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菌黄保肠合剂治疗脾虚湿盛型腹泻临床初探

2019-01-10杨晓波吴泉李巽华王飞田玉伟庞永诚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9年12期
关键词:腹泻

杨晓波 吴泉 李巽华 王飞 田玉伟 庞永诚

摘要:腹泻在临床中常表现为脾虚湿盛型,菌黄保肠合剂是专门针对该病机的昆明市中医医院院内制剂,在多年临床应用中疗效确切。通过对菌黄保肠合剂治疗脾虚湿盛型腹泻的最新研究和临床疗效进行探讨,为今后这类患者的中医干预施治提供一定参考,以期改善脾虚湿盛型腹泻患者的临床预后。

关键词:菌黄保肠合剂;腹泻;脾虚湿盛

中图分类号:R256.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9)12-0091-02

1 菌黄保肠合剂

1.1 菌黄保肠合剂组成及疗效 菌黄保肠合剂原名“真菌III号(原生产批号981215)”,2008 年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成药命名基本原则》要求并由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验收批准,重新更名为“菌黄保肠合剂,生产批号:滇药制字(Z)05A02615)”。为昆明市中医医院急诊科专家团队于上世纪80年代研制而成的院内制剂,该制剂由黄芪、茯苓、白术、太子参、炒黄连、薏苡仁、神曲、茵陈、石菖蒲等药物组成。以健脾益气为主,兼可清利中焦之湿热,切合脾虚湿盛型腹泻的病因病机。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抗自由基损伤和较为广泛的抗菌作用 [1]。茯苓具有抗肿瘤、抗纤维化、抗炎、免疫调节、抑菌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2]。白术能增强抗体产生能力、淋巴细胞转化率和巨噬细胞吞噬率[3],及骨髓细胞增值反应和白细胞介素-1(IL-I)的产生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4]。太子参[5]有保护心肌、增加免疫、降血糖等多种生物活性作用。黄连[6]具有抗病毒、抗炎抗菌、免疫调节等作用,近年来发现在治疗脾虚湿盛型的疾病中疗效显著[7]。刘晓谕等[8]研究发现神曲对小肠上皮IEC-6细胞及巨噬细胞RAW264.7活性有促进作用。茵陈主要成分为茵陈炔酮、对羟基苯乙酮,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痢疾杆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人型结核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9]。石菖蒲挥发油对幽门环形肌、离体胃窦具有兴奋作用,能够促进胃肠蠕动[10]。以上诸药大多对胃肠道功能起到调节作用,说明菌黄保肠合剂有健脾益气、清热利湿之功,为菌黄保肠合剂治疗脾虚湿盛型腹泻提供了可靠临床研究证据。

1.2 菌黄保肠合剂的临床运用 在长期的临床中发现,菌黄保肠合剂对脾虚湿盛型腹泻患者伴有的腹痛、腹泻、腹胀、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具有明显改善作用,长期服用不仅能够改善胃肠功能,还对免疫状况也有一定改善作用。在急危重症尤其是老年患者中,皆有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此类患者预防感染性疾病或发生感染性疾病时一般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类药物,易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免疫功能逐渐下降,且易发生真菌交叉感染。近年来尽管已注意到这些问题,仍不断有感染耐药菌珠的出现也因此不断有新的广谱抗生素产生,真菌仍频频发生于急危重症老年患者。

早在90年代我院急诊科专家较常发生感染的念珠菌性口腔炎、肺念珠菌病及肠炎念珠菌性分别研制了真菌Ⅰ、Ⅱ、Ⅲ号合剂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并取得较好疗效[11]。现代医学在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时临床疗效欠佳,在加用菌黄保肠合剂后疗效明显优于以往一般治疗,表明菌黄保肠合剂在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疗效显著[12]。通过动物实验还证实,菌黄保肠合剂可调节肠道菌群失调及修护已损伤的肠道粘膜[13]。且在脓毒症的诊治中,保胃气原则贯穿于脓毒症病程的始终[14]。

2 腹泻

2.1 腹泻总论 腹泻属于中医“泄泻”范畴,本病可见于西医学中的多种疾病,如急慢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内经》称腹泻为“鹜溏”、“飧泄”、“濡泄”、“洞泄”、“注下”、“后泄”等,《素问·脏气法时论》云:“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景岳全书》云:“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 《景岳全书·泄泻》曰:“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 长期饮食不节,饥饱失调,或劳倦久病,使脾胃虚弱、胃肠功能减退,不能运化水谷精微,聚水成湿滞,致脾胃升降失司,清浊不分,混杂而下,遂成泄泻。李中梓在《医宗必读·泄泻》中指出:“无湿不成泻” 脾土强者,自能制湿,无湿则不泄。若脾土不能制湿,则风寒与热得干之而为病”,说明脾虚湿盛是致肠道功能失司而发生泄泻的主要因素。现代临床医学治疗脾虚湿盛型腹泻常用药物,如抗生素、黏膜保护剂、微生态制剂、止泻药物皆属苦寒泻火之品,最易耗伤人体脾胃之气。

2.2 脾虚湿盛型腹泻病因病机 脾虚湿盛型腹泻为临床常见的腹泻类型,以大便次数增多,时溏时泻,完谷不化,食后脘闷不舒,身重胸满,神疲倦怠,饮食减少,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滑数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由于脾虚湿盛致使脾失健运,大小肠传导失常,升降失调,清浊不分而成泄泻。病位在脾胃肠,脾胃内伤为泄泻之本,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健运失职,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方可成泻。《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说:“湿盛则飧泄,乃独由于湿耳。不知风寒热虚,虽皆能为病,苟脾强无湿,四者均不得而干之,何自成泄?是泄虽有风寒热虚之不同,要未有不源于湿者也”。脾喜燥而恶湿,湿邪易困阻脾土,致升降失调,水谷杂下而发生泄泻。寒暑热之邪,外可侵袭皮毛肺卫,内亦能损伤脾胃肠引起泄泻,湿邪者,最易困阻脾土,致脾失健运,升降失调,完谷不化,清浊不分,混杂而下,而成泄泻,是故所谓“无湿不成泄”。此外,外湿与内湿之间常相互影响,外湿最易伤脾,脾虚又易生内湿,互为因果。故脾虚湿盛是导致本病发生的关键因素。

3 医案举隅

患者林某,男,36岁,初诊2019年1月13日,反复腹泻1年余。大便時溏时泻,4~5次/日,大便溏或泻,夹见完谷不化,上腹胀闷不舒,面色萎黄,倦怠乏力,纳差,眠差,小便调。舌淡红,苔白腻,脉滑数。外院辅助检查(2019年1月6日):结肠镜检查提示未见异常,肥达、外斐试验阴性,痰培养、血培养阴性,白细胞明显升高。中医诊断:腹泻(脾虚湿盛证)。治以益气健脾、清热利湿,予菌黄保肠合剂治疗,15mL,3次/d,口服。二诊2019年1月21日,患者腹泻症状缓解,大便次数为2~3次/d,大便稍溏,上腹胀闷症状减轻,面色淡白,精神可,纳一般,眠一般,小便调。舌淡红,苔白腻,脉滑数。继续予菌黄保肠合剂治疗。三诊,2019年 2月6日,大便次数较前减少,大便1次/d,大便较前成形,上腹胀闷不舒较前明显减轻,面色红润,精神可,纳可,眠可,小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滑。继予菌黄保肠合剂3瓶,巩固疗效。嘱患者清淡饮食,避风寒,慎起居,畅情志,随访3月未再复发。

4 总结

吾师庞永诚教授认为,菌黄保腸合剂以健脾益气为主,而脾气充养为气血生化之源,脾的功能恢复,加之胃肠吸收水谷精微,故能化生气血津液,脾气运化于四肢百骸,从而顾护一身正气。综上所述,近年来中医运用菌黄保肠合剂通过益气健脾、清热利湿法治疗脾虚湿盛型腹泻取得确切疗效,为该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思路。菌黄保肠合剂在临床运用中越来越具有优势,但菌黄保肠合剂在临床应用没有普及,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黄昕,徐姣,马伟,等.中药黄芪医疗美容应用与展望[J].中国美容医学,2017,26(5),123.

[2]庄新利.探讨中药茯苓临床应用的价值[J].智慧健康,2018,4(5),86-87+101.

[3]Norden J,Gronberg AM,Bosaeus I,et al.Nutrition impact symptoms and body composition in patients with COPD[J].Eur J Clin Nutr,2015,69(2):256-261.

[4]Li Wanyan;Guo Sixuan;Xu Danning,et al.Polysaccharide of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PAMK)Relieves Immunosuppression in Cyclophosphamide-Treated Geese by Maintaining a Humoral and Cellular Immune Balance[J].PubMed期刊,2018(4).

[5]黄晓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状态与预后的关系[J].现代康复,2001,5(3):121.

[6]余学庆,李建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18(107):44-46.

[7]Shang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echanisms Of Coix Seed Composi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Spleen Deficiency And Wet Dampness Zheng[J].Science Letter,2017(7).

[8]刘晓瑜,高慧,刘腾飞,等.不同产地神曲甲醇提取物对巨噬细胞及小肠上皮细胞活性的影响[J].医学研究杂志,2017,46(2),51-55

[9]王至婉,李建生,李素云,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基础证及特征的临床调查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6):961-963.

[10]陆学超,王宁,胡海波,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营养不良中医证候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5:1158-1161.

[11]刘庆彤,毕云,刘明,等.真菌ⅠⅡⅢ号合剂治疗念珠菌性口腔炎、肺念珠菌病及念珠菌性肠炎临床与实验研究[J].中医杂志,2001,42(2):98.

[12]赵越,刘明,庞永诚,等.菌黄保肠合剂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J].亚太传统医药,2017,13(16):99-100.

[13]毕云,刘庆彤,罗桓进,等.中药治疗念珠菌性口腔炎、肠炎及肺念珠菌病[J].实用中医杂志,1996,12(2):3-4.

[14]朱兴位,庞永诚,赵越,等.保胃气思想在脓毒症防治中的运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16):5-8.

(收稿日期:2019-07-25)

猜你喜欢

腹泻
仔猪腹泻的防治
犊牛大肠杆菌腹泻的诊断和治疗
舒肝健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8例疗效观察
肠炎宁颗粒治疗小儿肠炎疾病的可行性分析
乳酸菌片联合复方胃蛋白酶散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效果观察
双歧杆菌活菌联合蒙脱石散对腹泻患儿的疗效影响
蜡样芽孢杆菌对入住ICU多发伤患者腹泻影响的临床观察
ICU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分析
艰难梭菌毒素A&B测定在医院腹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炎症性肠病性腹泻临床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