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及措施

2019-01-10袁小勇

新课程·中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实践措施情感教育重要性

袁小勇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情感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要。从多角度出发,结合实际探究情感教育对学生发展的意义;然后分别从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探究情感教育措施,以期对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优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重要性;实践措施

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内在需要而形成的体验,是人格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衡量个体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在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学科根据学生的综合发展需要提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但是,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育教学实践的设计中情感教育缺失的问题依旧普遍,例如教师在知识讲解中侧重于应试需要,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需要,导致语文知识的讲解枯燥无趣;课堂互动单一、僵化,缺乏人文性,学生无法根据主观体验表达对学习的思考等。针对此,结合语文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渗透情感教育则成为教育工作者教学研究的主要课题。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情感是教育教学实践的必备元素,缺乏情感的渗透,教学过程会变得枯燥而乏味,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也会受到局限,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讲。情感教育的渗透能够有效调节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主观体验参与到听说读写中来,并通过情感与文字之间的互动,形成积极的心理环境,并提升对课堂参与的兴趣;情感教育渗透能够形成良好的熏陶与影响,相较于直观的语言讲解,情感的作用更加隐秘,教师可以利用情感的熏陶将培养目标渗透到课堂各个环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自我塑造;情感教育渗透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初步建立审美标准,提高对品格修养的审美判断,提升自身的品格塑造。从教学实践过程来讲,情感教育渗透能够促进教师优化教学环节,利用情感吸引学生参与其中,例如在教学方法选择方面,教师可以综合利用情感元素,构建情感氛围,优化课堂环境,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同时利用情感互动,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情感成为课堂推进的主要动力,这样可以有效打破传统课堂讲解方式的局限性,形成人文色彩浓厚的课堂环境。

从课程目标落实的角度讲。前面已經阐述,新课程改革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学生语文素质培养的重要维度,因此,在语文课堂构建中,实现情感渗透则是课程目标落实的必然选择。通过情感教育,教师能够从学生的主体发展出发,营造乐学氛围,让情感成为学生知识探究的重要动力,并在情感的体验与内化中实现自我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实践措施

(一)发挥教师主导,构建生动情境

小学生对情绪的感知比较直观,在语文阅读过程中通常很容易被故事的情节、人物的对话或者教师的课堂语言所感染,并融入语言、文字所营造的情感氛围中来。因此,教师在情感渗透过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情境构建,找到学生情感体验的着力点,并实现情感教育渗透。

1.挖掘情感

部编版语文教材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选择、编写文章,这些文章不仅言辞优美,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价值,例如《彩色的梦》用充满童趣的语言表达出孩子的想象与创造;《棉花姑娘》利用童话体裁表达自然界的神奇与和谐;《大青树下的小学》通过描写祥和安宁的校园,渗透了作者对民族团结的自豪之感和赞美之情……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引导学生在直观的情感体验中,找到文章嫉妒的关键点。例如在《彩色的梦》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利用语言进行导入:“小朋友们,你们昨天晚上睡得好吗?有没有做梦?你的梦是什么颜色的?谁来讲讲你的梦?”通过言语引导,促使学生进入到文字营造的情感氛围中来,并将自身的情感体验融入其中,以引发情感共鸣。

2.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情感教育的主要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利用多种情感元素,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在氛围中强化感官体验,进而将情感融入阅读理解中来。例如在古诗《村居》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从一个谜语入手,引出“风筝”这一意象;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呈现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村居图景,并配合语言调动学生情绪:你看,春天来了,天气暖洋洋的,如果这个时候能到田野里去放风筝,那真是一件太开心的事啦!古时候,有一位诗人叫作高鼎,他居住在农村,他在田野里散步的时候,看到了非常美丽的春色,还看到了一群正在放风筝的孩子,于是他便写了一首诗……多种元素的构建中,学生逐渐融入作者所描写的现实、生动的村居环境,并在诗词诵读中体验情感。

3.传递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将教师的情感体验以及文本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准确、及时地传递给学生是教师教学设计的重点。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存在限制,通常是教师在讲台上卖力地讲解,学生在座位上听得懵懵懂懂,彼此之间情感传递受到阻碍,必然会影响情感教育效果。针对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强调情感传递的重要性,一方面利用语言直接与学生开展交流,让情感在语言中实现准确传递,并利用师生互动增进情感表达,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情感教育的意愿;另一方面教师还应注重对表情、手势、眼神等非语言的运用,利用师生之间的默契,达到心照不宣的情感表达效果,从而提高学生对情感内涵的理解。

(二)体现学生主体,强化情感体验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再被强调。在小学语文情感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围绕学生,引导学生参与到情感体验中来,促使学生结合自身的发展理解并内化情感。

1.引导学生动脑思考

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根据文章描写鼓励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将文字置于生活背景下进行思考,并提升对文章情感内涵的理解与体悟。例如在《我要的是葫芦》的这篇寓言故事的讲解中,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思考,如果你是这个人的邻居,你会如何劝解他;学生通过讨论,想象当时的情景,从葫芦生长过程中需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这一过程,阐述每一个过程之间的互相影响,最后说明要想得到好果实,就要细心呵护每部分的生长。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达进一步引导,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象一下,这种只注重结果,忽视联系的行为,你有没有过,从而调动学生在联想中反思自我,在文章的情感表达与生活实际之间建立联系。

2.引导学生动口表达

语言表达是小学阶段语文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在情感教育的要求下,教师可以通过诵读与抒发这两种方式,引导学生动口表达。例如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古诗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在课堂上预留时间,要求学生进行诵读,让学生在抑扬顿挫的强调中,感受六月西湖的美景,体会“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中传递出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情感抒发,通过提出问题、互动讨论的方式,对诗词的意境进行解读,并结合自身的体验阐述作者所展现的审美意境,以及所形成的情感共鸣。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动口表达的积极性,并在“说”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

3.引导学生动手参与

实践参与是学生体验情感、内化情感的重要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打破传统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的僵化模式,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来,调动自身的情感体验与表达,在动手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熏陶。例如在《小马过河》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利用情境氛围吸引学生进入到小马、妈妈、小松鼠、黄牛等不同角色中来,并在对话中逐渐理解语言故事的内涵。再如在完成《乌鸦喝水》课文教学后,教师要求学生课后动手实践,模拟一下乌鸦向瓶子中抛石子的过程,并在实验中观察水面的变化,通过亲自操作深化对语言故事的理解,体会其中渗透的情感价值。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学生在情感熏陶中不仅能够提高学习兴趣,更能够实现对精神世界的塑造。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主动打破传统模式中对语文知识与应试能力的培养,利用教师的引导,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主动思考、自主表达与实践参与中,理解文本中的情感内涵,并联系实际内化情感价值,以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岳建林.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实施策略探析[J].学周刊,2019(28):55.

[2]邱松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4):256.

[3]孟祥真.浅谈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19):73-75.

[4]王彬.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及措施[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2):98-99.

編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实践措施情感教育重要性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刍议幼儿语言的差异化教学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