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犯错该原谅吗

2019-01-10

人人健康 2019年1期
关键词:男婴关键期心理特征

最近有一则新闻,让人震惊……

美国一名10岁女孩涉嫌踩死6个月大的男婴,被控一级谋杀。女孩说,自己将婴儿摔到地上,为了阻止婴儿大哭,惊慌失措的她不停地用脚踩宝宝的头。最终这名男婴因为伤势过重,在医院抢救无效身亡。孩子去世后,父亲伤心欲绝,在采访时悲痛地说:“我无法原谅她,在我眼里她是杀死我儿子的凶手!”

在生活中,每当孩子犯错时,许多家长都会这样说:“他还是个孩子,算了吧”“你跟个孩子计较什么?”“他还小,做错事很正常”……正是家长这样的“包庇”,所以他們就认定,即使自己做出任何荒唐事也都不用承担任何责任。

恰恰相反,正因为他还是个孩子,还处于培养认知的过程中,如果不能让他明白自己行为的是非对错,一旦形成人格,后果往往不堪设想。子不教,父之过,对做错事不以为然,其实都是父母心理教育的失职,才会教出那么让人深恶痛绝的“熊孩子”。

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孩子的心理特征也会发生变化。针对不同年级的不同心理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沟通教育方式才能达到效果:

一年级心理特征:对小学生活既新鲜又不习惯,因而一时不适应,好奇、好动、喜欢模仿,但很难做到专心,特别信任老师,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

家长沟通方法:此阶段家长以适应和培养习惯、培养学习兴趣为主,引导孩子怎样愉快地学习。

二年级心理特征:此阶段是小学生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自控力不强。

家长沟通方法:此阶段孩子学习习惯、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逐步适应了小学生活,也形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但要对其不良行为进行及时纠正,要多鼓励肯定孩子。

三年级心理特征:此阶段是孩子情感发生变化的转折时期,从情感外露、浅显、不自觉向内控、深刻、自觉发展。但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情绪控制能力有限,普遍出现马虎大意,需耐心纠正。

家长沟通方法:由于交往范围扩大,认识能力不断提高,孩子遇到的各种困扰也随之而来,开始产生不安情绪,需要家长悉心陪伴和耐心引导。

四年级心理特征:9~11岁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于从低向高的过渡期,生理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的最佳时期。孩子已经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有了自己的想法,但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限,社会交往经验缺乏,经常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家长沟通方法:此阶段孩子的学习知识点已经增多加深,孩子开始出现小学阶段第一分化,需及时帮助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信心。

五年级心理特征:竞争意识增强,不甘落后。独立能力增强,喜欢自发组成小团体。不轻信吹捧,自控能力逐步增强。

家长沟通方法:鼓励做事情的坚持性,帮助孩子建立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自我意识发展。为孩子提供一些接触自然、社会的机会,使其保持主动学习的态度,对迎接更复杂的挑战有积极作用。

六年级心理特征: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早期,青春期是少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相当于小学后期和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自主意识逐渐强烈,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有时还对师长的正当干涉进行反抗抵制。情绪不稳定。已经初步形成了个人的性格和人生观,但意志力仍不够坚定,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在发展中,所以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灰心。

家长沟通方法:此阶段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孩子的心理变化,关注学习的同时,还需有个健康的心理发展。逐步为升初做准备。

猜你喜欢

男婴关键期心理特征
一个男婴引爆“光荣革命”
“关键期”对0-3岁儿童早期家庭教育的启示
北汽姜德义:智能网联汽车进入务实深耕关键期
谈谈“如意提梁”创意色彩与文化心理特征
有这13个心理特征的人,可能有潜在家暴倾向
农村中小学生书法前期心理特征及其应对策略
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
医疗纠纷不同阶段患方主要心理特征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