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读”的重要性

2019-01-10邱玲侠

新课程·中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末尾题意定理

邱玲侠

摘 要:关于“读”的教学方式,从来也不是文科教学的专利。“读”更深层次的是一种交流,源于读者与作者,源于教学与编者。在语文教学中,常说要“读”通文意,因为这是分析文本的基础。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读”又有怎样的内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读”数学比“学”数学更重要。因为后者是一个教授的关系,而前者更倾向于自主探究的过程。

关键词:“读”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不像中学数学那样“高深莫测”,更不像大学高数那样“晦涩难懂”。作为小学教学过程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更多地指向学生数学观念的构建以及数学思维的培养,这些都促使学生获得了最初的数学素养。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学既要注重外部的形式,又要注重学生内部的感悟和反省。“读”数学的方式更倾向于放手给学生自己思考,在“读”的过程中,提取存在于脑海中的却不容易被理清思路的记忆,从而获得自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一、“读”懂题意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

在整个中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会犯的一种错误叫作“所谓的粗心”。它是指学生明明可以做对的题目偏偏沒有做对,而当反馈提示解答错误的时候,随即就能给出正确答案。这种情况可以说太常见了,例如小学阶段做错的口算题、初中阶段看错的正负号、高中阶段写错的等比数列项数等,这些都成了许多学生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借口。而更严重的问题是,在这种“盲目自信”的驱使下,学生会“死不悔改”。其实,这种不能称为“粗心”,它更倾向于是一种“规避错误的能力”,即别人能够避免这种错误,而你不能。那么,如何让学生从小培养好这种能力,还要从能够“读”懂题目意图下手。例如,在学习“倍的认识”时,就能够看出“读”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倍的概念其实并不算难,学生只需要通过直观的操作将“几个几”和“几倍”建立起关联即可。但是,对学生来说有“倍”的地方就会有对比,即不是说只是“3倍”或者“5倍”就能解决问题,而是要有“谁是谁”的“3倍”或者“5倍”这种内在的联系。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就必须要求学生在观察、推理、迁移和表达上面都加以训练。例如,在本课“补充习题”里,“一根20米长的绳子,对折两次后,原来的绳子是现在的几倍”这个问题中,就要求学生必须先“读”懂题意,即要先让学生抓住“对折两次”才能再去思考“几倍”的问题。而这里的“几倍”是一种逆向性的思维,需要让学生意识到要用除法。在这样一层层“读”懂题意的情况下,再难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二、反复训练,“读”明白公式定理

数学学习中的公式定理多如牛毛。早些年,学生的晨读课上还不是只有语文、科学、英语,数学也有一席之地。这一方面是因为教材的红框框里有太多重要的公式定理,另一方面“套公式”的方式确实也比较好用。而现在,则是彻底的不复从前,这也因为两个方面:课本上明显标注的红框框没有了,数学学习也更注重学生的探究。那么,学生到底该怎么对待这些公式定理?例如,在初学平行线的时候,定义里给出“两条永不相交的直线”,继而是“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这些耳熟能详的定理在长久的训练中学生用得游刃有余。可突然有一天,要求证明为什么“两直线平行”,又有几个学生记得当初证明的时候用的是“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所以说,比使用更重要的是先“读”明白。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时候,就能体现这种观点。

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并不陌生,在幼儿园时学生便已有接触。但是涉及它们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时候,这个简单的问题变得异常复杂。对于到底是边长乘以边长,还是边长乘以四,或者说长乘以宽,抑或者是长加宽的和乘以二,学生总会记错。究其原因,就和没“读”明白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在学生脑海中构建公式的图像模型就比单纯记背公式有效。

三、发散思维“读”出隐含条件

数学题目中的“难”,很多时候是因为各种基础知识点的相互融合,即在一个“大题目”里往往包含着许许多多个与之相关的“小题目”。因此,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抽丝剥茧,“读”出一个个隐含条件,这也辅证了数学按步骤得分的计分方式。而如何让学生获得这种能力,则需要从小学阶段就有意识地进行培养,训练好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他们“读”好数学。例如,在学习“末尾有0的乘法”时,就能发现“读”好数学的作用。

在本课的学习中,重点是先让学生理解末尾有0的乘法的概念,能够列式计算,并且最主要的是用它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这部分的学习里,乘数末尾的0从某个角度来说就相当于一个“整”,就像是“整十”“整百”“整万”等。那么基于这样的解“读”,就能够将乘法计算化难为易。而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也可以通过“读”出这种“0”的隐含更方便地解决问题。例如,在解决练习中已知条件“学校有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5个班,每个班有50个学生”这个问题时,对于全校人数的求解毫无疑问是要引导学生把“50人”看成“5”个整十,从而降低计算难度,并且在进行完一位数的计算后只需要把结果再扩大10倍,即在末尾再添上一个0便可以解决。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以忽略“读”的重要性,而是要致力培养好学生“读”数学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成.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情境─情意”要素的运用[J].青海教育,2001(Z1).

[2]闫兆莉.浅析“情境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8(33).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末尾题意定理
笑笑漫游数学世界之理解题意
弄清题意 推理解题
小数点后添0与去0,你会吗
审清题意,辨明模型
究竟错在哪儿
J. Liouville定理
“0”的读法和要领
明确题意 正确解答
A Study on English listening status of students in vocational school
“三共定理”及其应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