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角信息交互,集中鼓动并举
——例谈2019年全国卷Ⅰ作文写作方法

2019-01-10福建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9年5期
关键词:演讲者演讲稿示例

福建

近年来,应用类写作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高考中,而演讲稿是应用文中较为常见的类型。由于演讲稿重视受众的反应,重视演讲的现场感与口语化,且受到时间的限制,所以其论述内容需要高度集中,语言也要具有鼓动性。本文试从2019年全国卷Ⅰ的作文入手,探寻使演讲稿内容集中且语言具有鼓动性的方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作文试题分析

作文题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材料、任务指令和写作要求。

1.作文材料简析

作文材料先引用名言并给劳动下定义,即“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接着谈及“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然后列举三种现象“有的……”引发人们思考;“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这句话把这类“现象”由学校延展到社会,扩大其范围。“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这句话不仅起到由材料过渡到任务指令的作用,同时一个“这”字高度概括了材料中列举的四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深思”指这类现象引发的社会思考。

2.任务指令简析

①内容限制。从2017年的关键词到2018年的宏大叙事,再到2019年的热爱劳动,可以发现,高考作文无论怎么变,立德树人是永远的主旋律。“请结合材料内容”意味着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做到“引”和“析”,不能脱离材料、漫无边际地乱写。面对该题,多数考生在第一时间会想到“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快乐”这样的论点,但行文往往凌空蹈虚,陷入大而无当的人生讨论、矫揉造作的造势煽情、假大空的道德口号中,如何避开这些陷阱,这是考生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考生首先要给核心词语“劳动”进行概念界定,揭示“劳动”的内涵和外延。“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快乐”“劳动者伟大”不假,但在什么情况下的劳动最光荣、最快乐与伟大则需要填充背景,进行概念界定。至少,这些光荣、快乐与伟大要遵守法律、恪守道德、尊重社会的公序良俗。因此,写作时既要注意材料中为劳动设置的背景,又要注意材料中劳动的内涵与外延;同时要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提出希望与建议。

②文体限制。本题要求写成一篇演讲稿,考生写作时要注意演讲稿的格式、现场感,语言需要具有鼓动性。

③对象限制。要求是面向本校的同学写的,写作对象是十几岁的青少年。在这个特殊的交际语境下,文章倾诉的情感以及举的例子也要与青少年学生有关,如此才能引发读者共鸣。

④思辨限制。这则作文材料将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秀传统与当下社会对劳动的一些偏差认识、错误态度进行对比,行文过程中呈现这种对比与思辨,文章才有可能不流于平庸。

3.写作要求简析

①自拟标题。意味着只要合乎“热爱劳动,从我做起”这个话题的标题都可以。

②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既可以从材料中列举的四种不良现象中挑出一种现象切入,也可以任意挑其中两到三种现象进行组合,最佳的当然是综合四种现象。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即要求不得宿构;“不得泄露个人信息”是指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姓名;“不少于800字”是对字数的最低要求。

二、三角信息交互的四种方法

孙绍振先生曾说,“演讲是三角信息的相互交流”,即在演讲现场、演讲者与听众、听众与听众三方面能够互相沟通,自由、自然、自发地交流,形成一种情绪氛围,达到“看菜吃饭”“量体裁衣”的目的。以下四种“三角信息交互”的方法,不仅能凸显对象、强化概念,还能使语言充满思辨性,让说理更通透。

1.眼中有人,笔下有例

作为演讲稿,文本必须有写作对象,根据对象创设主题、列举事例。依照演讲稿格式入题,与题目相呼应,做到“眼中有对象,笔下有事例”。宏大的主题宜化大为小,切入生活中的小事例,体现说理的普适性。

示例:

同学们: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有一种幸福叫举手之劳》。

什么是举手之劳?是父亲疲倦时你及时递上的一杯清茶,是班级大扫除时你抹掉遗漏在玻璃窗上不起眼的污渍……

【解析】通过家中、班级等场景设置,将宏大的劳动话题化为日常生活琐事,能把演讲者与听众(复兴中学的学生)的心理距离拉小,能够深入听众内心,充分体现语言力量。

2.呼告倡议,场景再现

演讲的现场感与讲稿的情感召唤、语言的力量关系甚紧,而呼告倡议往往是鼓动情感的最佳方法。因为呼告倡议与听众进行情感交流,可以入情入理,触发相应的场景体验,让听众如临其境,所以能产生更好的演讲效果。

示例:

同学们,热爱劳动吧!记住,弯腰捡起一片纸屑,很可爱;亲手植下一棵树苗,很有爱;抽空帮父母洒扫庭院,很有心;周末去敬老院唱歌跳舞,很有型……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热爱劳动,从你做起,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你就是最幸福的那个人!

【解析】呼告倡议“热爱劳动,从我做起”,达成演讲者与听众的双向情感交流,再进一步让信息三角流转,创设温馨贴心的场景,紧扣材料要求。

3.巧用过渡,妙用关联

行文中严密的思维逻辑会让文章的思路、层次更清晰。为此,可在各层次之间自然而巧妙地设置过渡语句,时而类比,时而递进,时而假设,时而转折,时而因果,让语段一气呵成,这种内在逻辑关联让演讲稿的结构浑然一体,也是演讲词逻辑力量和审美价值的关键所在。

示例:

可令人诧异的是,一些同学或以学习忙为借口,或以科技进步为借口,或以苦与累为借口,不愿意劳动,认为劳动耗时间,完全可以请人工智能或花钱请人代做;也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到酒店吃饭的食客,对服务员颐指气使,茶水稍慢就大呼小叫,以彰显存在感和优越感;甚至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教师对孩子、学生说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会扫大街、去工地,等等,言语间充满了对这些劳动者的不屑。

【解析】一个“可”字从上文的场景中转出,一连用三个“或以”指出部分学生“不愿意劳动”的现状,用“也”“甚至”把这种现状由学校层面延展到社会层面,在拓展说理深度的同时表现出悲悯的人文情怀。

4.联系现实,层递说理

针对材料关键词的定义,联系现实有助于使抽象的概念(名词)变得接地气,由理入例,在严密扣题的同时让说理更清晰,让事实指向的道理更通俗易懂。层递说理不仅能体现说理的层级,也能呈现说理的意义。

示例: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作为学生的我们,虽然不太可能创造物质财富,但在学习之余,适当参加一些体力劳动,有利于磨砺意志,提高自己,夯实精神根基;更何况,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劳身以塑型,劳骨以修身。

【解析】回扣材料,正面阐释“劳动”的意义,联系现实,对关键词进行定性分析,使文章论述更加严密。

三、集中鼓动并举的四种方法

集中鼓动是针对演讲稿的对象感、现场感等特点而生成的写作方法。而演讲者如果要让语言情感集中表达,说理鼓动效果显著,观点传达明白晓畅,“并举”是一种巧妙的表达方式。笔者认为可采用以下四点写作技法。

1.重复赋型,阐释概念

阐释概念是作文很重要的环节,如何阐释概念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同一个概念可以用相似的语言、不同的场景来表达,化枯燥的说理为丰富的说理,化抽象的概念为形象的概念,产生事实胜于雄辩的效果。

示例:

递上清茶,关爱呈现,闻之舒心,喝之益身,清香四溢——温馨美满就是幸福;

抹掉污渍,身得舒展,心却不疲,望之洁净,思之畅快——环境洁净就是幸福;

就餐久候,微笑粲然,平心静气,尊重他人,心怀阳光——社会和谐就是幸福……

【解析】重复不是一种“绝对的、纯粹的、定量的、精确的重复”,而是一种部分的、局部的“不完全重复”;不是一种“感性形式结构”的重复,而是一种指向“系统的内容性质”的重复,是一种基因重复或信息重复。这种重复总是一点多面地指向某观点或某概念,达成集中说理的最佳效果。

2.移步换景,逐层分析

演讲者针对现场状况与听众交流,或听众之间互相交流时,演讲者的语言必须要能吸引、感染听众,要不断针对听众的反应,依据相应的情感逻辑要求,调整用语,调动情绪,或由内至外,或由小及大,或由浅入深,逐层分析,呈现演讲稿口语化的特征。

示例:

在家中,或力所能及地做些家务事,或帮长辈递茶倒水、捶背松腰;

在学校,让教室窗明几净,让长廊不染纤尘,让操场清洁如洗;

在校外,积极参加一些社区公益活动,展现复兴学子的风采;要知道,我们的姿态亦是国家的缩影,那片缩影中,举手之劳绽放的幸福会让世界惊羡!

【解析】提取“家中”“学校”“校外”不同场景的状况,列举相关个例,紧扣听众心理体验,逐层勾画各自的劳动观,展现举手之劳的意义,层层剖析说理。

3.填充背景,假设分析

任何说理总会带着主观色彩,演讲稿更是如此。为此,有必要填充分析事例或说理的背景等内容,否则会有以偏概全、说理片面之嫌。这种假设场景分析各种表象的写作方式,会让演讲者抓住听众心理,拉近彼此交流的距离,彰显演讲稿的情感鼓动特点。

示例:

就算是学习忙,也应该适当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它们可以消除学习的紧张感,有益身心健康,那是一种参与的幸福。就算是科技进步,就算是有些许劳累,无人机也有可能拍摄不到你想要的角度,机器人也取代不了爱与被爱的温馨,举手之劳收获的是一种体验的幸福。就算“顾客是上帝”,我们每个人也应当尊重他人的职业与劳动,哪怕服务稍迟,一个温馨的微笑或轻轻一句“没关系”更能彰显你的涵养,那是一种有教养的幸福;就算你是师长,对孩子的期待或教育也不要这么急功近利,而应该体现出对这些体力劳动者的肯定与赞赏,那是一种传递尊重的幸福。这种传递,对孩子人格情操的涵养将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解析】对于不同类型的劳动观念,应该厘清对象所处的背景,将道理说清楚,凸显演讲稿的对象意识。譬如上文说“就算是学习忙”“就算是科技进步”“就算是有些许劳累”,三个层次的背景分别给听众由浅入深的感受;再继续铺设情境“就算‘顾客是上帝’”“就算你是师长”,改变身份来让听众体验不同层面的幸福感,让说理更深一层。

4.首句提携,铺排分析

作为演讲稿,务必要做到观点鲜明,这就要求提纲挈领,做到观点与材料统一,能围绕关键句集中说理。而用铺排的表达形式展开分析会增强文章气势,吸引听众注意。

示例:

因为懂得,所以珍惜。只有懂得劳动的真正意义,才会去珍惜劳动,珍惜每一份付出。外卖小哥正因为懂得每一份送单背后的价值,才会风雨无阻地付出;千万农民正因为懂得种子背后的希望,才会日夜在田埂旁守候;建筑工人正因为懂得每一块砖瓦背后的期待,才会不顾安危,日夜在工地上忙碌。理解了劳动,也就会尊重劳动。

我们的祖先迈着坚实的步伐,扛着笨重的工具,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从万里长城到京杭大运河,从灌溉沃野的都江堰到耸入云际的布达拉宫,每一项雄伟壮观的建筑都凝聚着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汗水。

【解析】段首句表明观点,纲举目张,围绕这一观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各种角色的劳动场景,将各种职业的代表事例进行铺排表达,使得句式整齐、说理集中。这种表达形式不仅能较好地传达演讲者的情感,而且容易满足听众的心理要求,使说理更加圆融。

四、下水作文

有一种幸福叫举手之劳

福建 李家良

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有一种幸福叫举手之劳》。

什么是举手之劳?是父亲疲倦时,你及时递上的一杯清茶;是班级大扫除时,你抹掉遗漏在玻璃窗上不起眼的污渍……

那举手之劳跟幸福又有什么关系呢?

递上清茶,关爱呈现,闻之舒心,喝之益身,清香四溢——温馨美满就是幸福;抹掉污渍,身得舒展,心却不疲,望之洁净,思之畅快——环境洁净就是幸福;就餐久候,微笑粲然,平心静气,尊重他人,心怀阳光——社会和谐就是幸福……

可令人诧异的是,一些同学或以学习忙为借口,或以科技进步为借口,或以苦与累为借口,不愿意劳动,认为劳动耗时间,完全可以请人工智能或花钱请人代做;也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到酒店吃饭的食客,对服务员颐指气使,茶水稍慢就大呼小叫,以彰显存在感和优越感;甚至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老师对孩子、学生说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会扫大街、去工地,等等,言语间充满了对这些劳动者的不屑。

就算是学习忙,也应该适当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它们可以消除学习的紧张感,有益身心健康,那是一种参与的幸福。就算是科技进步,就算是有些许劳累,无人机也有可能拍摄不到你想要的角度,机器人也取代不了爱与被爱的温馨,举手之劳收获的是一种体验的幸福。就算“顾客是上帝”,我们每个人也应当尊重他人的职业与劳动,哪怕服务稍迟,一个温馨的微笑或轻轻一句“没关系”更能彰显你的涵养,那是一种有教养的幸福;就算你是师长,对孩子的期待或教育也不要这么急功近利,而应该体现出对这些体力劳动者的肯定与赞赏,那是一种传递尊重的幸福;这种传递,对孩子人格情操的涵养将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作为学生的我们,虽然不太可能创造物质财富,但在学习之余,适当参加一些体力劳动,有利于磨砺意志,提高自己,夯实精神根基;更何况,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劳身以塑型,劳骨以修身。

复兴中学的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在家中,或力所能及地做些家务事,或帮长辈递茶倒水、捶背松腰。

在学校,让教室窗明几净,让长廊不染纤尘,让操场清洁如洗。

在校外,积极参加一些社区公益活动,展现复兴学子的风采;要知道,我们的姿态亦是国家的缩影,那片缩影中,举手之劳绽放的幸福会让世界惊羡!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

复兴中学 李兴邦

x年x月x日

猜你喜欢

演讲者演讲稿示例
找准演讲稿的三个靶心
如何写好一篇高考作文演讲稿
“口”字大挪移
怎样写好演讲稿
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示例
飞吧,云宝
会计时的话筒
阅读自然的艺术
祖国在我心中
生日快乐等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