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图书馆2017年度报告》简报
2019-01-10中国城市图书馆比较研究课题组
“中国城市图书馆比较研究” 课题组
1 研究背景与报告特点
2017年6月,中国图书馆学会公共图书馆分会城市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发起“城市图书馆研究合作伙伴计划”,面向全国城市图书馆或城市辖区内的县(区)级图书馆招募合作伙伴。该计划以“信息公开”为起点,以“服务效能”为导向,在各成员馆之间推进信息共享,实现服务和管理模式的交流,发掘最佳实践案例,进而促进业务提升与服务创新,发挥城市图书馆在中国图书馆事业中的引领作用。为实现以上目的,城市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启动了《中国城市图书馆2017年度报告》编制工作,于2018年5月完成。委员会在2018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上,对年报的编制过程和主要结论进行了汇报。
《中国城市图书馆2017年度报告》是我国第一份以涵盖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区/县图书馆在内的各级城市图书馆为对象的研究报告,具有以下特点。
1.1 单馆为点、体系为面
城市图书馆不仅是我国图书馆事业中最具活力的图书馆类型之一,更是各个区域发展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化供给的关键所在。本报告除了考察单馆的建设情况,同时关注不同城市图书馆体系的发展现状,强调“单馆为点、体系为面”,以“点面结合”的方式对“城市图书馆研究合作伙伴计划”成员馆的发展现状进行统计梳理。
1.2 自愿参与、协作发展
本报告强调自愿参与,倡导“城市图书馆研究合作伙伴计划”的成员馆之间,通过自发分享与公开数据,实现馆际交流与共同发展。报告的研究结论与任何形式的考核或评估无关,主要为相关图书馆的服务改进与效能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1.3 以简御繁、以评促建
本报告从服务效能、保障条件以及体系建设3大板块、18个具体指标出发,对各城市图书馆(单馆)和城市图书馆体系的建设情况进行分析。相比多个现有的评估方案,这一指标体系试图以简御繁,通过相对小的指标集合,涵盖了城市图书馆建设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相关维度,确保各图书馆能够集中有限的资源与精力,实现快速发展。
1.4 共享经验、良性互动
本报告是“城市图书馆研究合作伙伴计划”促进城市图书馆之间实现信息共享、业务交流的长期措施之一。在本报告的基础上,合作伙伴计划还将进一步展开“城市图书馆研究合作伙伴服务效能之星”评选,分享建设经验,分析优秀案例,推进城市图书馆之间的良性互动,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
2 调研过程
为编制报告,从2017年底到2018年5月,课题组完成了以下具体工作:
2.1 建立“城市图书馆信息公开指标体系”
课题组依据第六次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指标、美国星级图书馆评价指标(LJ Index)、《中国图书馆年鉴》和《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基础数据概览》等已有的指标与体系,并征询多方专家意见,制定城市图书馆信息公开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服务效能、保障条件以及体系建设3大板块构成,共有18个核心指标。
2.2 “城市图书馆研究合作伙伴计划”成员馆数据调查
基于“城市图书馆统计指标体系”,课题组分别设计了城市图书馆(单馆)和城市图书馆体系两套业务数据统计表,以针对“城市图书馆研究合作伙伴计划”的成员馆进行数据调查。数据收集时间为2018年2月6日至2018年4月5日,最终回收图书馆单馆数据83份,图书馆体系数据26份。
2.3 城市图书馆建设经验的文献调查
为深入了解各城市图书馆的建设经验,课题组通过相关图书馆的年度报告、新闻报道、研究论文等方式,全面调查近年来与城市图书馆相关的实践举措与建设经验。
3 主要结论
课题组根据各城市图书馆(单馆)和城市图书馆体系的行政级别,将83个城市图书馆(单馆)分为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县(区)级4个级别,将26个城市图书馆体系分为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3个级别,据此完成“城市图书馆(单馆)指标分析”与“城市图书馆体系指标分析”,并总结了2017年度各级城市图书馆及其体系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需要说明的是,本报告的数据来源与编制工作完全基于“城市图书馆研究合作伙伴计划”的成员馆,并非来自系统的分层抽样,因此,本研究的结论与建议主要适用于参与该计划的各级图书馆,理论上对我国城市图书馆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1 直辖市 :馆均领先,人均不足。
报告覆盖的直辖市城市图书馆(单馆)有3所,城市图书馆体系有2个。无论单馆数据或体系数据,直辖市城市图书馆在年文献外借量、读者到馆人次等主要指标上,其平均量①均大幅领先于其他级别图书馆,但从人均的角度来分析,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总体情况可见表1、表2。
以具体案例来讲,重庆市城市图书馆体系的读者到馆人次为1 432.42万人次,在26个城市图书馆体系中排名第3,但因重庆市总服务人口数量达3 075.16万人,读者人均到馆次数为0.47次/人,仅排在第16名。
表1 直辖市图书馆部分平均量指标
表2 直辖市图书馆部分人均指标
表3 副省级市图书馆部分平均量指标情况
表4 副省级市图书馆部分人均指标情况
直辖市一级的图书馆和图书馆体系拥有优越的发展条件与经济支撑,但其人口数量较大,服务效能、保障条件以及体系建设的总量被庞大的人口基数稀释,导致人均指标普遍较低。
3.2 副省级市:发展稳健,体系重心。
报告覆盖的副省级市图书馆(单馆)有14所,城市图书馆体系有10个。本级别的城市图书馆总体上发展较为稳健,除了单馆数据颇为优异,其总分馆表现也十分突出,是各区域建设城市图书馆体系的中坚主导力量。
副省级市图书馆的平均量指标多数只低于直辖市图书馆,普遍高于地级市图书馆及县(区)级图书馆,某些特定指标,如城市图书馆(单馆)的平均年文献 外 借 量(300.34万册次)等,甚至超过直辖市一级(260.94万册次)。在人均量方面,副省级市图书馆体系基本处于领先的位置。见下页表3、表4。
3.3 地级市:个案突出,分化明显。
报告覆盖的地级市城市图书馆(单馆)有39所,城市图书馆体系有14个,均为数量最多的一级。
地级市的主要特点是个案发展较为突出,部分单馆或总分馆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了一批具有借鉴价值的最佳实践,如温州市图书馆采用“七统一”模式建设24小时无人值守的“城市书房”;佛山市图书馆则长期坚持“政府指导,属地实施;政策扶持,各方联动;稳步推进,市民受益”的“联合图书馆”模式,实现体系资源的共建共享。但也有不少地级市图书馆及体系的发展落后,使得本级别图书馆的两级分化现象尤为明显。
城市图书馆体系发展的地区差距明显,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与中部、西部等欠发达地区的差距十分明显。即使在发达地区,不同的城市图书馆体系发展也存在较大差距。如佛山市图书馆体系的读者到馆人次(507.84万人次)、年文献外借量(865.6万册次)、有效注册用户数(134.65万人)等服务效能指标排名靠前;但同为广东省地级市的韶关市,发展较为缓慢,读者到馆人次(102.64万人次)仅为佛山的五分之一,有效注册用户数(6.60万人)仅为佛山的二十分之一。
3.4 县(区)级:差距明显,需求旺盛。
报告覆盖的县(区)级图书馆(单馆)有27所。已有体系建设的县(区)级馆,其体系建设与总馆视为统一整体,纳入单馆数据范围。
表5 县(区)级图书馆部分平均量指标情况
在各项主要指标中,县(区)级城市图书馆均远远滞后于其他各级城市图书馆。例如,县(区)级图书馆的平均实体文献馆藏量仅为21.99万册或件,直辖市图书馆的平均实体文献馆藏量(2 253.74万册或件)是县(区)级图书馆的102.49倍;又如,2017年,县(区)级图书馆平均举办读者活动次数为81.30场,仅为地级市图书馆平均举办读者活动次数(433.28场)的五分之一。总体情况见表5。
因基础设施与服务保障薄弱, 县(区)级图书馆的人均效能指标差强人意,但部分指标显示,县(区)级图书馆近年来正逐渐进入高速发展期:人均文献外借量为0.28册次/人,仅次于副省级市图书馆;人均年新增实体文献藏量达0.043册或件/人,万人均建筑面积达74.87平方米/万人。可见,县(区)级图书馆建设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提升城市图书馆总体服务效能的重要切入点。
4 结 语
《中国城市图书馆2017年度报告》是我国第一份专门针对城市图书馆的研究报告,在框架设计、数据搜集和结论凝练等多个方面都带有一定的试探性,再加上时间和精力的有限,仍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但不管如何,它是我国促进城市图书馆伙伴之间建立友好协作的积极举措,也是公共图书馆界自主推进信息公开的一次大胆尝试,在后续的计划中,我们将努力推动这一报告的定期发布和持续改善,争取使其为城市图书馆建设的参照基点与发展的趋势指南。
注 释:
①由于某些图书馆并未提供或统计特定指标的相关数据,在本报告中,并不采用图书馆相关指标数据直接相加的“总量”进行分析,而是以“平均量”的形式呈现数据。对于城市图书馆(单馆)而言,平均量是该项指标数据的和除以提供数据的图书馆馆数;对于城市图书馆体系而言,平均量是该项指标数据的和除以提供数据的图书馆体系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