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无红叶不知秋
2019-01-10缪士毅
缪士毅
万木霜天红烂漫。深秋初冬,满山红叶溢彩流丹,美如朝霞,构成了一幅“非花斗妆,不争春色”的佳景,触发了多少诗人的灵感,发出万千咏叹。
“山无红叶不知秋。”一些树木的叶子经霜后像喝了浓醇美酒,一派寒霜醉染的风姿。难怪宋代杨万里在《红叶》中写道:“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在诗人眼里,枫叶竟是偷饮了“天酒”而被染红的,想象力丰富。马致远也独具匠心地写道:“带霜分紫蟹,煮酒烧红叶。”古诗:“遥看一树凌霜叶,好似衰颜醉里红。”诗中一个“醉”字,将红叶之美刻画得淋漓尽致。在纷呈的红叶中,枫叶、乌桕叶和柿叶较多地展现于诗人笔端,如宋代杨万里在《秋山》诗中就吟道:“梧叶新黄柿叶红,更兼乌桕与丹枫。”唐代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清代赵翼的《野步》诗:“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写的是如锦似霞、争艳斗妍的霜后枫叶;唐代诗人李益的“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清代周景柱的“尽把珊瑚映夕曛,瑶仙齐着石榴裙。无边红树多情思,遮断青山锁白云”描绘的是耀艳如火、灿若涂朱的柿叶;宋代陆游的“乌桕赤于枫,园林九月中”、清代徐定超的“此间好景无人识,乌桕经霜满树红”赞的是灿若朝霞、堆金散绮的秋山乌桕叶。
红叶热情奔放,是深秋初冬最美的一道风景,牵动着诗人的情愫。于是,诗人不惜笔墨将红叶之美尽情诠释。宋代林逋的《宿洞宵宫》:“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碧间流红叶,青林点白云。”诗人用“碧”“红”“青”“白”四字,铺开一幅美妙的秋景图,展示了秋色的绚烂多彩。唐代刘禹锡的“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宋代程颢的“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宛若一幅清新明艳的秋山景色,那一簇簇、一片片红叶,如堆堆篝火,似团团云霞,斑斓悦目,让人有回归自然的感觉《吴中风景》诗:“丹枫烂漫锦装成,要与春风斗眼明”,道出了霜后的枫林满目灿烂,染红了的红叶不是二月花,却胜似二月花的奇妙佳景;宋代范成大的“清溪曲逐枫林转,红叶无风落满船”、元代关汉卿的《碧玉箫》:“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古诗:“一林秋叶染天工,夹绿编黄染血红;惟柏不随清露改,依然翠滴冷霜风。”作者绘就的分明是“万绿丛中点点红”的秋色画卷,真有说不尽的诗情画意。
深秋赏红叶,自古盎然。此时,北京香山霜后的黄栌树满山红遍,若碎金散地,似云霞缭绕,登高远眺,可体味“万片红叶延日丽”之意境;苏州天平山的枫林满目灿烂,犹如红霞覆盖在枫林之上,一派“红霞万丈”之美景;长沙岳麓山的红枫满山遍野,千林似锦,万木披霞,令人如痴似醉;南京栖霞山桕林喷火,枫叶流丹,殷红夺目,身临其境,犹若置身于彩霞之中,神采飞扬……那红得欲滴,红得耀眼,红得深沉的红叶,也许是秋仙子牵来云霞,给大地铺上浓艳的红纱,向游人奉献一片火红的情感。
同是红叶,由于处境、心情、视角的不同,诗人们所流露的情感也各异。古诗:“西风吹客上马去,夕照满川红叶明。”字里句间充满着离情别绪;元代蒋克勤在《西湖竹枝词》中所吟的:“题诗秋叶手新栽,好似阿侬红颊腮,寄与钱塘江上水,早潮回去晚潮来。”表达了诗人以红叶象征儿女情长。宋代道潜的“赤叶红林落酒旗,何处江村人夜归”寄寓着诗人以红叶托思的心境;唐耿讳在《随园詩话》中吟道:“莫嫌秋老山容淡,山到秋深红更多。”在诗人眼中,秋天有着丰富的蕴藏,无尽的收获;近代诗人李锐的“西山红叶霜满天,识途老马不劳鞭。”洋溢着作者壮心不老的豪情,读之意犹未尽。
(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