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城市共存关系的思考
——以苏州为例

2019-01-10胡文歆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9年10期
关键词:古城区苏州园林苏州

胡文歆

(华东理工大学)

1 引言

历经三千多年沉淀与发展的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文化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强调“天人合一”的中国园林,重视自然与人文共同发展的价值观念与当代人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理念如出一辙[1]。苏州园林作为中国传统园林的典型代表,其在建筑设计上精雕细刻。更为难得的是,苏州园林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物质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精神载体。从官场到文坛,从喧争到闲静,从奔波到安居,此种隐而不露的退隐文化对苏州的文化发展,对苏州人整体价值观念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

苏州作为中国历史上吴文化的发源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较高的历史地位[2]。苏州独特的水乡特色,营造出了人与自然之间闲淡的生活方式;水路纵横的地理优势,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然而在城市的更迭过程中,人类的特殊活动,如战争、自然资源过度开采等,也在影响着城市的进步[3]。总体上,从城市历史发展的轨迹来看,苏州的空间范围以古城为中心还在不断的扩大,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苏州也在渐渐的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左右的旅游城市,向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进行转变。

2 苏州园林与现代城市共存的矛盾关系

1)城市化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当今中国,城市化进程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工业化飞速发展,农业用地大量减少,城市高楼拔地而起,古建筑遭到破坏等都是在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相比较之前,现代城市共性越来越多、个性反而越来越模糊,城市形象趋同、历史文化遗弃的现象愈发突出,社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反而遗失很多内容。从时间维度看,城市的变化发展过快,原有的城市结构产生了剧烈变化,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在过去与未来之间缺少过渡与衔接,造成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断层,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4]。

2)苏州园林在现今城市的生存空间

中国园林生长于中国本土文化之上,重视营建意境,包含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但是将这种包含着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内核的园林文化,放置于现在追求快速发展且被数字化包围的当今社会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中国园林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在现代城市中似乎很难找到其广阔自由的生存空间。中国传统园林的部分被我们保留了下来,但城市或社会是在不断变化的,而历史传统部分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去改变的东西。虽然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传统的思想理论对现今社会的发展是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但我们其实在追求所谓的发展的过程中缺抛弃了中国最有深度的精神内核。

3 共存关系下所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苏州开始致力于打造特色城市建设,开始重视对古建筑古文化的保留与传播。传统的园林建筑与现代城市在同一个时空维度下发展,两者如何共存值得深思。

1)城市建筑用地空间受到挤压

现在苏州城市功能主体,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苏州古园林大多集中于城市中心位置,由于对苏州古城的保护,有相关规定出台,限制苏州市区内部高楼建设不得超过150m,古城区内建筑高度不得高于23m,即高度应低于北寺塔[5]。这使得苏州市区内的商业用地受到限制,主要的现代化经济中心集中于城市外围。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新形势带来的城市变化的需要,今天的苏州依旧以古城区为中心不断向外围扩大,但现代化城市的城市建设空间受限,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苏州城市化的发展。

2)古城区居民居住条件堪忧

随着城市的发展,古城区作为居民居住、生产生活、消费休闲中心的原始功能受到严重挑战。古城区居住着大量的苏州本土居民,这些居民中很大一部分居住在被保留下来的老建筑中。这些老建筑大多房屋低矮、阴暗潮湿,且有的房屋砖瓦破损严重。虽然这些建筑的保留是对苏州文化的保护,但这些房屋的居住条件已不能满足现阶段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于居民来说,对房屋进行现代化的改建有利于提升居住条件,但对房屋进行现代化改造,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了古城区的历史感与年代感。

3)旅游业态乱象频发

城市旅游经济的开发和历史遗迹的保存之间所存在的矛盾,一直是困扰大多数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难题。苏州作为重点旅游城市以历史文化优势为支撑,坐拥古典园林、大运河苏州段两项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可发展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目前苏州园林旅游存在黑导游、昂贵交通等多种乱象,行业彼此还形成了一条相互交织的利益链。此种以商业驱动的利益行为,背离了苏州人淡泊名利,对精神上自由的追求。原本寄情于山水优美的园林的文化,渐渐演变为寄经济于美丽的苏州园林之中。

4)环境生态遭到破坏

最可见的环境破坏问题是,旅游景区附近商业开发的各种街边小吃,其卫生条件不仅没有保障,还制造出景区附近充斥着油烟油腻的现象。其次,旅游人数的增加伴随着的是交通运输设备的增加,由此会带来大量的汽车尾气排放,这会为景区或景区所在地带来空气质量的污染。另外,大部分园林景区未采取有效的限流措施,游客在承载力有限的景区观光游览休闲娱乐,人数过多,不可控因素就随之增加。除了游客为对园区环境的破坏外,还大量消耗园区内能源、水资源等,让原本恬淡的山水之地不堪重负。

4 解决方案的构想

1)相关部门加强对园林旅游业开发的监管

当地政府及相应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火车站附近以及景区周边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载客、虚假旅游信息宣传等现象。政府还应树立正确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通过法律规范等控制对园林景区在商业上的过度开发。另外对景区附近的环境卫生做出综合治理,还古典园林一个朴素典雅的生态空间。这些需要监管部门做出部署,更需要相关旅游行业从业者增强自身职业素养,彼此形成关系纽带,共同努力营造苏州健康和谐的业态环境。

2)进一步完善古城区城市服务功能

在保护古城区整体风貌的基础上,培育城市的现代服务功能,增强城市功能性基础设施建设,为老城区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生活服务设施,从居住安全、环境卫生、交通出行等方面加强保障。通过老城更新改造,完善老城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向融合现代和历史的特色城市区域方向发展。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真正为居民的生活提供方便。

3)协调园林与现代城市建筑的视觉效果

传统园林建造方式的古为今用应是对其思想文化的体现,不应只是浮于表面的简单的造园形式的模仿。在建设中,最先要考虑的是其自然条件,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建造才能更好的融于自然。苏州火车站与苏州博物馆新馆都是在协调传统园林与现代城市视觉效果中的优秀案例,但是在整体来看其基数太少。这种相协调的视觉效果也不仅局限于承载较大社会功能的建筑设计当中,应融入到城市的各个方面,比如公交站牌、城市公园、社区建设等。注重园林建筑保护的同时,使现代化的大都市里由内而外的散发着古典气息,将古代园林艺术有力的传承和发展下去[6]。

5 结语

园林文化其实是一种综合性文化,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园林文化艺术,更是中国文化智慧的体现。作为构成苏州城市的特色要素的苏州园林,同时也是苏州传统文化的载体和城市特色的重要体现。[7]协调好中国传统园林形式与内涵的保护和现代化城市发展之间的共存关系问题,处理好了其实可以实现相得益彰。用古代园林艺术的思想来武装现代城市的规划,将古代园林的造园手法用于现代城市的建设中,在不断完善城市基础功能、为社会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提供便利的同时,努力打造出一座景色秀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大都市,使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新的时期得到传承与进一步的发展[6]。

猜你喜欢

古城区苏州园林苏州
苏州古城区交通拥堵现状及优化措施分析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苏州园林的秋,美得太惊艳
苏州园林修复面貌之谜
浅析古城区七河镇红心猕猴桃的栽培种植技术
积极治理丽江市古城区农业面源污染,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苏州园林:咫尺之内再造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