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严洞 洞藏故宫文物南迁故事

2019-01-10肖凌霄实习生王孝香

藏天下 2018年12期
关键词:南迁安顺国宝

文/本刊记者 肖凌霄 实习生 王孝香

这是一次壮举。

一个国家的历代珍藏,自北而南,自西而东,走过漫漫长路,跨越万水千山,使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结晶终得保存,谱写了中国抗战史上辉煌的一页。

这是一桩奇迹。

硝烟弥漫之际,烽火轰鸣之中,渡险滩,越绝岭,跋山涉水,辗转十数省,流离十多年,上百万件文物竟无一损毁,无一丢失……

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故宫文物南迁妥善存放的故事。故事里的贵州安顺华严洞,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彼时故宫国宝80箱南迁转移到这里,安全储藏了六年。

80年后的2018年冬季,由贵州省安顺市文物局主办的“战时故宫:华严洞——国宝南迁与安顺”主题展在安顺文庙内举行,再现故宫文物南迁壮举。

◎已被改建为佛堂的原华严洞口。约摄于1990年代中期。

“战时故宫”华严洞

展览围绕抗战时期故宫国宝南迁这一段历史展开,分为城南胜境、国宝南迁、天地妙韵、国宝遗韵四个篇章八个主题,以文物图片、书画及文字资料的形式,为市民讲述故宫国宝南迁至贵州安顺华严洞且安全藏存六年的历史故事。

华严洞为一天然岩溶洞穴,位处安顺南郊紫峰山(又名读书山)下,素称“城南胜景”,清代列为城外八景之一。由洞口进入,是一个宽阔大型洞厅,地形隐蔽,确是一处理想的藏宝之地。正是在这冷清偏僻的岩洞内,庄严及几位故宫前贤肩负典守之责,在此安然地度过了5年10个月零13天,直到1944年底因“黔南事变”再度转移到四川巴县。

1937年抗战初起,国势危急,山河破碎。为避寇祸,以故宫博物院历代所藏为代表的近二万箱文物珍品,开始了史称“国宝南迁”的流离转徙之旅。

1939年一月,南迁文物的第一路(南路)共80箱故宫国宝,自贵阳迁入安顺华严洞庋藏。边陲僻壤迎来宫廷“贵胄”,此乃千古奇缘,边城盛事。华严洞的村民捐地修路;贵州保安司令部特派出一连士兵到此驻守保护。故宫博物院驻安顺办事处主任庄严先生并几位故宫前贤,在此负典守之责,度过了将近六年的山居岁月。

华严洞因此而成为“战时故宫”的一部分。

◎ 文嘉石《湖秋色图》

从历史尘埃里打捞文化

长期致力于地方文史研究的安顺文史学者杜应国是本次展览策划人。在他看来,这场展览的特殊之处在于没有实物,但是有历史,有文字、图片和书画记录,于是就采用图片加书画的形式来进行普及展览。故宫宝物曾藏在华严洞,有少部分喜欢文化和历史的人知道,然而大多数人不了解详情,所以需要这样一个展览来普及,让大家了解这个地方在抗日战争时期做出的贡献和大历史的交集。“安顺这么边远的地方,能和从宫廷里面走出来的珍品有交集,可是说是千年奇遇奇缘。安顺是边陲之地,很难有机会进入宏大历史的主题叙事。梳理地方历史是我们本土历史文化研究者的责任,我们也想通过这样的展览,来寻找地方历史和大历史的关联衔接,打捞文化,普及历史。”

在“国宝南迁”篇章,通过文物南迁的路线图、文物南迁照片、入藏华严洞的国宝简介、相关历史记载等,再现了烽火中文物迁徙的历程。一张文物南迁路线图清晰地“再现”了文物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一路由北向南、由东向西转移的坎坷历程;一张张80多年前的黑白图片,真实记录了国宝当年装箱、启运、南迁途中渡河的瞬间,以及后来这批藏存于安顺华严洞的故宫文物紧急转移迁往四川巴县的情景。参与运输的汽车上,还隐约可见“贵州公路局”的字样。

◎ 赵佶《腊梅山禽》

“天地妙蕴”篇展示了由庄严先生的儿子庄灵保存多年的1944年在贵阳展出的故宫精品书画目录(原件复印),并择要介绍了王羲之、唐玄宗、宋徽宗、苏轼、黄庭坚,以及巨然、范宽、郭熙、黄公望、米芾、马远、赵孟頫、唐寅、文征明、恽寿平等书画大家的部分作品。

“据此可知,在巨大的民族危机和艰苦卓绝的抗战烽火中,安顺华严洞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加入到伟大的文化抗战中,为保护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财富和精神遗产,做出了重要贡献,确实不愧为‘战时故宫’之誉。”杜应国说。正是基于此,贵州省人民政府于2018年7月31日公布的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华严洞以故宫文物南迁藏存旧址的身份光荣入选,成为名副其实的省级文保单位,也为申报国家级文保单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安顺市文物局局长石庆利说,战时华严洞的藏品虽然比较少,但都是精品精华。安顺有非常关注关心文化的领导和一大批对于文物文化、地方文化研究具有相当造诣的专家。对于安顺的故宫文物南迁研究,专家们就挖掘了很多地方文史资源,在这次展览里可窥见一斑。

◎王羲之三帖

图片背后的寻亲故事

一张文物图片背后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一幅丹青、一段文字则是对那段历史的传承和追忆。

展览中出现的《安顺牛场》图,背后有一个长达60多年、跨越海峡两岸的寻亲故事。

◎杨凝式《卢鸿草堂十志图跋》

这图为当年的国宝守护者黄异(黄居祥)所作。他的嫡孙黄煜特地从天津赶来参加开幕式。黄煜说,来到祖辈当年生活工作过的地方,在亲情上有一种莫名的触动,同时,也感受到安顺人民对民族文化和历史的呵护和追求,更能感受到祖父那一代人对于保护民族文化作出的牺牲和担当。“他们护送国宝,没有一件丢失和损毁。条件那么艰苦,可见付出很大。”

黄煜介绍,祖父原名黄居祥,抗战时期参加第五战区宣传队从事抗日演艺工作,后来流亡到安顺,被聘为安顺民众教育馆艺术部主任,后为庄严先生聘为安顺办事处人员,在华严洞参与守护国宝。祖父离乡时,黄煜的父亲刚满周岁,祖父后来随文物迁台后就与家人失去了联系,几十年间音信全无。1980年,离世前的祖母才告诉他这个隐藏了数十载的秘密。获知这一消息后,黄煜父亲开启了漫长的寻亲之路,却苦寻无果。直到黄煜大学毕业,从父亲手中接过这一重任。

2011年,黄居祥先生的遗作《安顺牛场》图经李在中、杜应国先生的努力,在安顺首次公之于众。黄煜通过网络得知这一线索后,先后与李在中、庄灵、杜应国、王尧礼等取得联系,几经周折后获知:祖父已于1954年在台湾病故。在李在中、庄灵先生的协助下,黄煜与家人于2014年8月到台湾迎回祖父骨灰返乡安葬。在一个尘封了60年的铁箱里,祖父离乡后的秘密才得以知晓。

◎黄异绘《安顺牛场》

正是源于亲情和有关国宝的动人故事,黄煜此次专门从天津赶到安顺,参加了主题展的开幕式。此次主题展的“国宝遗韵”篇章,就展出了守护国宝的后人到华严洞寻踪以及黄煜到台湾寻亲的照片等历史传承的故事和照片。

当硝烟散尽,历史远去,诸贤守护国宝鞠躬尽瘁的壮举,令人景仰。其人其事,斯洞斯物,数十年后,犹余韵袅袅,在后人心中,在边城安顺的历史上空回荡不息,并由此续写出一桩桩颇具传奇的轶闻佳话。这场80年后的展览,拂去历史尘埃,将那年那事那人,徐徐讲述。

猜你喜欢

南迁安顺国宝
“国宝”竞拍会
安顺学院获批新增两个本科专业
乡村振兴·安顺宣言
情定安顺的“白衣天使”
漫话国宝
寻味贵州——安顺
南渡中原士族对东晋文化的历史贡献
宋朝南迁对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影响
试析《南迁》与《一个世纪儿的忏悔》
抗战时期的史家南迁与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