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新生父母教养方式、安全感和人际适应的关系研究*

2019-01-10汪小凡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人际教养新生

汪小凡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一、引言

大学是个体心理发展历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转折期,刚进大学的新生会因环境、生活学习方式的改变出现一系列适应问题。在新生适应问题中,人际适应问题对新生总体适应情况的影响尤为重大。沈力晔、程灶火等人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问题多由未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而引发,从而导致个体在情绪、认知及行为方面的困扰[1]。高职新生人际适应状况的好坏直接反映个体适应社会能力的强弱和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2]。

在众多关于个体人际适应的影响因素当中,个体安全感水平是衡量个体人际关系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3]。徐礼平等人的研究表明,学生安全感水平影响其择业效能感,安全感的缺失阻碍大学生的人际、职业发展[4]。王磊、赵娜对大学生的安全感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安全感与人际信任存在显著的正相关[5]。安全感是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置时的有力或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制感。出现人际适应问题的新生往往渴望交往但又浅尝辄止,不愿敞开心扉,不能建立新的亲密的人际关系,这种矛盾的心理冲突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个体安全水平偏低。

霍妮提出的“基本焦虑”理论为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安全感的影响提供了解释思路。谭凤娥的研究证明父母教养方式与孩子的安全感密切相关[6]。父母教养方式不仅影响着个体安全感的形成,也影响着个体的人际适应水平。蒋桂黎的研究表明,父母亲教养方式能够显著预测个体常规适应、师生关系及同伴关系[7]。

众多研究表明,在影响大学新生人际适应的因素中,安全感和父母教养方式可能是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本研究拟将安全感、父母教养方式及新生人际适应三个变量同时纳入研究,假定安全感和人际适应之间存在正相关,并且安全感会在父母教养方式对人际适应的预测作用中起中介作用,希望通过本研究的探讨为高职新生人际适应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武汉某高职院校的大一新生为被试,随机取样,发放问卷662份,回收有效问卷621份。

(二)研究工具

1.安全感量表

采用丛中和安莉娟编制的安全感量表[8],共有16个项目,进行5级评分,包括人际安全感和确定控制感两个维度。人际安全感,共8个项目,主要反映个体对于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安全体验;确定控制感,共8个项目,主要反映个体对于生活的预测和确定感、控制感。得分越高,表示个体的安全感越高。用内部一致性系数(α系数)、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检验量表的信度。结果显示,α系数在0.74~0.84之间,分半信度在0.73~0.84之间,10周后的重测信度在0.70~0.81之间,符合研究需要。

2.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本研究采用的是由蒋奖、鲁峥嵘等[9]修订的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问卷共21题,包含三个维度,分别是拒绝因子维度,共6项;情感温暖因子维度,共7项;过度保护因子维度,共8项。用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检验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修订版(s-EMBU-C)的信度。结果显示,α系数在0.74~0.84之间,分半信度在0.73~0.84之间,10周后的重测信度在0.70~0.81之间。

3.大学新生适应性量表

本研究采用欧阳娟翻译并修订的大学新生适应性量表(SACQ)[10]测量大学新生的学校适应情况。该量表共36道题,根据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大学新生适应性可以分为五个维度:人际适应性、总体评价、个人情绪适应性、学习适应性、对大学的认可度。根据本研究需要取总量表中人际适应分量表,共7题,测量新生人际适应情况。该量表通过对同质性信度(Cronbachα系数)的考察,各分量表及全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析结果显示,分量表α系数的范围在0.711~0.795,而总量表的α系数为0.875。以上信度分析数据表明,本量表内部有较高的同质性,有较好的信度,符合研究需要。

(三)分析程序与方法

回收的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选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的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大学新生安全感、父母教养方式和人际适应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以不同性别、是否独生、生源地为自变量,对大学新生安全感、父母教养方式和人际适应的指标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1。不同性别的大学新生除了在父母教养方式中的过度保护因子中男生得分要显著高于女生外,其他各维度在性别上都不存在显著差异。在以是否独生作为自变量的差异比较中,非独生子女在安全感总得分上要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另外独生子女在父母教养方式中的过度保护因子的得分上要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除此之外其他各维度在是否独生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以生源地为自变量的差异比较中,除城镇新生在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因子得分要显著高于农村学生得分以外,其他维度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二)安全感、父母教养方式和人际适应的相关分析

对大学新生安全感、父母教养方式和人际适应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学新生人际适应与父母教养方式各个因子和安全感总分及各个因子显著相关,安全感及其各个维度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各个因子显著相关。其中,大学新生人际适应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拒绝因子及过度保护因子呈显著负相关,与情感温暖因子呈显著正相关。大学新生人际适应与安全感及其各个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安全感及其各个维度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拒绝因子及过度保护因子呈显著负相关,与情感温暖因子呈显著正相关。

表1 新生安全感、父母教养方式和人际适应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比较(M±SD)

表2 新生安全感、父母教养方式和人际适应进行相关分析

(三)安全感、父母教养方式与人际适应的回归分析

本研究参照温忠麟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11],首先以父母教养方式因素对新生人际适应的回归系数进行检验,然后检验父母教养方式因素对安全感的回归系数,最后检验把安全感纳入回归方程之后的父母教养方式因素对新生人际适应的回归系数。根据前文关系研究的结果,在检验过程中回归系数显著的组合应有以下三组:拒绝因子→安全感→人际适应;情感温暖因子→安全感→人际适应;过度保护因子→安全感→人际适应。

表3、表4、表5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学新生父母教养方式对于人际适应的预测作用因安全感的介入而减弱,这表明安全感在父母教养方式(拒绝因子、情感温暖因子、过度保护因子)对新生人际适应的预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表3 拒绝因子→安全感→人际适应的回归分析结果

表4 情感温暖因子→安全感→人际适应的回归分析结果

表5 过度保护因子→安全感→人际适应的回归分析结果

四、分析与讨论

(一)大学新生安全感、父母教养方式和人际适应的特点

调查发现,高职大学新生安全感和人际适应得分较高,均超过理论中值,说明高职新生总体上安全感及人际适应水平较高。男女生在总体安全感及人际适应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父母教养方式上,男女生在拒绝因子及情感温暖因子上都不存在显著差异,在过度保护因子上男生得分要显著高于女生,这可能源于一般家庭父母对男生的约束及管教要多于女生,会更多采取惩罚和拒绝的教育方式所致,这与韦耀阳等人[12]的研究结果一致。非独生子女在安全感总得分上要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另外,独生子女在父母教养方式中的过度保护因子的得分上要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可能是因为在中国的家庭环境中,父母对于独生子女的重视及溺爱程度要高于非独生子女。因此,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会得到父母更多的关心和照顾,父母的过度保护和过分干预也就在过度的关注中产生,这种过度的保护及干涉同时也会使得独生子女在自我决定性和自我掌控感上有所减弱,从而导致安全感的降低[13]。研究还发现,城镇新生在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因子得分要显著高于农村学生得分,这可能是由于城镇农村家庭经济状况差异造成的,农村家庭父母多需忙于生计,在关心关爱子女方面相对欠缺,而经济状况稍微好些的城镇家庭父母对于子女的关注及关爱会更多。

(二)大学新生安全感、父母教养方式和人际适应的关系

调查发现,大学新生人际适应与安全感总分及各个因子呈显著正相关,即个体安全感越高,其入校后人际适应情况越良好。安全感是个体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在人际交往中安全感表现为对交往的安全及稳定的预期,在日常生活表现为对生活的掌控感。因此,安全感越高的人会更愿意与人接触,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也更为自信,这对于新生更好的发展新的人际交往圈是很有帮助,能够使得新生更好的适应新的人际环境。

其次,大学新生人际适应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拒绝因子及过度保护因子呈显著负相关,与情感温暖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个体与父母的互动方式是对个体人际交往影响最早最深远的因素之一。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惩罚、拒绝、过度干涉等教养方式会使得个体与父母之间的安全依恋关系难以建立,不能形成良好的人际互动模式,这会直接影响个体与其他人的交往以及新环境下的人际适应。相反,如果父母以关心、理解的方式对待个体成长,使得个体建立起亲密的依恋关系,则会帮助个体将这种良好的人际互动模式运用到与其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习得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从而有更高的人际适应水平。

最后,安全感总分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拒绝因子及过度保护因子呈显著负相关,与情感温暖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个体安全感源于个体人际安全感及对生活的确定掌控感,父母的惩罚、拒绝过度保护和过分干预会使得个体将这种与父母相处时的焦虑担忧泛化到与其他人交往过程中,产生广泛的人际交往焦虑,使得个体的人际安全感降低。同时,这种过度的保护及干涉同时也会使得独生子女在自我决定性和自我掌控感上有所减弱,从而导致个体掌控感的降低。父母以情感温暖方式对待个体成长,能够让父母与孩子形成良性的互动和安全依恋关系,从而营造出亲密、和谐的家庭氛围,进而有利于安全感的形成和发展。

(三)安全感在父母教养方式与人际适应之间的部分中介作用

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安全感在父母教养方式与人际适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即父母教养方式一方面可以直接影响新生人际适应情况,另一方面父母教养方式也可以通过影响个体安全感间接的影响新生人际适应。与父母的人际互动是个体接触最早影响最为深远的人际交往经历,父母教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个体与其他人的互动模式,从而影响新生人际适应。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安全需要是比归属与爱更为基本的需要之一。个体要去追求满足归属与爱的需要就必须先要满足安全需要,而安全需要的满足一部分也源于人际交往中获得的安全感。因此回到前文,个体在与父母互动中不仅会习得人际交往的方式,也会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安全感,如果个体不能在与父母互动中获得安全感,则会影响他对归属与爱的需要的追求。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安全感在父母教养方式与人际适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在高校心理健康工作中处理新生人际适应问题时,不能一概而论,仅仅从人际交往技巧的教授与迁移入手,还应分析各个学生的不同情况,特别在针对安全感低的学生群体时,应首先从提升安全感开始,进而解决人际适应问题。

五、研究不足及未来方向

首先,本研究表明高职新生家庭教养方式和安全感对人际适应有直接预测作用,但此研究结果难以全面解释人际适应的变异。个体家庭教养方式影响的因素众多,它对新生学校适应影响存在着众多生理、心理方面的中介变量,本研究时间和研究内容有限,选择了安全感作为变量考察不足以全面反映高职新生人际适应问题的复杂性,其它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有待进一步深入地进行研究。其次,本研究与其他很多人际适应的研究一样,主要采用横断研究方式,对高职新生人适应的发展过程缺乏深入了解,今后研究可以进行纵向跟踪研究,并据此进行高职新生适应的积极的评估与干预。

猜你喜欢

人际教养新生
重获新生 庇佑
搞好人际『弱』关系
教养方程式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民生新闻采访中的人际互动心理
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新生娃萌萌哒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