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啊 他们竟然合伙撒谎
2019-01-10李华编辑张华美编徐燕芬
文|李华 编辑|张华 美编|徐燕芬
有一天,双宝妈妈发现两个孩子居然会撒谎了,还是合伙的!心目中纯洁无辜的小天使形象不复存在。小小年纪就开始串通撒谎,“这还得了!”——这句话不停地在妈妈耳边回荡……
亲爱的,别急着生气
“撒谎”这个标签不能随意贴
面对两个宝宝一起撒谎,首先你先别慌。儿童的说谎行为可能并不像你想的那样。首先,让我们界定一下什么叫“说谎”。众所周知,谎言是指假话。说谎则是指说假话骗人的行为。也就是说,认定一个人说谎要满足三个条件:
说的是假话。
说的人知道它不是真的。
说的人希望听的人能够认为它是真的。
只有在这三个条件都成立的情况下,我们才认为这个人说了谎。
撒谎,可能是孩子的想象或表达不清
心理学家发现,儿童在三四岁左右想象力迅速发展,进入一个难以区分想象与现实的时期。受大脑发育水平所限,这个时期的孩子可能会煞有其事地向爸爸妈妈描述想象的场景或事件,让家长误以为是真实发生的。这种行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说谎,因为孩子并不知道它不是真的。类似的,幼儿由于记忆错误或语言表达不准确而说出假话的行为也不算说谎。爸爸妈妈不要轻易给孩子扣个“撒谎”的帽子。如果是无伤大雅的话题,无须揭穿,权当陪他/她闲聊就可以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认知的发展,这种说假话的行为会逐渐消失。
撒谎,也意味着心智发展到了更高的阶段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5岁以上,有一天你发现他们合伙撒谎骗你,那首先要恭喜:这标志着孩子的心智发展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没有相当的认知水平可说不出一个像样的谎言,而且他们还学会了合作!当然,爸爸妈妈的担心也完全有必要,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诚实的品质。只是,在发现孩子们合伙撒谎之后,不要急着批评、惩罚,而是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与他们谈一谈,了解孩子们说谎的动机。
不同的撒谎,要区别对待
儿童说谎通常出于以下几种动机。对于不同动机的说谎行为,爸爸妈妈们要区别对待。
1逃避惩罚这是最常见的情况。孩子们在犯错之后,因为害怕受到惩罚而说谎。这种情况下,爸爸妈妈应该反思一下家庭教育是否过于严厉,以往的惩罚是否过度,导致孩子们不相信能从父母这里得到谅解和帮助,因此不敢承认错误。华盛顿小时候砍樱桃树的故事家喻户晓,诚实的孩子背后必定有一对宽容的父母。
2获得赞赏当爸爸妈妈发现孩子们说谎欺骗竟然是为了获得赞美与奖励时,请思考一下:为什么他们要通过说谎这种方式?是他们在努力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难以克服的困难?还是自己平时对他们的赞美与奖励太少了?如果是前者,父母要去帮助孩子;如果是后者,则需要父母改变自己的激励方式,对孩子有更多的肯定与赞赏。
3模仿大人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孩子们看到爸爸妈妈为了获得某种利益而说谎,比如在熬夜看球后请病假不去上班,经常哄骗小孩只要做到什么就给予奖励却从不兑现等,这些不诚实的、故意欺骗的言行一定会被孩子们不自觉地模仿。所以,爸爸妈妈先要努力去做个诚实的、言行一致的人。
4维护同伴双宝家庭中,有时孩子会为了保护兄弟姐妹而说谎,以帮助对方掩盖。爸爸妈妈在了解到这个真相后,想必内心对这位保护者会多一分嘉许。在充分肯定孩子维护手足的美好初衷时,也要告诉他们友爱的真谛——鼓励同伴承认错误才是真正地帮助他/她。
5善意的谎言如果爸爸妈妈了解到孩子们说谎是出于善意的、关爱他人的目的时,无论如何,请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为你的孩子们感到骄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