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著导读刍议

2019-01-10张学华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贾雨村刘姥姥贾府

张学华

“新课标”对七至九年级学生提出:“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部编语文教材将名著阅读纳入课程体系,中考也有名著阅读的考查。名著阅读,势在必行。作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呢?本期精选了两篇文章,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些借鉴。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生提出明确要求,每个学生每学年要阅读两三部名著。简单地说,也就是每学期至少要讀一部名著。阅读名著重在以质取胜。如何落实名著阅读?笔者认为要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指导结合起来。

一、课堂找准名著阅读切入点

中国古典名著数《红楼梦》成就最高,它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但学生喜欢看《红楼梦》的并不多。原来的人教版教材有《香菱学诗》一课,部编教材又把《刘姥姥进大观园》编入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无论教材怎么改,但和《红楼梦》有关的课文始终保留了下来,足见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学生初读《红楼梦》,可以说是老虎咬刺猬——无从下口。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本阅读中找到解读名著的切入点。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红楼梦》前,结合《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教学,让学生借助课文所折射出来的深刻含义来阅读《红楼梦》。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数学生能概括出刘姥姥粗俗、风趣、可怜的性格特征,甚至有学生分析出刘姥姥给沉闷的贾府带来了些许欢声笑语,如果仅仅就这篇课文来说,学生理解到这个程度也就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是,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红楼梦》时,由课本进一步延伸:刘姥姥与贾府的贾母同是老年人,贾母可以一呼百应,而刘姥姥只能供人取乐,这说明了什么?作为老年人的刘姥姥也算见过世面的了,但在贾府里却是那样的孤陋寡闻,这说明了什么?贾府的奢华与刘姥姥的贫穷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一一解决了这些问题:作者写作这一情节,是对市井小民、普通百姓的同情和悲悯,也是对贾府腐败豪奢的强烈谴责,这篇课文形象地解释了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学生理解了这一点,就等于找到了阅读整本书的一根红线,只要循着这根红线阅读下去,就能大体了解《红楼梦》的主要思想。对于初中生而言,能够把握住“悲悯和谴责”这两个关键词,就能对封建社会盛极而衰的原因有一个粗略的了解。

作为初中生,想通过《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文彻底爱上《红楼梦》是不太可能的。鉴于此,笔者以《红楼梦》第一回的“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来激发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通过神话故事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笔者又加以拓展,通过《红楼梦》人物姓名的谐音来暗示人物命运的方式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如贾宝玉谐“假宝玉”, 妙玉谐“庙”中之玉,王熙凤谐“枉是凤”,甄士隐谐“真事隐”,贾雨村谐“假语存”,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姐妹谐音“原应叹息”,叹息她们短暂的青春年华,等等。通过课内外知识的对接和拓展,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大增,从而对作品产生一见倾心、相见恨晚的感觉。

二、课外加强名著阅读指导

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主渠道,但受课堂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的限制,课内所授知识只是一个中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知识。像《红楼梦》《三国演义》之类的经典名著,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补充和扩展课内知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就应该利用课外时间全面阅读这类名著。从而拓展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对课内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并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要让学生课外阅读名著有所收获,教师必须对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进行指导。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形成,学生将终身受益。笔者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名著时,要求学生养成专心读书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后与人分享的习惯等。

在指导阅读方法时,要求学生做到三点:一是摘录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句子,供自己欣赏、玩味;二是学会批注,根据文章的内容或重要语句联想自己以往生活或者以后的想法、做法;三是把重点人物按点、线、面贯串起来,整理成读书档案。

在掌握了基本的课外阅读方法后,笔者不设阅读障碍,让学生自由阅读,即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红楼梦》中的某一个点,并对这个点发表自己的见解。比如,学生在课外阅读《红楼梦》时,很多学生把类似林黛玉进贾府中对凤姐、宝玉及黛玉外貌描写的句子摘抄下来,并且进行了浅显的人物赏析。甚至有几名对古典诗词感兴趣的学生对《红楼梦》诗词进行了赏析,张蓉同学对“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的分析是这样的:

这两句是对贾雨村的评价:贾雨村是古代士族的典型代表。他原是“仕宦之族”,一心“求取功名”,不甘“久居人下”,在葫芦庙栖身时所写的这两句正是这种追求显贵的功利心态的表现。“求善价”“待时飞”也毫无痕迹地嵌入了贾雨村的名字,因为他“姓贾名化,表字时飞”。但是,贾雨村又是“假语村言”,所以,在后一意义上,这一联则又非仅仅为贾雨村而设,而是另有隐意的。

这种解读是很中肯的。

而对中华美食感兴趣的刘海同学对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凤姐搛给刘姥姥吃的茄鲞作了非常有趣的解读:

根据凤姐的介绍,我认为“炸、煨、收、拌、封”可以说是茄鲞的“五字真经”,也就是要让食材充分去掉水分,使之干(是香、咸、韧软三者混合的干)而又严封使之经久充分入味。中华食文化博大精深,别说我是吃货,我这是在传承食文化呢。

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名著时,笔者还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收集与名著有关的研究、赏析资料,形成自己对作品的独特认识和评价,这一要求只是课外阅读的提高,不对全班学生要求。

阅读经典名著,其目的不是让学生读透一本又一本的具体作品,更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经典名著的研究者,而是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经典阅读中体验审美和发现的乐趣,获得愉悦和满足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持久的读书兴趣,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作者单位:大冶市教育局)

责任编辑  吴锋

猜你喜欢

贾雨村刘姥姥贾府
《红楼梦》中小人物的爱情对人性的启示
刘姥姥吃鸽子蛋
刘姥姥
论贾雨村《口占五言一律》的诗语叙事
刘姥姥的爱情故事
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谈小说教学方法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王夫人“点头不语”有深意——品读《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一个细节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
贾雨村:当坏蛋不是我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