澡堂里飞出欢乐的歌
2019-01-10王淑霞
王淑霞
女儿小的时候,家里还没有配备洗浴暖风设施,每到冬天,我便带她去外面的公共澡堂洗澡。
刚开始,女儿不喜欢去,每次都哭闹不停,我都要连哄带劝,她才勉强同意。
有一次,她洗着洗着,红扑扑的小脸蛋儿上慢慢露出不高兴的神情。她撅着小嘴问:“妈妈,我们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出去呀?”“等给你洗完,我们就出去了,好吗?”我一边安慰她,一边帮她冲洗身上的泡沫。女儿哭丧着小脸,显出十分委屈的样子。我灵机一动,哼唱起女儿最喜欢的儿歌《小鸭子》:“我们村里养了一群小鸭子,我天天早晨赶着它们到池塘里……”唱到中间,我假装忘记了歌词,问女儿:“这几句是怎么唱的?妈妈想不起来了!”女儿的眼睛里突然有了神采,急忙给我纠正:“哎呀,妈妈,不是这样唱的,你前面的歌词都唱错啦!是这样唱的……”女儿眉飞色舞地唱了起来。
在唱歌的过程中,女儿的话匣子也随之打开。唱到《拔萝卜》时,她会开心地跟我讲:“妈妈,这首歌音乐课上老师教过的!”唱到《春天在哪里》,她会认真地告诉我:“大家为什么都要找春天?我就不喜欢春天。我喜欢冬天,因为冬天可以和朋友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
在聆听女儿唱歌的过程中,我也不断地鼓励她,不断地与她交流:最近学校发生了什么趣事?又交了哪些新朋友?有什么苦恼和不开心?在愉快的唱歌和聊天中,我不仅了解了女儿的学校生活,更对她的一些想法和困惑进行了解答。
我和女儿的“互动”引起了别的小朋友和妈妈的关注,大家都夸奖女儿唱得好听。得到了大家的鼓励,小家伙唱得更起劲儿了。
慢慢地,我发现女儿对去公共澡堂洗澡这件事不再排斥。她常常主动问我:“这周什么时候去洗澡呀,妈妈?”她还得意地自诩为“澡堂小歌手”。每周一次的“澡堂会歌”,成了我和女儿的必修课。别的妈妈也开始模仿我和女儿,公共澡堂里每周都留下我们欢快的歌声。
我和女儿的心越来越近,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我也由此打开了和女儿沟通的桥梁:陪伴她上学、放学的路上,我俩会进行词语接龙的游戏,学校和家的距离瞬间变得很短;陪伴她去公园的途中,口头作文交流成为聊天的内容,我俩会互相诉说内心的感受;陪伴她走亲串友的路上,英语单词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女儿初学英语的时候,我们从日常用品说起,看到小汽车说“car”,看到小狗说“dog”。从一个个单词到简单的造句,在不断地互动中,复杂的英语变得简单……
一路走来,回忆女儿的点滴成长和进步,比起“培养”或“督促”,我更愿意将它归结为“陪伴的力量”。陪伴,首先要把握孩子的年龄特点,了解孩子不同时期的心理需求,做到有的放矢。其次,要善于捕捉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恰当切入话题。最后,还要在陪伴过程中注入欣赏、认同和鼓励,尽可能地创设陪伴环境,创新陪伴方式,在聊天、游戲、玩耍中,在餐桌旁……看似随意其实有心,看似嬉闹却在引导,看似休息却在学习。只有这样,家长的陪伴才变得更加轻松而高效。
时光太瘦,指缝太宽,转眼间女儿已经长大,但是澡堂里飞出的歌声却仿佛时刻在我耳边回响,让我一直铭记那些陪伴女儿成长的时光。
(作者单位:枣阳市第一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