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惕“互联网+政务”披上形式主义外衣

2019-01-10张紧跟

领导文萃 2019年24期
关键词:形式主义基层干部政务

张紧跟

借助于“互联网+”政务服务,基层政府可通过微博、公众号或APP将相关政策、服务民生项目、工作动态等信息全方位对外展示,公众只需轻轻滑动指尖,在手机上便可享受政务服务。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不仅有助于创新政府服务与管理模式,而且成为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动力。但是,在如火如荼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浪潮中,个别基层政府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一些“花架子”现象:微博、公众号沦为“僵尸号”,信息久不更新,公众关注度低;线下跑腿少了,线上“跑腿”时间却在增多,办事效率依然不高;线上满是“很感谢,已知晓”,但线下再无后文。如此种种,表明在一些地方,形式主义乘上了互联网快车,发展成“互联网+”形式主义。

基層“互联网+”形式主义的主要表现

工作群泛滥。一些基层政府的手机APP软件、QQ工作群、微信工作群泛滥,要求干部利用QQ群、微信群等即时报送工作痕迹,陷入“痕迹管理”误区:数量过多,政务APP种类繁多,涉及太多工作领域,让“事多人少”的基层疲于应付;内容同质,有些政务APP内容、功能大同小异,缺乏整合,导致一些基层工作频繁重复“打卡”;使用过频,有些微信群包罗万象,通知学习、单位个人、工作生活等内容都发。于是,信息时代“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普及催生出“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微信群异化。泛滥的微信工作群“变味”为:日常工作拍照上传,领导偶尔点赞肯定;若有一天不发点什么,心有戚戚,如同没有“开工”;看着兄弟单位“被点赞”,翻出数月前工作照再发;甚至发一些“鸡汤”、广告。点卯式“做秀”“拍照主义”工作、“形式主义”攀比、“点赞主义”贿赂,让工作群本末倒置。具体而言,体现在:一是“微指挥”。上级领导坐在办公室利用电脑或手机向基层干部发布“微指令”、下达“微通知”。二是“微落实”。在疲于奔命中,个别基层工作演化为“填表”“报数”“发照片”。于是,微信工作群由以前单纯的发布工作、会议通知变成了晒照片晒政绩群。三是“微满足”。一些微信群成为“拍马群”“献媚群”。只要单位领导一露面,群里立即就会响起一片“领导高明”“领导辛苦”的叫好声。争相“献花”“敬茶”“竖大拇指”,唯恐领导看不到自己。四是“微腐败”。有些领导有意无意在其朋友圈、微信群上秀爱好、书法字画、古董收藏、烟酒茶饮,“含蓄”地提醒下属或有求之人,更有甚者直接索要红包。

政务公众号沦为“僵尸号”。在部分地区,有的政务平台注册后长期不发声,对群众留言也从不回复,网上政务平台“空壳”化。本该生动活泼服务群众的公众号却沦为“表情呆滞”的“僵尸号”:发布内容以领导动态、会议介绍为主,或者是“打卡晒成绩”,稍有含金量的内容大部分来自于转发和复制粘贴,味同嚼蜡、可读性差;发布随意,没有固定发布时间,有些甚至十天半月更新不了一期,管理松散;影响力微乎其微,没有固定阅读群,转发留言者少之又少。于是,有些地方的政务平台满足于“有了就好”“建了就完”,在实际运行中“变了味”。有的公众号自娱自乐,推送一些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信息,有的甚至沦为“僵尸号”,缺乏专人打理,偶尔才“冒个泡”。一些政务微博和公众号长期不更新,可以“媲美”“僵尸网站”;一些政务APP操作复杂,效率低下,涉及到交费、核验证件等环节还必须现场办理,实用价值不高;一些政务微博和公众号除下载、关注之外,还有转发、反馈任务。这种本末倒置的设定,不但苦了基层干部,也累了办事群众。最终,“掌上政务”沦为“绣花枕头”,政务网站和APP成了僵而不死的怪胎,成了基层干部开展工作的枷锁。

“互联网+”秀场。QQ工作群、微信工作群、办公APP成为“定时炸弹”,基层干部回复不及时就是工作没落实,动态无照片就是行动没到位,时不时再搞一下实时位置分享签到查岗等,催生出基层工作中“互联网+”秀场的“作秀式”“工作留痕”:一是“摆拍秀”。获取图片的快捷、发布图片的便利让此秀在微信群中可随时随地为之。如基层干部进村入户时“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按照赠物、拍照、走人三步曲,签到、拍照、上传就“留痕”了,至于群众家具体什么情况、有什么困难其实一概不知。二是“工作秀”。在网站信息平台上,常见的就是拉队伍、摆阵势,动员轰轰烈烈,七分用力在宣传报道而三分用力在活动,工作是点到即可,宣传是精益求精、文字力求感人、图片力求精细。三是“花架子秀”。在许多网上服务平台中,设计上号称功能有多么完善、便利,用起来徒有其名,建好网站即万事大吉,系统没有维护,服务功能没有响应,平时丢在一边,迎检时还要分配访问任务。

基层“互联网+”形式主义的主要危害

脱离群众。“互联网+”形式主义种种,使“互联网+”成为庸政懒政的“帮凶”。在“互联网+”形式主义中,上级习惯动动指尖下达“微指令”“微通知”,下级也习惯动动指尖发送“微落实”“微汇报”,导致一些基层干部开展工作流于形式、浮在面上沉不下去。一些地方将留言板打理得井井有条,将政务网站经营得热热闹闹,对群众诉求总是郑重承诺“马上就办”,表面上让人挑不出毛病,但关掉电脑、离开网络就把问题一推、事不关己。“互联网+”形式主义使一些基层干部从“坐在车里转,隔着玻璃看”变成“围着手机转,隔着屏幕看”,考核靠材料、布置工作靠发文,坐在办公室里通过电脑或手机搞“远程指挥”,以“网来网去”代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工作群多少衡量工作量大小,以虚拟空间签到点卯评判实际工作成效,与群众关系渐行渐远。于是,一些网络政务只是作为应付上级检查的幌子,互动生硬、冷漠,感情上疏远群众、工作上脱离群众、利益上漠视群众。

破坏基层政治生态。APP、工作群的便利性,助长了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一方面,上级以各种APP使用情况为主要标准考核下级,会让基层觉得只要搞好各种APP系统,考核就不会有问题,于是将更多精力放在这上面,而不去抓实际工作,甚至还出现了“干得好不如晒得好”等新问题;另一方面,基层干部工作本来就比较重,每天还必须得按时完成各种APP、微信号、公众号任务,只能弄虚作假糊弄上级。于是,个别干部干脆把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站当成标榜自我的“秀场”,热衷于“晒工作”“秀经验”,久而久之,会极大破坏基层政治生态。

消解政府公信力。僵尸化、不回应、慢回应、答非所问;服务信息不准确、想查的信息找不到、办事功能不可用;内容更新停滞、信息准确性欠佳、页面设计落后、系统稳定性不足;很多政务APP下载渠道不统一,甚至出现“山寨”版本,办事企业和群众稍不留神就上当受骗等,不一而足。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让线上政务平台的公信力大大降低,更会加大公众对相关政府部门服务效能的怀疑,动摇干群之间相互信赖、相互依靠的关系。这样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势必让政府部门感知群众期盼、回应社会关切、服务公众需求的能力大打折扣,不仅增加行政成本,还会降低政府公信力。

治理基层“互联网+”形式主义的对策:一是摒弃“官本位”思想,二是净化制度基础,三是规范运行机制。强化顶层设计,坚持统一建设、统一部署,避免资源浪费,提高建设效率,真正让群众享受到“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便捷高效,确保网上政务服务通畅、高效。

(摘自《人民论坛》)

猜你喜欢

形式主义基层干部政务
“表演完美”也是形式主义——为政不能耍把戏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形式主义“闻着臭,吃着香”
“开会”不是形式主义,“会海”才是
挂在“墙上”的形式主义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
政务
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