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数学有效的教学策略

2019-01-10杨传凤

学周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杨传凤

摘 要:小学数学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科目之一,学好小学数学可以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牢基础。教师要不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使小学数学课堂更有活力。文章从“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进行有效的教学”“运用探究式教学,在探究中学习数学”“注重课堂实践,提高學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三个方面入手,就小学数学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05-007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5.043

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比较少。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一、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进行有效的教学

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时,要注重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数学学习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在对学生分析的基础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起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探究。教师可以运用实物、游戏活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法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教师可以在导入新课和例题讲解环节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例如,在讲“认识人民币”时,可运用多媒体创设一个在超市购物的情境。在导入环节,向学生展示在超市购物的图片,然后问学生: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啊,同学们想要这些东西吗?学生们回答:想。教师:同学们,超市里的东西不是我们想要就可以直接拿的,需要用人民币来买这些东西。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人民币。让学生在上课前,从家里带来了一些人民币,然后把自己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大家。教师让学生走到讲台前,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并进一步确定判断人民币币值的方法后,将4个学生分为一组,一个学生扮演售货员,其他三个同学扮演顾客,进行购物练习,在购物练习中加深对人民币的了解。

二、运用探究式教学,在探究中学习数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学习数学。探究的过程是小学生自我思考的过程,探究式教学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助于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学生之间取长补短,能提高学习效率。合作探究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讨论,思维更活跃,有助于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例如,“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探究来了解余数的含义,让学生感受到余数比除数小,培养学生观察、探究的能力。在讲这节课时,可运用多媒体出示课件: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可以摆几组?教师让小学生用学具代表花,自己摆一摆,看可以摆几组,并列出算式。又让学生想一想,如果有24盆花,5个摆一组,可以摆几组呢?有没有剩下的?学生们用学具摆,发现剩下4盆花。教师又让学生用学具摆17、19、21盆花,并让学生分别列出算式:

17/5=3……2

19/5=3……4

21/5=4……1

学生通过小组探究和实际操作,发现余数比除数小。小组探究的方式使学生可以和其他同学一起商量问题,总结问题的解决方法。探究式教学可以使学生积极思考,勤于动脑筋解决问题。

又如,在讲“三角形”这节课时,用多媒体出示金字塔的图片,并让学生找出其中的三角形。然后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三角形。学生们举出了红领巾、三角尺以及交通标志中的三角形。教师把4个学生分为一组,探究如何画一个三角形。学生画出了不同的三角形,并在组内讨论自己是如何画出这个三角形的。然后,教师出示两张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最后,让学生对三角形的内角和进行探究。学生们通过量一量,量出了三角形的各个角的度数,并求出了它们的和。有的学生把三角形的各个角撕下来,进行拼接,发现正好是180度角。学生通过测量、拼接,发现无论什么样的三角形,它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三、注重课堂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要注重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规律、法则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积累学生的动手操作经验,打造高效课堂。在动手操作时,教师要留给学生一些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例如,“角的度量”这节课是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角的意义并能够正确使用量角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表达能力。在教这节课时,可先让学生观察量角器,并说一说量角器是什么形状。学生有的说在量角器的中间有一个点,有的说从左到右有数字。我让学生拿出他们事先准备好的角的图片,用量角器量一量角的大小。学生量完角后,向同桌陈述量角的方法。这一环节可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通过讨论、交流,归纳出度量角的方法。

又如,“长度单位”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培养学生估测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首先,让学生认识1厘米,学生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建立1厘米的认识。我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铅笔、数学课本、橡皮的长度,使学生体验到厘米在生活中的应用。然后小组讨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测量时,先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看物体右端指向哪个刻度就是几厘米。这节课使学生通过观察、估计,使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创设情境、运用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的课堂实践能力。在教学中,要注重数学课堂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从而增加对数学的兴趣。教师要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吸引和感染学生。

参考文献:

[1] 吕吉成,郑书卿.谈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3(23).

[2] 徐松湖.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5(19).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