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答题模型,突破类型题
2019-01-10刘朝晖
刘朝晖
类型题是各学科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作出的归类。考查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是类型题的本质特征。毫无疑问,地理类型题应具备地理学科特色,即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实践性等特征,同时突出考查考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及地理实践力四大核心素养。
划分标准不同,类型题也就多种多样。根据学科内容,地理类型题可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三大类,各类还可进一步细分,如自然地理试题可分为地球运动、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地理、生物地理等类型。根据呈现形式,地理类型题可分为材料分析、读图分析、绘图、地理实验、地理小论文、开放性试题等。根据答题的环节不同,可将地理试题分为地理信息的提取与解读、地理知识的调动与运用、地理事象的描述与阐释、地理问题的评价与论证。近几年高考命题的设问大体有六类,这是根据试题侧重考查的学科能力所作的分类。对此应构建好基本的答题模型,以此为答题的基本思路,就会很快“上手”,再结合试题给出的具体情境即可“手到擒来”,避免“千篇一律”。
一、概括地理特征类
答题模型:区域特征= 自然地理特征( 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 社会经济特征(产业、交通、城市、人口等);位置特征= 半球位置+ 经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交通位置等;地形特征= 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地势高低情况+ 地面起伏大小+ 海拔+ 典型的地貌形态;天气特征= 冷热+ 阴晴+ 风雨等;气候特征= 气温+ 降水+ 季节组合;水文特征= 流量+ 水位+ 含沙量+ 结冰期+ 水能;水系特征= 干支流及其形状+ 流程+ 流域+ 流向+ 落差;区域农业特征= 农业发展条件+ 农业地域类型+ 主要农作物+ 农业结构+ 目前存在的问题+ 今后的发展方向。
二、地理成因分析类
答题模型:原因= 自然+ 人文;地形成因=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气候成因= 太阳辐射(纬度位置)+ 大气环流+下垫面(地形、海陆、洋流);自然灾害成因= 天(气候因素)+ 地(地形地貌因素)+ 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三、描述地理过程类
按事物发展变化的逻辑顺序,利用要素间的因果关系建立联系线索;抓住关键环节、节点,依序表达。如热力环流的形成:近地面受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同一平面出现气压差(水平气压梯度力)→空气水平运动(风)。
四、找问题与提措施类
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揭示各要素间的内在关系和区域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找出存在的问题;措施、建议要有针对性,抓住突出问题“对症下药”;联系教材所述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如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治理。
五、区位因素分析类
答题模型: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 经济因素(劳动力、市场、交通、土地等)+ 社会因素(政策、环境、科技等)。分析思路:主导因素分析(厘清各区位因素间的主次关系,找出决定性因素)、动态分析(用发展的眼光分析区位因素的变化)、全面分析(从有利、不利或优势条件、制约因素两方面分析)。
六、评价与论证类
答题模型:影响分析= 正面+ 负面;作用或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意义分析= 两端(迁出地和迁入地、输出地和输入地)+ 中间+ 政治+ 经济+ 民族+ 国防。基本要求:观点鲜明,论据为论点服务;坚持用两分法,从积极与消极或优势与不足等方面理性阐述、评价地理问题;注意多角度、多层次地探讨。
“未雨绸缪”说的是提前准备的重要性,广大师生准备好在二轮复习中攻克高考中常见的各种类型题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