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创课程”课程目标设计的思考

2019-01-10郭长江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解决问题小朋友

◎ 郭长江

一、“问题解决”是“创课程”最核心的目标

当笔者最初看到“创课程”指导纲要文本时,课程目标有六个,分别是:知识拓展、技术应用、问题解决、团队认同、工匠精神和国家认同。仔细思考后就会发现,这些目标在“创课程”中的地位和价值有很大的差异。

在这些目标中,“问题解决”无疑是“创课程”最核心的目标。“问题解决”包括问题提出、问题分析、方案设计、创意物化。通过“创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关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现象,深入思考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与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作出基于证据的解释;能运用一定的操作技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设计、制作、装配制品或用品,跨越从创意设计到原型实现的鸿沟,把想法变成现实,并创造出独具匠心的创意作品。这样的目标是“创课程”所特有的,虽然它的某些方面在基础型课程中也有所体现,但并不充分。

在“创课程”提出的五种学习路径(研究一个规律、设计一个方案、制作一个产品、体验一种规则和思辨一个问题)中,无论哪种路径都是问题指向的。而且通过“项目—任务—环节—活动”的实施链层层推进,将学习的整个过程用“问题解决”串联起来,这是“创课程”的特色所在。

例如,在北蔡镇中心小学编制“十字路口”主题的过程中,我们围绕“为十字路口设计通行方案”这一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并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与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帮助学生对十字路口有进一步的了解,我们设计了具有铺垫性的任务一:认识十字路口的基本要素及其功能。以北蔡镇中心小学附近的北中路沪南路十字路口作为研究对象,组织小朋友通过观察、调查、测量等手段,建立起对十字路口的基本认识。这样的实战任务,以及真实的问题背景,极大地激发了小朋友的学习兴趣。开放式的设计环节,也与传统课堂中接受既定的知识和经验不同,小朋友的创造性被极大地激发。最终,小朋友需要提交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思考问题的系统性也因此得到加强。“问题解决”是“创课程”的魂,是区别于其他课程最明显的特质。

二、对“知识拓展”与“技术应用”目标的再思考

虽然知识非常重要,在“创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选择性地了解或掌握基础学科以外与实际生活紧密关联的新知识,但是随着研究的推进,我们越来越感受到了解和掌握这些新知识并非“创课程”的主要目的。这些知识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有的知识未必需要学生实际掌握,只要学生会查找、会使用即可。例如,在“十字路口”主题的设计中,我们设计的第一个任务是“认识十字路口的基本要素及其功能”。导语如下:

北蔡镇中心小学门口——北中路沪南路十字路口是小朋友们上下学的必经路口。请仔细观察认识这个十字路口的基本要素及其功能,监测早高峰时段该十字路口的车流量。

其中涉及的新知识包括:机动车道上各种标线(实线、虚线、单线、双线、白线、黄线)及其含义。对于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而言,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既超出了他们的认知,也没有必要。只要他们能查找有关资料,在教师的帮助下,会在实际情境中辨认,在自己后续进行的设计中有所体现即可。没有这些知识,“十字路口”主题无法实施,但这些知识绝不是该主题学习的核心目标。

“技术应用”这个目标同样如此。因为“创课程”的学习往往会碰到工程问题,所以必定会依托一定的技术,要求学生能根据现实问题需求,选择并使用适合的现代工具,有意识地增加对新技术的了解与应用,系统性地了解工程学的设计流程。但这也非核心目标,如在“十字路口”主题中,我们原先的设计是让小朋友使用红外线测距仪。然而在项目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十字路口交通情况复杂,车流量多,小朋友实际测量比较困难,而且有安全隐患。后来,我们从当地交通主管部门了解到了北中路和沪南路的宽度,将数据直接提供给学生,同样能够达到效果。因此,技术也不是重要的目标,技术可用可不用,关键看它对解决问题的价值所在。

三、从六个目标凝练成两个目标

至于知识和技术,都是为“问题解决”这个核心目标服务的。而且,相比于学习知识与技术本身,综合运用跨学科知识与各种技术,为解决问题提供支撑显得更为重要。于是,我们对“创课程”的课程目标进行了修改,将“知识拓展”与“技术应用”凝练在“综合运用”中,并与“问题解决”一起,构成了“创课程”两个新目标中的第一个——综合运用与问题解决。而我们凝练的“创课程”两个新目标的另外一个是工匠精神与团队协作。

“工匠精神”包括实事求是、精益求精。通过“创课程”的学习,学生能通过真实的实践过程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提倡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提倡工匠精神,追求作品的品质。这是学生在传统的课程中较少体验到的。

“团队协作”包括能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基本符合规范的研究报告或其他形式的研究成果;能倾听其他同学的观点与意见并能礼貌地与同学交流;能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在团队合作中服从分工,乐于帮助团队其他同学;尤其需要在实际的“做事”过程中,体现出“团队协作”的精神,这也是传统的课程学习中比较欠缺的。

在一个比较复杂的任务中,这两个方面往往是紧密联系的。“工匠精神”更多地体现一种个人的态度和品质。而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知识推陈出新的速度快,而且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个人的能力与价值取向更趋多元,所以由一个人完成一项复杂任务已经几乎不可能,“团队协作”的作用体现得越来越明显。

例如,在“十字路口”主题的设计中,我们设计的第三个任务是:制作十字路口模型。导语如下:

根据已设计的机动车车行线及非机动车道图纸,结合交通信号灯及斑马线的设计,以及道路交通标志牌的设置,通过小组合作,整合、优化方案。在立体模型上将优化的十字路口通行方案进行制作与呈现。

我们倡导小组成员进行合作、分工安排,引导小朋友分别从道路、信号灯、车辆、绿化、桥隧、质检等方面分工合作,让小组内的每一位成员都积极参与其中,为了解决问题而共同努力。

四、结语

经过对“创课程”课程目标的思考,结合实际主题的设计与实施,笔者认为,将“创课程”的课程目标凝练为综合运用与问题解决、工匠精神与团队协作,鲜明地突出了“创课程”最主要的元素和价值。在这样的目标引领下,通过“研究一个规律、设计一个方案、制作一个产品、体验一种规则和思辨一个问题”五种学习路径,围绕“项目—任务—环节—活动”的实施链展开教学,“创课程”的明天值得期待。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解决问题小朋友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课程目标来源理论的批判与重建:从“小三源”论走向“大四源”论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定量评价研究
——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解决问题的设计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