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围绕中心意思写”

2019-01-10焦鹏程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羚羊事例非洲

焦鹏程

蜘蛛织网,先把中心部分织好,再一圈一圈地围绕中心编织,最终织成一张完整的蛛网。写文章也是这个道理。

一、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中年段则要求学生“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据此,笔者以课文为抓手,指导学生写作时以课文为蓝本,让课文写法为我所用。

在讲授《富饶的西沙群岛》时,笔者以第5自然段为例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写的,并预设了几个问题:①本段中心句是什么?②作者围绕这个中心句写了什么?③如何定义这种结构方式?④这种结构的特点是什么?你将如何借鉴?学生通过阅读和分组讨论,很快给出前三个问题的正确答案:①本段中心句是“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②作者围绕这个中心句写了“海鸟”“鸟蛋”“鸟粪”;③这种结构方式是“总分结构”。第四个问题,学生回答得不是很好。于是,笔者又引导学生:这一段为什么不写鱼、渔民、帆船呢?学生茅塞顿开:“因为这一段的中心句只说了鸟。”笔者顺势告诉学生:“围绕中心意思写,就是先确定一个中心意思,然后从这个中心出发,选择与中心关系最密切的内容来写。与这种结构类似的还有‘分总‘总分总。”经过引导,学生很快掌握了“围绕中心写一句话”的诀窍。为了巩固所学,笔者要求学生以“美丽的校园”为题,围绕中心写一段话。有学生这样写道:

我们的校园是花的海洋。主干道两侧是大丽花,蝴蝶在花蕊中来回穿梭。教学楼前的大花坛里盛开着月季、剑兰和海棠等,不时有蜜蜂在这个大花坛里嘤嘤嗡嗡,辛勤地劳作着。种在操场四周的栀子花如白雪一般,香气四溢。校园院墙内的紫荆花开得正旺,院墙好像穿上了紫色的外衣。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还提出“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这就不再局限于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了,而要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写一段话。笔者引导学生了解并学习一段话的其他结构:①因果结构(也可先写原因后写结果),以《亡羊补牢》第1自然段为例,前面写“果”——羊少了一只,后面揭示“因”——羊圈破了,狼趁机而入;②承接结构,如《蜜蜂》第2自然,按照作者试验的过程——捉蜜蜂、做记号、叫女儿守蜂窝、两里外放蜜蜂、途中观察和猜测等内容,连续地写下来,次序有先后,句子位置也不可随意颠倒;③并列结构,如《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第2自然段,分别列举“农民”“船工”“生意人”“道士”“医生”“摊贩”“官吏”和“读书人”等,写出了画上的人很多。

对于这些常见的段落结构,要引导中年级段学生有选择地应用于自己的习作实践中。总之,要围绕一个中心意思,理清句子之间的关系,写好一段话。

二、围绕中心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具体写

习作要写生活中的事情。不少学生把生活中的事情从头到尾全写进去,不知道要围绕中心意思剪裁掉用不着的。怎么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呢?

管建刚老师巧借“妈妈煮鱼”教学生:妈妈去菜场买来一条鱼,她先把鱼肚子切开,把里面能吃的比如鱼鳔、鱼卵、鱼肝等留下来,洗干净了和鱼一起煮,把鱼胆、鱼肠子等不能吃的扔掉。写一个人、一件事也像煮鱼一样,不能囫囵吞枣一股脑儿地什么都写,有用的写,没用的不写。围绕中心的就是有用的,与中心关系不大的就是没用的。

管老师用浅显的语言讲清了“文章要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安排材料;材料要说明中心,中心要‘统率材料”这个道理。

围绕中心,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或者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笔者在讲授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盼》时,为了强化学生“根据中心来选取、安排材料”的意识,笔者在课文结尾处补充了一个事例:

我来到学校,热情地给同学们打招呼,故意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多么希望他們能注意到我的新雨衣呀。终于,王莹盯着我看了一会儿,称赞道:“你的雨衣颜色真好看!”我的心里美滋滋的,抿着嘴,忍住笑,手都不知往哪里放了。

然后让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最后明确:即使事例写得再生动,但是和“盼”这个中心无关,就是画蛇添足了。

围绕中心筛选出最能突出中心意思的事例,把与中心无关的内容舍弃,才能更好地突出中心意思。

三、紧扣中心展开过程描写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从材料中提炼,还要靠材料来表现。下面以笔者的一节升格教学为例谈谈如何通过材料来提炼并突出中心意思。

笔者首先出示一篇习作片段:

在一望无际的非洲大草原上,一群群羚羊在欢快地觅食,悠闲地散步。突然,一只非洲豹向羚羊群扑去,羚羊受到惊吓,开始拼命地四散奔逃。非洲豹眼睛盯着一只未成年的羚羊,穷追不舍……终于,那只未成年的羚羊被凶悍的非洲豹扑倒了,挣扎着倒在了血泊中。

这个片段很难看出作者要通过这个片段表达一个怎样的中心,所以笔者建议学生在结尾增加一段文字以揭示中心。学生修改如下:

如果非洲豹在追赶途中改变了目标,那么因为其他的羚羊没有跑累,而非洲豹已经跑累,所以其他的羚羊一旦起跑,转瞬就会把疲惫不堪的非洲豹甩到身后。因此,非洲豹始终不丢开已经被自己追赶累了的羚羊,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让羚羊成为了自己的猎物。

增加了这段文字后,就可以看出学生要表达的中心。由此可知:要使作文有“意”,光有事情(材料)还不行,还得有一段能揭示中心的话。不过,循着这个中心回头细读前一段文字,就会发现学生并没有对“始终不丢开已经被自己赶累了的羚羊,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进行交代。也就是说,虽然增加了一段话揭示了中心,可是材料本身的描写并没有突出这个中心。所以,笔者让学生围绕这个中心,将省略号改写为一段具体描写的文字。学生又修改如下:

……非洲豹眼睛盯着一只未成年的羚羊,穷追不舍。在追赶这只未成年羚羊的过程中,非洲豹超过了一只又一只站在它旁边惊恐观望的羚羊,一个劲地朝那只未成年的羚羊拼命地追赶。真奇怪,那些和它挨得很近的羚羊,它像未看见一样,一次次放过它们。终于,那只未成年的羚羊被凶悍的非洲豹扑倒了,挣扎着倒在了血泊中。

如果非洲豹在追赶途中改变了目标……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让羚羊成了自己的猎物。

这样修改后,中心不仅明确了,也突出了。但是这篇文章能带给读者更多的启迪吗?不行。因为这只是动物世界中的一个故事,我们不会去猎捕羚羊,笔者建议继续深化中心——在结尾处再增加一段文字,来揭示更为深刻的中心。学生再次思考,形成了最终的结尾:

其实,梦想就是一只羚羊。如果你想得到它,你就必须一直追赶它。中途很可能会被各种目标诱惑,如果你为它们停留,最终将一无所获。

(作者单位:荆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千古文章意为先。不论是小学生、初中生,还是高中生,在写作中都要表明自己的观点或看法,这就是“意”或主旨。但是,各学段学生阅历和思维不同,在写作中对“意”的要求也就有所不同。在写作指导课上,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实际引导不同学段的学生把握这个“意”呢?

猜你喜欢

羚羊事例非洲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梦幻羚羊谷
非洲反腐败新观察
非洲鼓,打起来
绝望中的羚羊
猎豹与羚羊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非洲的远程教育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