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年《考试说明》解读

2019-01-10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9年2期
关键词:考试内容示例题型

张 娥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明确了高考的性质与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命题有重要意义;它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体现,也是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成果与方向的体现。认真研读《考试说明》,尤其关注其较往年的变化之处,会对备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和2018年相比,2019年《考试说明》在相对稳定中有六处变化,针对变化,可以窥见未来命题一斑。

1.“Ⅱ.考核目标与要求”下,首句“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变化为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此处变化,体现了高考命题在注重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更加关注“立德树人”,关注当前日新月异的科技革命。复习备考中,在常规关注文化知识的基础上,需要特别注意科技内涵丰富的文本,在阅读、语言运用和作文中,增加该方面内容的训练。

2.论述类文本的题型示例,新加入了2018年全国卷Ⅰ的论述类文本阅读。这表明经过两年的考查,2018年的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型获得认可,这将会成为2019年考查的主要方式。特别是第二题,关于论证的考查,备考中视野要开阔,训练要不留死角。

3.实用类文本阅读题型示例的第三篇《下笔不觉师造化》替换为2018年全国卷Ⅰ的实用类文本;第四篇“阅读现状”的非连续性文本替换为2018年全国卷Ⅰ的实用类文本。实用类文本的示例变化,两处替换文本特点一致,也基本预示着2019年实用类文本将会延续2018年的考查方式,人物传记的考查有可能退出命题。备考中,师生要仔细研读近年来全国卷与北京卷相关题型命题角度,注意选材的时代性,对各类实用性文体都要顾及。

4.语言文字应用部分,原本只有11个题型示例,现新增加了3个示例,分别是示例12:2018年全国卷Ⅲ的组合题(17~19题);示例13:2018年全国卷Ⅱ的组合题(17~19题);示例14:2018年全国卷Ⅱ第20题。三处增加表明2018年首次考查的题型获得了师生的认可,可以确定2019年的语言文字应用题将会沿用2018年的组合题的形式。这要求备考中,除了要对成语、病句、句子衔接、语言表达得体等知识点强化外,更要注意组合题目的情境特点。

5.作文的题型示例,新增加了2个题型示例,分别是示例5:2018年全国卷Ⅰ作文;示例6:2018年全国卷Ⅱ作文。两处增加示例,再次表明作文材料类型的多样性、考查范围的广泛性和思维的全面性,学生想借助套作等技巧获得高分基本不可能。这就要求师生备考时不猜题、不押题、不背范文,而要侧重思维训练,从现象看到本质,提高作文的思想性。

6.实用类文本的位置挪到了文学类文本前面。与考核目标部分“新生文化素质”一句变为“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暗合,试题结构据此会有相应改变,论述类文本阅读后考查实用类文本阅读,然后是文学类文本阅读,这在思维上具有一定的延续性,符合考生考试时的思维过程。备考时,教师可以适当调整试卷结构,帮助考生消除考场上因为试题结构改变带来的陌生感。

除了上述六处变化,2019年《考试说明》整体上保持稳定。这也是历年高考语文学科命题的基本特点:整体稳定,稳中求变。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从考试范围看,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代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各部分内容均有难易程度不同的考查。命题的相对稳定性有利于师生备考,而对变化性的关注,势必会让师生在稳定中寻找变化的可能,以期提高应对能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猜你喜欢

考试内容示例题型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常见数列创新题型归纳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口”字大挪移
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示例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
我国成人高考内容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论能力测评导向的高校考试改革
飞吧,云宝
浅析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Office考试内容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