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仁禧:把毕生奉献给科学研究
2019-01-10
作为我国生物医用高分子研究领域的创始人之一,卓仁禧把毕生奉献给了科研和教育事业,为我国化学学科特别是高分子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优良家风促成才
1931年2月,卓仁禧出生于鼓浪屿的生意世家,祖父卓长福创立了“同英布店”,并在其父亲卓全成的手里发展壮大,业务遍布福建、广东等地区,积累了丰厚的财富。
许多知情者对卓氏家族怀有敬意,不只是因为其家世显赫、曾经家财万贯,而是因其家风俭朴,人才辈出,不少人成就卓越。解放后,卓仁禧的父亲卓全成除了留一幢楼给家人住,其余所有的家产都捐给了国家。
在卓全成的11个孩子中,卓仁禧排行第八。虽然家里的孩子多,但是父母把每个孩子都调教得知礼好学。财富对于卓家的孩子来说,只意味着有受教育的保证,跟奢侈享受无关。也正是卓全成这种看起来绝决的态度,才使卓家的11个孩子人人发奋读书, 个个自求上进。
得益于良好的家教,卓仁禧的兄弟姐妹都事业有成:大哥卓仁松是菲律宾大学农学硕士,回国后任福建农业大学教授;二哥卓仁声是著名的建筑力学专家;大姐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现上海理工大学);二姐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52年被撤销);三姐五姐毕业于中山大学;四姐毕业于暨南大学;妹妹毕业于福建医学院;大弟毕业于山东医学院;最小的弟弟高中毕业后直接进了工厂,后来自己创办实业。
兄弟姐妹中,卓仁禧的科学成就是最高的。从鼓浪屿英华中学毕业之后,卓仁禧于1953年就读复旦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武汉大学教书,从助教做起,一边从事教学活动,一边不断从事研究。1957年至1959年,卓仁禧到南開大学进修,在前苏联专家指导下进行有机硅化学研究;1960年任武汉大学化学系讲师,1978年晋升为副教授,1982年晋升为教授。
解决电视屏幕的“闪”点问题
从研制光学玻璃防雾剂,到彩色录像磁带黏合剂和助剂,再到合成多种基因治疗化学载体……卓仁禧毕生从事有机硅化学和生物医学高分子等方面的研究,成功解决了不少关乎国防及民生的难题。
1972年,部队有关部门找到武汉大学,提出光学玻璃防雾剂的研究课题。卓仁禧分析认为,光学玻璃出现雾点影响透明度是玻璃被腐蚀的现象,如果在玻璃表面覆盖一层很薄且透明的疏水分子膜,可能会达到防雾的效果。他创造性研制的有机硅光学玻璃防雾剂,用作多种光学器件保护涂层,有力提升了我国有关军事装备的性能。
不光是解决炮镜、望远镜等“看不清”的问题,他还成功解决了当时电视屏幕的“闪”点问题。
20世纪70年代中期,用于电视广播的录像磁带,偶尔会使屏幕上出现像流星一样的“闪”点,计算机用磁带也发生漏码问题。1975年,武汉一家磁带工厂找到了卓仁禧求助。分析了工厂的生产环节和原材料后,卓仁禧和同事将原材料二元共聚物进一步部分水解,变成略带亲水性的三元共聚物,并加入一种有机硅化合物作为助剂,增强了无机磁粉和三元共聚物黏结。就这样,“闪”点奇迹般地从电视屏幕上消失了。彩色录像磁带黏合剂和助剂的合作研制成果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开创生物材料研究方向
创造无穷期,科研就是翻过一座又一座高山。20世纪80年代以来,卓仁禧将主要的精力投入生物医用高分子的研究上。
卓仁禧从美国进修回国后,结合国内外高分子学科的发展趋势及国家需求,在当时科研条件非常艰苦的环境下,以远见卓识和高昂热忱在武汉大学化学系开创了生物材料研究方向,并系统开展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研究,包括生物可降解高分子的合成与表征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药物及基因传递载体、生物活性高分子、磁共振造影剂、固定化酶及其应用、组织工程材料等。
目前,这个方向已成为化学、材料、生物、医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术前沿和热点领域。卓仁禧带领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实验室于1993年被国家教委批准成立开放实验室,并于2003年被教育部批准成立重点实验室。
这个实验室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领域具有国际影响的重要基地,建立了一支创新能力强、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科研队伍,取得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原创性高水平研究成果。
由于在有机硅化学和生物材料领域所取得的系列创新性成果,卓仁禧获得了多项国家级奖励,包括国家科学大会奖两项,国家科技发明奖三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四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两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二等奖等。
2019年8月6日,卓仁禧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8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