于传授知识,而是获取知识的思想方法与观察世界的思维视角,即基础教育应该少教学科知识,多教思想方法。”[2]帮助学生掌握学科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思想政治学科的思维方法,如逻辑思维、辩证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都是需要学生反复训练的常见思维方法。教学中可以采用诸如思维导图教学法、议题式教学法、辨析式学习,运用各种思维能力综合训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强化学生思辨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使其面对各种复杂现象、观点和真实生活情境时,能够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强化辨析是新课标提出的教学与评价建议。“自主辨析思考是活动型学科课程呈现的主要形式,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基本理念。”[3]“只有使学生亲历自主辨识、分析过程,并作出判断,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价值引领。”[4]1作为思想政治四大学科任务类型之一的“辨析与评价”的重要题型,辨析题能够考查考生掌握知识结构化、精细化的程度,突出考查考生的关键能力尤其是高阶思维能力,重在通过考生在“自主辨析的思考中感悟真理的力量,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1,凸显素养立意。随着高考学科任务导向型测评体系的建立,辨析题将会在思想政治高考试题当中得到更多的体现。全国文综卷和江苏卷、浙江卷等也陆续采用了评析、评价、批驳、赞成或反对等形式多样的辨析式题型。研究这些辨析类题型的共同属性和个性特点,把握其命题变化趋势,有助于提高复习备考的效率,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辨析题型观点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常见数列创新题型归纳
怎一个“乱”字了得!
——辨析“凌乱、混乱、胡乱、忙乱”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观点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
同义词组辨析练习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