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言文字运用中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2019-01-10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9年3期
关键词:六国论苏东坡语言文字

山东

语文是什么?语文教什么,怎样教?语文学什么,怎么学?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高中语文教师和高中学生,“假语文” “非语文”现象也经常出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下面两个学习活动案例:

【案例一】

阅读篇目:①《六国论》(苏洵);②《六国论》(苏轼);③《六国论》(苏辙);④《六国论》(李桢)。

学习任务:我们通过历史可以学习前人的智慧。请结合文本谈一谈,当下社会发展、民族富强是如何借鉴历史经验的。

【案例二】

阅读篇目:①《沁园春·长沙》;②《相信未来》;③《六月,我们看海去》。

学习任务:①在青春的道路上,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人生问题,结合拓展篇目思考我们应该如何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难题;②青春是一处特殊的生命驿站,未来将面对不同的人生道路,对此,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理想与信念,才能做到挥洒青春热血、不虚度年华?

上例的学习活动,没有体现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案例一更像历史课的学习活动,案例二更像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活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科学定义。语言文字运用就是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存在于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中,体现在现行考试内容的“现代文阅读” “古代诗文阅读” “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这些板块中。而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必须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就语言文字运用而言,情境更强调语境,即语言片段与上下文的关系和语言的社会环境(语言表达的场合、对象、目的等)。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紧紧围绕“语言文字运用”来确定学习资源,创设学习情境,设计学习任务,要认真研究所组织的学习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哪方面的语言文字运用品质。

《课程标准》指出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且后三个方面都“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这是因为,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和外化形式,思维主要是借助语言完成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语言文字是审美的对象,也是创造美的重要工具。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思维、文化、审美等方面的素养养成,要通过语言文字运用来实现,并最终形成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和品质。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为高中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但我们必须明确,这四个方面不是各自独立的关系,也不是平行并列的关系,而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语言文字运用是这个整体的基础和关键。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学习怎样正确而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阅读鉴赏、表达交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要通过语言积累与建构、语言表达与交流、语言梳理与整合的语言文字运用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审美和文化等方面的语文核心素养。

基于以上认识,对文章开头的两个案例重新设计如下:

【案例一】

阅读篇目:①《六国论》(苏洵);②《六国论》(苏轼);③《六国论》(苏辙);④《六国论》(李桢)。

学习任务:

班级组织“横看成岭侧成峰”主题辩论会,结合本单元学习的文本,为参加辩论会做如下学习准备:

1.六国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亡于暴秦,四位论者对六国灭亡的原因各持己见。联系写作目的和背景,梳理他们得出各自结论的理由。

2.你支持谁的观点或你有什么独到的见解?请阅读相关历史资料,收集能支持你观点的材料,整理一份不少于200字的书面发言提纲,根据提纲参加小组讨论。

3.小组讨论后你可能会发现,不同的人对同一事件会有不同的看法。你将怎样阐明自己的观点,批驳与你意见不同的观点?请阅读有关辩论策略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辩论会主辩陈词。

4.为避免“横看成岭侧成峰”,你认为如何看待问题才能更全面、更客观、更辩证?提出几条建议并与同学交流。

【案例二】

阅读篇目:①《沁园春·长沙》;②《相信未来》;③《六月,我们看海去》。

学习任务:

请完成“赏诗与写诗”学习项目的如下学习活动:

1.三位作者运用独到的艺术手法表达了各自的青春情怀,试从构思、意象、语言等方面加以理解与分析。选择其中一首,写一篇400字左右的鉴赏短文。

2.“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六月是我们的季节很久我们就期待我们期待了很久/看海去看海去没有驼铃我们也要去远方”……这些隽永的诗句,激发了你怎样的情感?请试着写一首小诗,表达你自己的青春情怀。

要求:①写之前,先选一首你最喜欢的诗,多读几遍,想一想节奏、韵律、语言有什么特点,是通过什么意象表达情感的;②写好之后,读给同学听听,请他们帮忙修改一下;③把它保存好,过一段时间再读读、想想,你可能会有新的想法。

以上教学设计围绕“语言文字运用”创设学习情境,设计学习任务,能较好地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三大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下面通过几个典型的语文综合学习活动的设计来看怎样通过语言文字运用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语言梳理与探究类】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①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归去来兮辞》)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③佗之绝技,凡此类也。(《华佗传》)

④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荆轲刺秦王》)

⑤孔子晚而好易……韦编三绝。(《孔子世家》)

⑥天宝中,益州士曹柳某妻李氏,容色绝代。(《许老翁》)

1.请解释上述材料中加点字“绝”的意思,可以归纳为几个义项?简单说明你归纳的理由。

2.“绝”字的义项之间有关系吗?如果有,请说明。

3.“断绝” “继续” “缠绕” “缔结” “编纂”这些动词,“纲纪” “经纬” “纤维”这些名词,“红” “紫” “绿”这些颜色词,都带“纟”部,说明它们较早的意义都与古人的哪一个生活领域有关?你能从这些词里想象这个领域的生活情境吗?写一篇短文把你的想象描写出来。

该学习活动把文言文知识积累梳理、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读写结合类】

1.请依据《赤壁之战》,以魏、蜀、吴三国某一方的立场写一则消息,报道“诸葛亮出使东吴”这一事件。

要求:①忠于原著;②态度明确;③述评结合;④100字左右。

2.请以“守望”为主题,以“______,我想对你说”为题目,编写一则微信。

要求:①从《平凡的世界》或《边城》里选一个人物,写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基于原著表达自己的感情或思考;③叙事简明,议论中肯,抒情真挚;④100字左右。

该学习活动将阅读与写作密切结合,并通过具体的要求训练学生的不同表达能力。综合“学习活动1”训练语言得体与新闻写作两个语言运用点。综合“学习活动2”将“整本书阅读研讨”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两个学习任务群建立起联系。

【集体活动类】

1.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阅读了“劝学”单元有何感受和启发?班内组织一次“学习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辩论赛,畅谈自己对学习的认识。

2.每位同学梳理所学教材和课外书中有关学习方法的名句,准备参加班内讨论会,和同学分享你在学习生活中积累到的好的学习方法。

3.结合“月是故乡明”主题所学的作品,阐述自己对故乡、对月亮的理解,为“我家乡的月亮”演讲比赛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演讲稿。

辩论赛、讨论会、演讲比赛等课外活动与语文学习内容、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密切结合。

【系列任务驱动类】

1.阅读内容:《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至第七十四回:刘军强盛,进位汉中。

①复述“三气周瑜”的始末,并分析周瑜失败的原因。要求:复述语言简明扼要,分析有理有据。

②梳理赵云忠心护主的情节,写一篇《子龙赞》。要求:语言有文采,有激情。

③结合关羽单刀赴会、过五关斩六将等情节,写一副对联。要求:内容高度概括,语句通顺,上下联词性相对。

④根据原著内容,合理想象,补写诸葛亮吊孝时的心理活动。要求:符合人物性格特点,描写细腻生动。

⑤梳理本部分出现的成语,为班级“我的成语讲座”活动准备发言稿。要求:了解成语本义,理解其引申义,掌握其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

2.阅读内容:林语堂《苏东坡传》全书。在筹建苏东坡纪念馆活动中,需要你结合《苏东坡传》完成以下任务:

①画出苏东坡的“人生地图”。要求:在相关地点标明重大事件或著名作品。

②为苏东坡纪念馆选址并陈述理由。要求:通过对比分析突出选址的必然性。

③为苏东坡纪念馆撰写主题楹联。要求:从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两个方面概括。

④为苏东坡纪念馆展厅撰写前言和寄语。要求:前言侧重客观评价,寄语侧重时代意义。

活动1侧重于语言运用设计,每一项任务都提出了语言表达方面的具体要求;活动2侧重内容设计,按照整本书的阅读规律设计活动,用语文综合活动引领整本书阅读,同时每个任务都指向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

猜你喜欢

六国论苏东坡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苏东坡突围
苏东坡与佛印
“读议练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苏东坡·定风波》
利用异文 训释词义
苏东坡学无止境