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调查分析
——基于粤东481家制造业企业的调查数据

2019-01-10

关键词:升级转型互联网+

(汕头大学商学院,广东 汕头 515063)

一、引 言

自“互联网+”成为国家战略后,“互联网+”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从现有研究来看,对“互联网+”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研究主要从宏观层面和产业层面进行探讨,从企业微观层面对“互联网+”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探索相对较少。“互联网+”战略的实施必定是通过企业层面来进行的,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也是建立在企业转型升级基础之上的,对企业采用“互联网+”促进转型升级进行研究将有助于促进“互联网+”战略的实施和实现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

近年来,我国在互联网技术、产业、应用以及跨界融合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已具备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的坚实基础,但也存在传统企业运用互联网的意识和能力不足等问题。对于许多传统制造业中小企业来讲,实施“互联网+”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企业不仅要投资相应的技术设备,还需要招聘相应的人才,转变原来的管理模式或商业模式等。一方面是政府的鼓励推动,另一方面是企业采用“互联网+”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有成功案例,但也有失败案例,中小企业在采用“互联网+”方面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积极。

汕头市是粤东中心城市,民营经济发达,民营工业企业产值占总工业产值约94%。从企业规模来看,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年营业收入超过2000万元者)企业仅1771家,全市有29个专业镇,均以中小企业为主。如汕头市澄海区各镇(街道)上报企业总数5549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345家。①黄晓泳,澄海企业总数5549家,居汕头各区(县)第一位,http://news.eastday.com/eastday/13news/auto/news/china/20160409/u7ai5511607.html,《南方日报》,2016年4月9日。从产业结构来看,汕头市制造业仍然是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主要的产业有纺织服装、工艺玩具、包装印刷、轻工装备、化工塑料等。汕头工业企业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转型升级压力较大。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汕头中小企业在“互联网+”战略下,采用“互联网+”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基本状况和存在问题,为地方政府出台推动“互联网+”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政策提供建议。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为主,企业访谈为辅的方式,调查的核心内容是汕头中小企业的经营现状、采用“互联网+”的状况、影响企业采用“互联网+”的因素等。

二、样本企业基本情况

我们以汕头市传统制造业一般纳税人企业为抽样总体,随机抽取858家企业,邀请企业在指定网站上下载调查问卷,强调问卷由企业创业者或熟悉创业者的高级管理人员填写,填写好问卷后提交给当地税务部门,由各区县税务部门收集问卷后集中提交给课题组,截至2016年12月底,共收集问卷688份,剔除无效问卷207份,有效问卷共481份,占总问卷的70%。无效问卷的筛选标准为:(1)调查数据出现异常值;(2)问卷关键条目回答缺失,如没有回答是否采用了“互联网+”;(3)行业企业家数少于3家者。

从行业分布来看,样本企业数量最多的是纺织服装业,有251家,占52.18%;其次是工艺玩具业,有85家,占17.67%;包装印刷业58家,占12.06%;机械装备业30家,占6.24%;化工塑料业57家,占11.85%。这五个行业都是汕头主要传统产业,纺织服装业是汕头工业总产值中占比最高的产业(2015年占比为26%),可见样本在行业分布构成方面较有代表性。

从企业类型来看,民营企业(包括外商投资企业)有479家,占99.6%;国有企业2家,占0.4%。根据2016汕头统计年鉴,汕头国有工业企业单位数为12家,占工业企业单位总数的0.6%。因而,样本在企业所有制构成方面也较有代表性。

从企业规模来看,员工人数100人以下者有292家,占 60.7%;100-200人者有 100家,占20.79%;200人以上者 74家,占15.38%,其中1000人以上企业仅3家。从营业收入来看,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下者有188家,占39.08%;1000-2000万元者136家,占28.27%;2000万元以上者有157家,占32.64%。样本企业规模较小,规模以下企业占了67.37%。

从企业年龄来看,企业年龄超过10年的有263家,占56.7%;5-10年的有117家,占24.79%;5年以下的有92家,占19.49%。创建时间最长的一家企业是汕头轻工机械厂有限公司,成立于1957年。(见表 1)

表1 样本企业基本情况

从企业治理模式来看,样本企业多为家族企业。企业创建者多数仍在企业中担任董事长或(兼)总经理者,占91.34%,已退休的占8.66%。在创建者已退休的企业中,由第二代接班的占66.5%,聘请职业经理人经营企业的仅占9.64%。这显示民营企业仍然习惯采用家族治理模式,聘用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企业的为数尚少。

从企业创建者来看,企业创建者多数年龄较高,1969年前出生的企业创建者占了57%;70后的创建者占31%;80后的创建者占12%。创建者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高中(含中专)以下占了近75%;有接受过大学以上教育的占25%,本科硕士和博士学历者占11%(见图1和图2)。

图1 企业创建者出生年代分布

图2 企业创建者文化程度分布

三、企业经营现状分析

从调查情况来看,汕头市制造业企业多为中小企业,规模较小,2015年平均营业收入为3833万元,平均固定资产为1702万元,平均员工人数为131人。多数企业都面临不同程度的经营困难。

(一)企业人才缺乏

企业急需的人才排第一位的是熟练工人,其后依次是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销售人员、研发人员(见图3)。有71.76%的企业认为劳动力成本是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有38.49%的企业认为专业人才是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见图4)。调查显示,人才缺乏成为企业经营面临的重要挑战。一方面,汕头工业制造业仍以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近年来招工难一直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的难题之一,熟练工人成为企业的急需人才。另一方面,汕头市在交通、工业园区生活配套、公共服务等方面仍有不足,难以吸引并留住人才。从调查情况来看,企业员工学历层次总体较低,高中以上学历占比平均为39.22%。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服装业企业的员工高中以上学历比重最低,仅为28.74%。

图3 企业急需人才情况

图4 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二)资金短缺

调查企业中,有57.8%的企业反映面临资金短缺问题,大多数企业在流动资金方面捉襟见肘,企业日常经营比较困难。企业面临资金短缺可能与其盈利能力有关,样本企业2016年平均销售利润率为3.53%,企业盈利能力较低。特别是化工塑料、纺织服装业,企业经营比较困难,迫切需要进行转型升级。

(三)企业的技术水平较低

多数企业所采用的技术普遍一般,“技术国内一般”的有314家,占64.74%;“国内先进”的有144家,占29.69%;“技术国际先进”的仅11家,占2.27%。采用“互联网+制造”技术的企业数量很少,样本企业中,采用智能工业机器人、大数据的各有7家,采用增材制造的有5家,采用云计算、物联网的各一家。智能机器人、大数据、云技术、物联网、增材制造等“互联网+制造”技术应用在汕头还较为鲜见。能够采用“互联网+制造”技术的企业,具有较大的规模,特别是采用“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的企业,营业收入平均要超过1亿元。

(四)企业创新水平较低

在调查企业中,2015年平均R&D投入强度(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0.88%,有75.47%的企业R&D投入强度为0,只有7.07%的企业R&D投入强度在5%以上,7.69%的企业在0-1%之间,3.33%的企业在1-2%之间,6.44%的企业在2-5%之间(见表2)。国际上一般认为,R&D投入强度不到1%的企业难以生存,占2%勉强可以维持,占5%以上的企业才有竞争力,可见样本企业创新水平较低,缺乏竞争力。从行业来看,研发投入较大的是机械装备制造业,2015年平均每家企业投入研发经费218万元,最少的是纺织服装业,平均每家企业投入研发经费仅9.77万元(见表2)。从研发经费投入看,企业在研发投入方面是很不足的。不过,有67.84%的企业设立了研发部门,这说明多数企业已经意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从企业的创新产出来看,拥有品牌荣誉的企业仅占15.46%,有84.54%的企业没有相应的品牌或荣誉(见图5)。从企业拥有专利情况来看,企业平均拥有7.73件专利,不过,作为创新主要指标的发明专利,平均每家企业仅拥有0.97件,可见企业的创新水平有待提高。

表2 企业R&D投入强度

图5 企业品牌荣誉情况

四、企业采用“互联网+”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基本状况

(一)“互联网+”形式的选择

企业的转型升级主要是指通过产业的转行、增长方式的转轨和产品本身的升级等方式,[1]能够实现低技术、低附加值向高技术、高附加值转变的目标。[2-4]“互联网+”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其深层意义是通过传统产业的互联网化完成产业转型升级。即传统制造业企业采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改造原有产品及研发生产方式,转变商务模式,进而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制造企业来讲,“互联网+”主要从增长方式转轨和升级两个方面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主要内容包括制造模式、商业模式、管理模式的转轨和升级。在《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国制造2025》《广东省“互联网 +”行动计划(2015-2020)》《汕头市“互联网+”行动计划(2016-2020年)》基础上,结合汕头制造企业的实践,归纳出“互联网+”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6种形式(见表3)。这6种形式中,“电子商务”属于商业模式的转轨,“管理信息化”属于管理模式的升级,“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调制造”“在线增值服务”是“互联网+制造”的主要内容,是属于制造模式的转轨和升级。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询问企业是否采用了“互联网+”,如果是的话,请选择“互联网+”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形式,可同时选择多种形式,以此来确认企业是否通过利用“互联网+”促进转型升级。

表3 “互联网+”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形式

在调查企业中,有135家企业表示已采用了“互联网+”,占样本的28.07%。在采用“互联网+”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形式中,选择最多的是电子商务,占85.93%;其次是管理信息化,占31.11%;个性化定制占22.22%;智能制造占19.26%;在线增值服务占17.78%;网络协同化制造占14.81%(见图6)。有不少企业同时选择多种“互联网+”形式,如广东小白龙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同时选择了电子商务、管理信息化、个性化定制、智能制造共四种形式,星辉互动娱乐股份有限公司则选择了全部形式。

从企业选择“互联网+”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形式情况来看,企业倾向于选择代价相对较低的“互联网+”形式,如电子商务、管理信息化,而对于需要较大投入,面临较大不确定性的“互联网+制造”,显得较为谨慎。

在尚未采用“互联网+”的企业中,有48.41%的企业表示已开始考虑“互联网+”问题,计划采用的“互联网+”形式排在第一位的是电子商务(占76%),但与已采用“互联网+”形式不同的是,排第二位的是智能制造,占46.75%(见图7),这意味着智能制造将受到更多的重视。

(二)“互联网+”的行业分布

从行业来看,采用“互联网+”的企业占比最高的是机械装备业,占58.62%,其次为工艺玩具业,占52.38%,第三位是化工塑料业,占35.09%,第四是包装印刷业,占18.97%,纺织服装占比最低,占 17%(见表 5)。

图6 已采用“互联网+”途径分布

图7 拟采用“互联网+”途径分布

纺织服装业是汕头产值最大的行业,但企业规模普遍较小,2015年平均营业收入2590万元,员工132人,企业创新能力比较有限,平均研发经费9.77万元,是5个行业中最少的,企业的盈利能力也较差,销售利润率为3.44%。作为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员工的教育程度也较低,企业高中以上员工比重仅27.52%,低于其他行业(见表4)。这些因素可能影响了企业进行“互联网+”促进转型升级,导致纺织服装企业采用“互联网+”比重较低。不过,同样是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工艺玩具业企业采用“互联网+”的比重高达52.38%。近年来,在地方政府的推动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工艺玩具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与纺织服装业相比,玩具业企业的营业收入、固定资产、员工数量都要高于纺织服装业,员工学历水平也较高,拥有更多的研发人员和研发经费投入,也得到更多的财政扶持资金支持。而资本、技术均比较密集的“机械装备”制造业,采用“互联网+制造”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企业采用“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制造”和“在线增值服务”的比重均明显比其他行业要高。不同行业企业采用“互联网+”形式(见表5)。

表4 分行业企业简况

表5 分行业企业采用“互联网+”情况 单位:家

(三)不同“互联网+”形式分析

1.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企业进行“互联网+”的主要形式,在已采用“互联网+”企业中,采用电子商务的企业占了85.93%,采用电子商务形式的企业中,纺织服装业有33家,工艺玩具业有43家,化工塑料有18家,机械装备有16家,包装印刷6家(见表5)。与采用其他“互联网+”形式的企业相比,采用电子商务的企业平均规模比较小,利润率较低,创新能力也比较有限,所拥有的研发人员数和研发经费都低于采用其他“互联网+”形式的企业(见表6)。

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多数是通过网络进行销售,调查企业中,已开展网上销售的企业占27.6%,许多企业通过阿里巴巴、天猫、淘宝平台拓展销售(见图8)。不过,网上销售占总销售比重达到50%的企业只有8.26%,有44%的企业网上销售占总销售比重在10%以下(见图9)。这说明许多企业进行网上销售多是作为线下的补充,电子商务的应用仍处于较低层次。

图8 网销渠道分布

图9 网销比例分布

2.管理信息化。在调查企业中,有42家企业采用管理信息化手段转变管理模式,其中纺织服装、工业玩具各12家,机械装备8家,包装印刷和化工塑料各5家。

汕头的传统制造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且多为家族企业,在管理方面比较落后,能利用管理信息系统提升管理水平的还不普遍。采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多为规模较大的企业,2015年企业平均固定资产近5800万元,平均营收达1.49亿元,员工数量平均达269人,员工素质较高,高中学历以上占57%,企业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拥有较多的研发人员和研发经费投入(见表6)。

3.互联网+制造。“互联网+制造”包括“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制造”和“在线增值服务”4种形式。调查企业中,采用了智能制造的企业共有26家,其中,工艺玩具业8家,机械装备业7家,化工塑料5家,纺织服装和包装印刷各3家。采用个性化定制的企业有30家,其中,工艺玩具9家,纺织服装8家,机械装备7家,化工塑料4家,包装印刷2家。采用网络协同制造的企业有20家,其中,纺织服装和工艺玩具各7家,机械装备3家,化工塑料2家,包装印刷1家。采用在线增值服务的有24家,其中,纺织服装10家,机械装备6家,工艺玩具4家,包装印刷3家,化工塑料1家。

与采用电子商务的企业相比,采用“互联网+制造”的企业规模比较大,研发人员数量和研发经费投入也都比较多,也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在“‘互联网+’行动”政策推动下,也享受到更多的政策优惠,得到较多的财政扶持资金(见表6)。

在“互联网+”行动计划中,“互联网+制造”的重点是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推进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和服务型制造。从调查情况来看,汕头市制造企业对“互联网+”的应用层次较低,主要的应用是电子商务,利用“互联网+”进行智能化制造的还很少,不过,从计划将采用“互联网+”企业的调查发现,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制造等“互联网+”形式已成为未来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五、企业采用“互联网+”的影响因素探析

调查结果反映企业在利用“互联网+”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方面进展缓慢,能够通过“互联网+”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企业数量较少,占调查样本的28.07%。通过对已采用“互联网+”企业和未采用“互联网+”企业的对比分析,可以识别已采用“互联网+”企业的特征,进而探索企业采用“互联网+”的影响因素。

表6 采用不同“互联网+”形式企业情况

(一)企业领导者和员工的教育程度

在采用“互联网+”企业中,企业创建者的教育程度相对较高,有33.33%的企业创建者接受过大学教育,而在尚未采用“互联网+”的企业中,接受过大学教育的创建者比例仅为11.85%,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企业创建者如果有较高的教育程度,其更有可能推动企业进行“互联网+”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在调查样本企业中,只有17.88%的企业创建者接受过大学教育,整体教育程度较低,这可能是影响汕头制造企业采用“互联网+”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企业家的教育程度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企业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5],从而影响其运用互联网的能力与意识。已采用“互联网+”企业员工高中以上学历比重要高于未采用“互联网+”企业约7个百分点(见表7)。“互联网+”要求员工具备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知识,对员工的文化素质提出较高的要求。调查企业员工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高中以上学历比例较低,特别是纺织服装业企业,员工高中以上学历比重仅为28.74%,缺乏人才是影响企业采用“互联网+”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企业的规模

已采用“互联网+”企业的营业收入、固定资产、员工数量都要大于未采用“互联网+”企业(见表7)。企业规模大小是影响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6],规模大的企业往往拥有更多的资源和能力,也更有能力投资于信息技术与生产设备,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三)企业的盈利能力

已采用“互联网+”企业的盈利能力要强于未采用“互联网+”企业。盈利能力强意味着企业有更强的能力进行投资,也能更好应对风险,因而也更有能力进行“互联网+”。或者是企业经过“互联网+”之后取得良好成效,盈利能力得到加强。

(四)企业的创新能力

在“互联网+传统产业”的过程中,关键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让这个“+”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在调查企业中,已采用“互联网+”企业的R&D投入强度平均为1.66%,而未采用“互联网+”企业为0.57%。无论是研发人员数量还是研发经费投入,已采用“互联网+”企业都明显高于未采用“互联网+”企业(见表7)。未采用“互联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为薄弱,这很可能影响企业对“互联网+”的采用。

(五)得到的财政资金扶持

为促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中央、地方政府均出台有关优惠扶持措施,比如税收减免政策、财政资金扶持政策等。从调查数据来看,已采用“互联网+”企业获得的财政扶持资金数额要明显高于未采用“互联网+”的企业。如2015年,已采用“互联网+”企业得到的财政扶持资金平均为26.02万元,而未采用“互联网+”的企业是2.89万元(见表7)。这一定程度上说明财政扶持政策对企业采用“互联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我们对2015年已采用“互联网+”企业和未采用“互联网+”企业的指标值(见表7)进行方差分析,发现两类企业的指标均值均存在显著差异,除学历比重的显著性水平为0.016外,其他均低于0.01显著性水平,这说明已采用“互联网+”企业与未采用“互联网+”企业在规模、盈利水平、研发投入、财政资金扶持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也可从拟采用“互联网+”企业得到进一步的验证,比较未采用“互联网+”企业和拟采用“互联网+”企业,也可发现,拟采用“互联网+”企业在员工学历比重、规模、盈利能力、研发投入和财政资金扶持等方面都要高于未采用“互联网+”企业(见表 7)。

从以上分析可发现,已采用“互联网+”的企业与未采用“互联网+”的企业相比,其领导者、员工的教育程度都较高,企业规模比较大,有较强的盈利能力,有较多的研发投入,也能得到更多的财政资金扶持,这些因素与企业采用“互联网+”行动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不过,这些因素与企业采用“互联网+”不一定存在因果关系,如盈利能力较强也许是企业采用“互联网+”的结果。因此,这些因素对“互联网+”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的检验。

表7 已采用“互联网+”企业和未采用“互联网+”企业比较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汕头市制造企业多为传统制造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较低,缺人才、资金,企业转型升级面临诸多困难。在调查企业中,仅有28.07%的企业表示已采用“互联网+”促进转型升级。不同行业企业采用“互联网+”的程度不同,机械装备和工艺玩具业企业采用“互联网+”的比重较高,而纺织服装企业采用“互联网+”的比重最低。在已采用“互联网+”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企业中,多数通过“电子商务”转变商业模式,而采用需要较大投入的“个性化定制”“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等还为数极少,这说明企业在利用“互联网+”促进转型升级方面处于较低层次,智能机器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增材制造等“互联网+”技术在汕头制造企业中的应用尚为少数。企业在进行“互联网+”过程中面临人才、资金、技术等因素制约。企业领导者和员工的教育程度、企业规模、盈利能力、研发投入与企业采用“互联网+”行动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已采用“互联网+”的企业与未采用“互联网+”的企业相比,其领导者、员工的教育程度相对较高,企业规模比较大,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研发投入,能够更好地享受政策优惠,能获得更多的财政扶持资金。

为推进“互联网+”促进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从调查分析结果来看,建议采取相应政策措施。

(一)加快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服务企业转型升级

由于汕头制造业企业规模小,普遍面临缺乏人才、资金和技术问题,企业转型升级面临诸多约束。可以由政府牵头,发挥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等研发机构的作用,建设有关技术服务平台,比如电商服务平台、大数据服务平台、云技术服务平台、智能制造服务平台等,为企业进行“互联网+”提供服务,以缓解企业面临的人才、资金和技术约束。

(二)大力发展“互联网+”服务业和跨界支持产业,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在传统制造业的基础上,发展“互联网+”服务业和跨界支持产业,包括大数据、云计算、机器人等,跨界支持产业不仅是对一个产业进行支持,而是对所有产业都支持,譬如说机器人产业对许多制造企业都能提供转型升级帮助,进而推动企业进行“互联网+”转型升级,也提升企业“互联网+”的应用层次。

(三)加大政策优惠幅度,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一方面是落实有关税收优惠。在创新驱动战略下,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创新驱动政策,如研发经费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技术改造投资税收优惠等政策,因此要加强政策宣传与落实,特别要针对不同行业特点进行宣传培训,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如针对纺织服装行业“互联网+”进展缓慢问题,需要加强创新驱动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和培训,鼓励企业进行“互联网+”融合,引导企业实现创新发展。另一方面是结合行业特点,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比如针对纺织服装业,加大企业技术改造财政补贴力度,推动“互联网+”行动的落实。

(四)营造良好城市环境,吸引人才促进创新发展

在对企业做进一步的访谈中,企业反映较多的问题是吸引不来人才、留不住人才。汕头市的产业园区,普遍存在交通、住宿、教育、医疗、娱乐等生活配套不完善问题,即便企业给出较高的工资,仍然难以吸引人才,缺乏人才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更是影响企业进行“互联网+”的重要因素。因此,地方政府要加大力度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及产业园区配套,包括交通、住宿、医疗、娱乐、教育等,为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

猜你喜欢

升级转型互联网+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回暖与升级
自主阅读,快乐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