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确阶段复习目标 提升备考复习效率

2019-01-10任明冈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19年4期
关键词:人文地理要素考查

任明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高考命题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素养立意,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地理高考复习多采用三轮复习的形式。如何提高不同阶段复习效率,成为很多人关注的焦点。下面笔者以区域地理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一轮复习要理清区域地理知识框架,明确复习方向

1.区域地理与自然、人文地理的关系

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分布、特征、成因、变化等是自然或人文地理最好的注解或说明;自然和人文地理的原理、规律、结构、联系等又需要在具体的区域中落实、验证。自然地理特征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要素;人文地理特征主要包括人口、文化、经济、城市等要素,以上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而形成区域的特征。因此在分析区域特征时,要对该区域要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从整体方面来认识、把握其特征,建构区域地理知识结构。

2.明确教学目标,研究高考真题考查特点,整合知识,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认识区域差异,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是高中区域地理的教学目标,教材选择中国地理案例和世界地理案例来认识区域与人类的关系、区域的开发整治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高中地理强调理性认识地理环境,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掌握并且能运用地理规律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近年来高考全国新课标卷中区域地理知识考查特点如下:

(1)从区域差异入手,围绕地理主干知识分析区域间自然和人文要素的差异。

(2)依据区域自然或人文要素统计资料信息,在特定区域内以某一要素为素材,综合分析区域内的自然或人文环境特征以及自然或人文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从区域特征入手,分析特定的区域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评价人类活动的合理性。

如2018 年全国新课标卷Ⅰ,主要包括区域工业区位选择、区域人口问题、区域地貌形成、地形、气候、太阳光照、气温影响因素,36 题的世界区域(俄罗斯)、37 题的中国区域(扎龙湿地),43 题九寨沟震后旅游业的发展,44 题世界种子库选址及面临的风险。

复习时整合初高中区域地理知识,教师在回顾初中区域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地理规律和原理剖析理解高中区域地理各类地理事象的成因、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其成因,运用比较的方法,把握区域特征及其差异。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整理、归纳、掌握问题的分析方法。

二、二轮复习要设置区域情境,提升能力

二轮复习要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基于现实特定区域的典型真实地理情境,设置以解决问题为主的教学实践,从实践的角度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关注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理解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发现区域发展问题、原因和制订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不仅有利于学生依托复杂或真实的情境循着知识产生的脉络去准确把握已经复习过的区域地理知识,实现知识迁移与应用,还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在情境探究中增强情感体验,进而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审题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三轮复习要掌握应试技巧,提升得分

三轮复习要在前两轮复习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查缺补漏。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点拨作用,引导学生分析高考区域地理试题,了解高考区域地理试题的出题理念、试题材料的来源、试题是如何将现实生活中的素材与要考查的知识点融合的、试题问题的设置和答案的设置特点。让学生熟悉高考程序,把握考试节奏,提升解题技巧。老师还要及时结合学生演练的模拟题,帮助学生找出答题出现的不足,减少答题失误。

猜你喜欢

人文地理要素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大数据时代的人文地理研究分析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全100卷首批7卷)
也谈做人的要素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